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提亚模式”护理干预对双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5-23王慧茹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萨提亚精神障碍躯体

王慧茹

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瞬息万变的社会变革引发的心理社会等因素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考验,精神障碍问题日益突出[1]。有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其中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为4.06%[2]。双相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BP)是一种较为易见、且反复发作、具有情感障碍症状的严重精神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危害,也给患者家属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1]。本研究以BP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萨提亚模式”护理干预,以期达到改善BP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3]:所选入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制订)BP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晓本项研究的相关情况,均在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本项研究排除伴发脏器功能衰竭的精神障碍患者,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异常激素分泌所致的躁狂发作、精神发育迟滞以及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躁狂及抑郁状态患者等。

1.2 一般资料 对本医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60例B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1.32±2.41岁);文化程度:大学2例,高中3例,初中18例,小学7例;病程2~16年;住院时间20~67天,平均住院时间(35.65±2.46)d。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1.17±2.59岁);文化程度:大学3例,高中2例,初中17例,小学8例;病程2~15年;住院时间21~68天,平均住院时间(35.47±2.98)d。所有入选患者意识清楚,行动自如,均无重大躯体功能障碍。两组BP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严重精神障碍护理中的BP常规护理,含生活、心理、安全、药物诸方面的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等。

1.3.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则在BP常规护理的同时,为其提供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干预措施,主要内容为:①团体、个性心理护理:此护理方法基于“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方法,实施治疗的护士以游戏的方式向BP患者讲解“萨提亚模式”的相关知识,并引导患者参与演示“讨好、指责、打岔、超理智”四种萨提亚沟通姿态;通过绘制家谱图来进行各种心理技术指导;并且强调家属的参与。每周1次[4]。②尊重、鼓励患者:护士与BP患者接触时,态度亲切,始终保持足够的耐心,与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沟通,通过运用倾听、移情等咨询技巧来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帮助患者消除不合理的信念。鼓励、关怀患者,多陪伴患者,不厌烦、嫌弃,更不讽刺、讥笑患者。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时,鼓励其合理发泄情绪。③阳性强化:在与患者接触中,始终对患者正常的、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或奖励;对适应不良的或异常的行为不予以关注。对于治疗中表现较好的或按照治疗师要求去做的患者,适时给予必要的奖励或鼓励[4]。④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小讲座、小组讨论、多媒体、知识竞赛、宣传画册、健康处方、小贴士等形式的个体化健康教育。⑤康复训练:提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社交能力训练等训练措施以及工疗、娱疗、农疗等[5]。入院第3天开始,参与管理的护士或治疗师对患者病情、个人能力及兴趣等进行评估,根据其兴趣爱好提供报刊、杂志、文学书籍、计算机、健身器材及手工制品原材料等,给予适宜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每日1次[4]。

1.4 观察指标 运用GQOLI分别对两组BP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评定的时间为入院第3天(干预前)、出院前5天(干预后),内容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方面。其中,F1~F10为 物 质 社 会 状 态,F11~F30、F31~F50、F51~F70分别为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参与统计分析的指标含总分、维度分和因子分,以正向计分的结果参与分析比较,其生活质量与评分值成正比,即评分越高,其生活质量越高[5]。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BP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的各项评分比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BP患者生活质量指标的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P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BP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干预前比较,bP<0.05

物质生活状态实验组 30干预前44.2±10.4 46.1±9.5 47.7±8.2 46.7±9.3干预后51.8±8.4ab52.7±6.2ab57.4±7.7ab52.2±11.66a t 11.24 13.18 9.88 10.33 P<0.05 <0.05 <0.05 <0.05对照组 30干预前 45.2±9.3 45.2±8.2 48.2±9.3 45.2±8.3干预后 49.2±7.1b48.3±6.1b50.7±11.1b49.6±9.1b t 6.35 5.46 6.11 5.24 P<0.05 <0.05 <0.05 <0.05 t 两组干预后 2.75 3.23 2.49 3.56组别 n 时间 躯体功能因子心理功能因子社会功能因子<0.05 <0.05 <0.05 <0.05 P

3 讨 论

BP是一种复发性、致残率较高的慢性严重精神障碍,生活环境、躯体、心理等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在生活环境方面,家庭功能在BP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BP的早期发病与儿童期创伤有关,尤其在情感和行为方面。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联合家庭治疗有助于提高BP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临床和社会功能[6]。“通过“萨提亚模式”护理干预,患者及家属可更多地了解如何管理病情,了解其症状和触发因素[7]。本研究表明,通过“萨提亚模式”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及生活状态,稳定了BP患者的情绪,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沟通,从而实现了患者潜能的最大发挥,对患者康复效果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萨提亚模式”护理干预对BP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也较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加以探讨。

猜你喜欢

萨提亚精神障碍躯体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现在干什么?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萨提亚家庭治疗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