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环境下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9-05-23王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应用型人才

王娟

摘要:在“应用型人才”环境下,本文结合当前民办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问题,探讨了“传统教学+MOOC+SPOC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并且通过“互联网+创新实践”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MOOC;SPOC;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5-0123-02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势在必行。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必须满足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面向应用、能力导向、注重素质”。

MOOC提供了大量免费的名校优质教学资源,在MOOC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冲击下,民办高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改革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挑战变为机遇,探索适应“互联网+”思维的新型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仅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更关乎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针对“应用型人才”环境下民办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做了分析,提出观点。

1 当前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存问题

1.1 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必须学习同样的课程内容

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学生以非计算机专业为主。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必修课。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的上课是以“年级+班级”为单位。整个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分班级上课。大学一年级新生第一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会出现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一门同样的课程,使用同样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效果差别较大的情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业练习比较快,也比较好。动手能力差的同学,作业情况比较差。教学实践证明,使用同一个人才培养方案,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激情不强,思想倦怠状况。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会出现,拼命追赶,仍然跟不上情况。所以,整体效果不尽人如意。迫切需要改革。

1.2 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个性教育

传统计算机基础课学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模式。教师重复的教学方式重复的讲授类似的内容,学生在一体化教室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依靠教师多媒体课堂讲解,演示,然后学生练习。在学期开始,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如果整个学期都是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些厌烦,在学生的学习感受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弱。随着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学生有条件上网,网络对教学的运用,我们做得还是不够。如何与时俱进,提高网络对于教学的运用,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1.3 计算机基础课程现行教学方法存在的实践、创新训练不足

国家大力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环境下,各高校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础课程重复过去枯燥的低效率教学方式,側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现行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创新训练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的需求。

如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2 “应用型人才”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2.1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建立不同的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习程度对于计算机课程的需求,建议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学开展一次计算机基础课程摸底考试。考试内容以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计算机Office办公软件实践操作为基本。考试模式为笔试+上机。针对学生考试情况,把学生分为三类。A类:成绩优秀。B类:成绩中等。C类:成绩较差。

充分调研用人单位,行政办公人员,毕业生等,根据综合反馈信息,我们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根据社会所需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学期初对学生摸底考试状况,我们创建不同专业,以及不同水平的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传统上课是以“年级+班级”,改革之后上课是以“专业+学生摸底考试等级”模式。

2.2 基于“MOOC+SPOC”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3年5月21日,清华、北大宣布正式加盟著名的全球MOOC平台edX,“中国在线教育MOOC元年”正式来临。MOOC是互联网和教育快速发展的产物,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慕课资源。但MOOC是一种范化的教学手段,我们用SPOC加以辅助教学,从而形成“MOOC+SPOC”教学模式,在校内网络教学平台中,发布针对本院学生不同需求的学习资料。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将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和MOOC+SPOC在线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议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型。改善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网络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拓展教师的教学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3 构建层级递进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想下。以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交叉学科和综合发展学科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创新训练。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通过竞赛,全面培养塑造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互联网+”思维,人际交往能力,对今后大学生进入工作单位也提供很好的实践平台。

3 结语

国家提出开展素质教育,各高校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了一系列改革。本文探索了在“应用型人才”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模式。提出了以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与MOOC+SPOC在线教学的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提供了一定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明刚,李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落地的探索[J].信息与电脑,2018(21):221-225.

[2] 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2016(4):4-8.

[3] 金涛.翻转课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学刊,2018(17):103-105.

[4] 王静婷,刘宝.“双一流”背景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8(10):26-33.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应用型人才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