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太黏小伙伴

2019-05-23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5期
关键词:马斯洛意识女儿

Q:7岁女儿最好的朋友,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一个班的同学。女儿特别依赖他,对方也很慣着她。每到周末节假日,女儿就要去他家(我会送东西),对方偶尔也来我们家。大多时候,对方父母都挺欢迎,但偶尔也不是那么喜欢。但无论我怎么说服女儿,给她安排其他活动,她每周六都要去对方家里。这可怎么办?

A: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层级分为生存、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5个级别。对现在的人类而言,以温饱为核心的生存需求早已得到满足,安全感成了人的最低诉求。而当一个孩子被送入幼儿园,离开了有稳定依恋关系的妈妈,进入陌生环境,他会努力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某一固定的老师或小朋友身上,以便在新的环境里建立情感的根基。因为只有在存在“情感依附”的环境中,孩子才会感到安全和快乐,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能安其心中的不安。当孩子进入小学,依旧很依赖那位同学,也是同理。

了解了这点,父母就可以正确面对孩子的“依赖”行为,解读孩子背后的需求,而非戴着“有色眼镜”,简单、蛮横地认为孩子不懂事甚至没出息。明确了孩子的需求后,从长远的角度看,父母应帮助孩子拓宽“情感依附”的面。看看小区是否有其他同学,找一些机会让孩子去交往、去接触他们;要多和孩子聊天,聊班里的同学及事件,让孩子尝试关注他人。而孩子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边界”意识,缺乏尊重别人的时间或安排的意识。对此,父母可以让孩子学会事先打电话征求对方意见,告知对方自己想去的意愿,然后依据对方的回应再决定自己是否去。切记,这些事情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而非父母代劳。

猜你喜欢

马斯洛意识女儿
马斯洛需要理论指引下双维分级护理模式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敲石工人的话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和女儿的日常
The Analysis of Scarlett’s marriage view based on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消防意识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