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研究

2019-05-23王旭丽吴恋刘然何均红王春兰陈万鑫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播机制网络谣言谣言

王旭丽 吴恋 刘然 何均红 王春兰 陈万鑫

摘要: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也随之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网络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网络谣言的出现却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众所周知,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不仅快而且其带来的危害也相当惊人,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网络谣言的危害性而且要深究出其传播机制,文章针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进行研究,希望给更多人提供网络谣言的更多信息。

关键词:网络谣言;传播机制;谣言;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5-0048-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这个话题越来越深入人心,网络给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带来了很多方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地多姿多彩,让我们的人生走到了另一个世界。网络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生造出来很多弊端,比如网络谣言就是其中一项,网络谣言的出现让我们的网络生活越来越不真实,甚至让人们开始怀疑人生。本文就网络中的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让我们更加安全健康上网。

1 网络谣言的特点

网络谣言的实质就是传统谣言在信息时代的拓展,其实际上是某种新事物取代某种旧事物的一种表现形态。网络谣言也是当今社会矛盾背景下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结构中造成的结构不均衡状态导致而成的一种畸形产物。相对于传统谣言来说,我们如今遇到的网络谣言却具有出现频率高、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惊人、社会破坏性和影响力大等特点。

1)网络谣言常常伴随着热点事件的发生而发展,而且出现频率高,对于此等现象广大网名却对于网络谣言的真实性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很大一部分网络谣言的产生往往与公共事件、突发事件和群体恐慌事件关系十分相关,尤其是一些带有社会热点和关注度高的事件。近年来发生的转基因事件,所带来的争议相信大家都清楚,但是其所传达的却是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对专家极度的不信任、对政府监管部门的极度不放心、使得人民群众对相关消息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几乎陷入了集体恐慌的状态[1]。

2)网络谣言的信息来源具有模糊性,而且其传播过程也会使网络谣言发生畸变性。网络谣言的信源所传出的信息没有足够的证据与真实性,善于观察与斟酌的人就会发现其信息有不可靠信,但是又找不出足够证据证明,等到真相出现的那一天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其传播过程中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表达观点的意思和方式各有千秋,所以导致信息的传递也会发生变化,对于原信息的传达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3)网络谣言也成为一些有心人士的一种“营销方式”。许多的广告或者微商经营人员就是通过网络谣言来达到其经营的目的,例如:从广大人民吐槽的格力董明珠“董小姐”,到被梁朝伟的“丸美”眼神惊艳,再到“我和微信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微信经商的经典案例。无独有偶,支付宝里的“天天签到,天天赚钱,邀请好友赚钱”“转发×次可得××大红包”等广告也携带着网络谣言的相关信息。就因为这样的谣言的泛滥,让网络谣言从而病毒式地危害到人们的网络生活与日常生活。

2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

传播机制的主要由其影响因素、传播流程、传播形式与方法和各种其他因素構成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播者、接受者、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对于传播机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传播机制是建立在对传播活动从发生到发展、从起因到结果的一种整体情况的概况[2]。然而对于网络谣言来说,其传播机制实质是将人的社会关系逐渐引入到其传播的系统当中去。进而使社会关系转为影响其传播的主要因素,在其内容上满足了what、who、where、why、when的传播要素,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从而也体现出了网民和全社会的价值、文化认同和心理等内容。

3 网络谣言的受众行为趋向机制

网络谣言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为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会因为多次被接受和自己强化信息,从而导致受众的行为和思想也会因此逐渐趋向一致。卡斯·R·桑斯坦指出网络谣言的受众行为趋向机制主要有社会流瀑效应和群体极化效应这两个方面。

若某一则谣言被大多数人都认可是真实的,由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会导致当事人也会相信这个谣言是真的,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流瀑效应。有个叫卡斯·R·桑斯坦的人说:“社会流瀑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倾向与别人的所相信和所为。”[3]俗话说“三人成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信息本来就不是真的,但是经过很多人口口相传,多次转发就让更多人都相信这是真的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邮箱、微博以及其他的上网软件上见到很多信息。其实有些信息是不正确的,但是就是因为很多经过朋友点赞,朋友的朋友相互转发,而朋友与朋友之间大多数又是相互信任的,误以为她或他发的信息都是正确的,所以导致本来是谣言的消息让大家都相信是真的信息,这些信息逐渐就变成了谣言,逐渐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或者日常行为。

当很多思想观念一致的人在一起讨论某些问题时,通常最后这些人最终讨论出来的结果会比之前更加稳固,或许会达到极端的地步[4],这就是所谓的群体极化效应。众所周知,传播消息最快的工具是网络,我们一不留神,我们就会发现你刚刚发的消息就有很多人点赞,被很多人转发与浏览,我们发的消息是正确的信息还好,但是如果发的消息是错误的则很有可能会导致犯罪,所以不管我们是不是出于善意,转发消息一定要慎重。

4 网络谣言传播中的内容渐变机制

受众群体的不同会导致网络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将内容改变其原有的条件甚至真实性。因为受众群体并不是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谣言,很多时候受众群体也在不断地改变谣言的真相。受众通过自己听到的谣言,通过自己的口或者笔将信息告诉给其他人的时候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与修饰就将网络谣言的内容改变了一些[5]。从而导致网络谣言的内容渐变机制得到体现。

其中有一个案例就是重庆万州“打人”事件,本来就是一个农民与一对夫妇之间因为发生口角而打人的小纠纷,但是打人者说谎言说自己是公务员,扬言说公务员打人出了什么事都可以通过钱来摆平。从而导致后面的公务员打农民工的网络谣言的出现,导致人们对公务员这个职位有了一些鄙视。

网络谣言和生活中的邻居之间发生纠纷差不多,邻居之间因为一些小事情就把事情闹很大,导致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之间都产生了隔阂,本来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事情,却因为受众与发起纠纷的人将纠纷的内容通过自己的那张嘴将内容逐渐夸大或者换一种能够更加揭示对方恶行的语言表达形式就使纠纷越来越大。谣言的内容就这样被逐渐变质,从而网络谣言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网络谣言的内容逐渐变质[6]。

5沉默导致的真相淹没机制

网络是自成一体的一个舆论场。以往的印刷、广播、电视等媒介由于使用权的控制、限制,主要刊载“高大上”的、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往往成为官方的专属“扩音器”,此所谓以党报、党刊、党台为主要载体的舆论场。

在我们的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以及其他的社交网站很多人会发现很多别人发的信息,自己看了一遍发现和自己心里想的一样,感觉完全就是自己想说的,于是毫不犹豫地就转发了这样的信息,久而久之收到这条消息的朋友也有这样的感觉也进行了。有的有时候发现这条消息有错误都不想去理会,感觉那么多人都觉得是对的应该就没有错,于是自己有意见也不想去发表,就這样保持沉默,大多数人都这样想于是真相就这样被淹没了[7]。

微信朋友圈或者QQ空间里的信息,由于很多添加的人都是亲戚、朋友、同学或者老师等熟人,无论是谁他们发送的信息由于都是熟人以及对本人的了解程度也很高,都有一种信任的感觉感,哪怕是有一点怀疑也会因为给熟人一个“面子”就帮他进行点赞和转发,觉得是在给熟人增加人气。熟人与熟人之间也就这样对某一条信息保持沉默,导致真相被逐渐淹没下去。尽管熟人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社交网络上传播的可能是谣言,但是其他人往往也会比互联网上的谣言更相信这就是真的,于是真相更可能这样被掩盖,真理更因此可能会被淹没[8]。

6 结语

网络谣言的特点是结合网上众多热点事件和谣言进行归纳总结,首先给大家介绍网络谣言的特点是为了让大家认清楚网络谣言的真面目。然后对网络谣言的受众的行为趋向机制、内容渐变机制、沉默导致的真相淹没机制等逐步进行详细说明。网络谣言的传播离不开这三个机制的传播,三者相辅相成,最终使网络谣言成为真正的谣言而危害世界和影响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储瑞耕,周丹平.从一起网络谣言说起[J].中国记者,2005(12).

[2] 岳健能.网络谣言的传播规律及国内外研究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1).

[3] 谢能武.网络谣言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 周亚越.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6(5).

[5] 陈曼丽.网络谣言的生成、传播机制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3(10).

[6] 郭小安.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J].理论探索,2014(06).

[7] 赵敏,陈文霞,张平正.在线社交网络中谣言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2).

[8] 周桂霞.网络谣言的危害及控制途径[J].新闻战线,2018(10).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传播机制网络谣言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谣言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谣言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