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ICU环境物表消毒质量中的应用
2019-05-23张理想姚秀英何小兰
黄 蕾 丁 娟 张理想 姚秀英 何小兰
ICU重症患者集中有创诊疗、护理操作频繁,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1]。资料显示,ICU环境和医疗用品的污染率为69.9%[2]。环境消毒措施是阻断交叉感染的重要一环,因此ICU需要更高质量的环境清洁。我院ICU采用了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7-9月,由保洁人员按照传统流程对我院ICU环境物表进行消毒工作,作为基线资料。2016年10-12月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环境物表进行消毒工作。比较干预前后消毒工具、方法以及频次的合格率、荧光标记清除率以及物表消毒合格率。ICU环境物表包括:床栏把手,床栏,电动床遥控器,床头桌把手,床头桌台面,床边护士桌台面,床边输液泵,病历夹,护士站鼠标,电话,脉动测氧器等。
1.2 干预方法
1.2.1 缩短消毒工具的准备和处置时间,增加物表消毒时间 毛巾打包送供应室高水平消毒,统一浸泡,一床一巾;使用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对地巾进行机洗烘干备用。
1.2.2 改变保洁人员培训模式,制作操作彩图指引 采用PPT教学,现场操作示范;制作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引;加强现场监督和及时图片反馈。
1.2.3 细化工作职责,制定标准操作流程 培训物表“S”型消毒擦拭方法和顺序;完善保洁员物表擦拭消毒流程和职责,白班负责病区环境物表消毒,下联班增加一次探视结束病区环境物表消毒。
1.2.4 提升保洁员感控意识,改变床边物表消毒考核方法 反复宣教ICU感控的重要性,同时对保洁员的付出给予肯定和感谢;增加床边荧光标记考核方法,不合格图片反馈给个人整改;联系保洁主管共同开会讨论,均衡合理排班,机动调整。
1.3 评价指标与方法
1.3.1 消毒方法合格率 采用“S”型消毒擦拭方法即视为合格。消毒频次合格率[3]:每日物表消毒频次≥2次即视为合格。
1.3.2 荧光标记法 在实行清洁消毒之前先用荧光笔在物体表面进行标记,擦拭后用专用蓝光手电筒直接照射被监测物体表面,查看不到残留荧光标记物,判定为清洁质量合格。荧光标记清除率(%)=清除物表数/物表标记总数×100%。
1.3.3 细菌培养法 采用无菌棉拭子沾湿采样液在物体表面规定面积上作涂抹采样,取棉拭子洗脱液进行活菌计数培养,计算细菌总数。ICU 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 cfu/m2,没检出致病菌,判定合格。物表消毒合格率(%)=监测期间物表消毒后采样合格数量/监测期间物表消毒后采样总数量×100%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消毒工具、频次及擦拭方法合格率的比较 干预后消毒工具合格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消毒工具、频次及擦拭方法合格率的比较 例(%)
2.2 干预前后荧光标记清除率的比较,干预后荧光标记清除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荧光标记清除率的比较(例)
2.3 干预前后物表消毒合格率的比较 干预后物表消毒合格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物表消毒合格率的比较(例)
3 讨 论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由清洁工作开始[4],而执行力是感染管理成败的关键。保洁员知识缺乏,学习能力低,感控意识差,不重视消毒,擦拭消毒工作繁琐,都是造成执行力低的原因。细化工作职责,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改变培训模式,制作操作彩图指引;床边荧光标记考核方法,不合格图片反馈给个人整改等干预措施更利于保洁人员掌握病区环境物表消毒的标准及方法,提高执行力。
阮晶晶等[5]推荐:对于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增加清洁消毒次数,确保环境质量控制持续有效。李莉[6]采用含有75%乙醇的擦拭布擦拭键盘和鼠标3遍后,计算机污染程度显著降低。此次研究由下联班增加一次探视结束病区环境物表的消毒,以保证每日消毒频次。使用荧光标记法和细菌培养法两种方法监测清洁质量,确保了监测结果准确。研究中荧光标记清除率由之前的55%提高到90%,物表消毒合格率由42.86%增长至74.29%,说明了综合干预措施有效。
清洁消毒工具是引起病原体传播的媒介之一。毛巾由供应室高水平消毒,统一浸泡,一床一巾;使用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对地巾进行清洁,大大提高了清洁消毒工具的清洁度,可有效阻断病原体传播[7]。
综上所述,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采用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物表清洁率,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