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之间,“相看两厌”
2019-05-23周云龙
周云龙
出国留学前,有段小空闲,儿子提出到国内几个城市转转。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也是难得的父子独处时光。二十多年来,仅仅一次暑假,两人跟随乡友去过威海。
父子二人游,给我的感觉,俨然是一次“素质提升夏令营”,儿子俨然是“夏令营营长”。短短一周时间,让我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或有四十多年历史的种种问题。
絮絮叨叨。儿子出发前有点咳嗽,一路上,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醒他按时服药。他正忙着“消灭”麻辣串串,我嘀咕几声,便遭来一顿怒怼:“知道了!这句话,已经说过三遍了。”大概已经忍受好久,末了,补上一刀:“能不能别像老妈一样絮絮叨叨?这是衰老的表现,懂吗?”
添人麻烦。路上带着一件书画卷轴礼品,外包装是足有一米长的礼盒。抓在手上怕会丢,干脆将它塞在背包里,但高出了一大截。地铁里挤上挤下,儿子看不下去了,一本正经地发出警告:“能不能不给别人添麻烦?你那个礼盒背在身后,很容易碰到人家,人家都要让着你。竖着,放在自己胸前,不好吗?还有,你等车时总喜欢站在盲道上。”我像是被抓了现行的“熊孩子”,苦笑着转换话题:“你能替我拿着?”他撂下一句:“你就喜欢给别人添麻烦。”
反应迟钝。每到一处,儿子习惯打开网络地图寻找目的地。我一般都依赖他,问东问西。问得烦了,儿子把手机伸到我的面前,看到蜘蛛网一般的线条,我便有些晕头转向。在重庆地铁站,几次出站跑错方向。儿子急了:“反应太慢了,标牌上的字那么醒目都看不明白,到了國外,都是外文,怎么办?”想到他妈妈慢我三拍,笑了:“下次等看你们母子的合作。”
自以为是。下榻在一家连锁酒店,顶层是火锅店,四五部电梯里,店家的视频广告全天候轮番轰炸。离开酒店前,决定到顶层的火锅店一探究竟。午间,大厅空无一人。我有些不解,随口问服务员:“楼上住客这么多,独家广告天天放,怎么还是没人?”回到客房,儿子突然开口:“你怎么这么说话?”我如实交代,我是感兴趣营销广告和实际销售之间到底有着什么关系。儿子诘问:“你新闻敏感是不错,但你考虑人家的感受了?大厅没人,人家不知道?”
和儿子一路同行,被他一路吐槽说教,似乎是他对我们多年教育引导的一次强势反攻。作为长辈,感觉很没面子,静下心来,又觉得不无道理,仔细想想,似乎有点意思。确实,在职场上,我们的那些小毛病、认知问题乃至致命弱点,主管不会说,同事不愿说,下属不敢说,所以常常会带着某些不合时宜的东西一路狂奔,甚至不断做大做强。不过,如果家里有成长中的孩子,他们不会顾忌辈分、身份、面子,会以他理解的做人做事标准严格要求我们,也会以“别人家的爸妈”提示我们对标找差。
遥想当年,我也给过父亲不少难堪。嫌弃过,鄙视过,一幕一幕,恍如昨日。父亲四十岁那年,我才出生。年龄的差距,知识的差距,观念的差距,决定了父子之间共同语言的稀缺,也决定了我们之间会有龃龉有碰撞。
父亲如果在世,今年九十岁了。他离开那年,我儿子才六岁,什么都不懂,但是当爷爷弥留之际交代他“将来要考个研究生”时,他居然认真地点了点头。
父亲走后,我想到和他口头辩论时,自己爱逞一时口舌之快,而父亲只是无奈地苦笑。我懊悔自己没有对父亲多些耐心与尊敬,哪怕语气温和些也好。
儿子出国读书了。乡邻对我说,我父亲在世,不知道要开心成什么样。我想,他一定更乐意见到我与儿子之间的嘴仗。儿子出生时,他就开心预言过:“哈哈,替我报仇的人来了!”我现在在与儿子的“较量”中,总算有了换位的体验,痛,并快乐着。
父子之间嘴仗的背后,本无所谓“仇”与“恨”,只是世界上两个最亲密男人之间的较量,往往是幼稚的弱者向成熟的强者单方面发出挑战,是后者对前者爱的一种“报应”。不同的父子,不同的格局。当弱者成熟起来,强者衰老下去,这种紧张的关系便日渐温和。我想,当年的父亲应该能理解我,而我也早已识破我家那小子的真面目,他的咄咄逼人里,几分是得理不饶人,几分是恃宠而骄。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