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价值和意义

2019-05-23傅德锋

中国篆刻 2019年5期
关键词:法度颜真卿古人

文︱傅德锋

在学习书法的漫长的人生历程当中,我们大家可能都会有一种切身的体会,那就是忽然有一天,你会感到茅塞顿开,书写起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以至于欣喜若狂。自己临写或创作作品时若有神助,可以有意想不到的超常发挥,对写出的作品十分满意,甚至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学习书法的“天才”。然而,过上几天或是一段时间之后,再看这些作品,又会觉得满纸弊病,不忍卒读。只好静下心来分析原因,以图新的突破。但不免思遏手蒙,四顾无门,不知从何下笔。而坚持学习一段时间,又会迎来一次新的“灵感”, 达到所谓“忽然兴至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的状态,再一次使人兴奋不已。

事实上,这就是一次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过程。而且伴随着我们学习书法的一生,这种过程会不断反复循环不已。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总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往往都是从最简单的方面入手。学习者对书法的认识也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当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感到迷茫而困惑不解的时候,那肯定是我们对书法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点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刻所导致。理解认识上的偏差自然会引起实际书写上的偏差。临帖越临越不像,难免会感到懊丧郁闷。而创作总是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也会是一样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有条件的人,通常都会通过向专家老师请教而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而缺乏条件者,则只能依靠自学,自己慢慢领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难免都会走一段弯路。

所谓临摹或创作灵感的到来,一般都是我们忽然之间发现或是领悟了相对比较正确的方法,能够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书写出来的东西之感觉完全有别于平时所写。这种情况可能是所有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曾经历过的,即便是那些天才的科学家,亦莫不如此。就像牛顿也是偶然从树上掉落的苹果获得启发,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书法创作当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是笔法方面的,或者是结体方面的,或者是行气方面的,或者是章法方面的,或者是墨法方面的,也或者是题款钤印方面的,这诸多问题时常会阻碍我们顺利前行。这都是正常现象。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古人遇到书法问题,往往也是通过自然或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而获得启发。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乃悟笔法之意,见公主与担夫争道方知揖让之法。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黄庭坚《山谷题跋》有云: 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 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雷简夫因闻平羌江水暴涨声,想其波涛之势而顿悟用笔。王羲之从鹅项的伸缩中领悟自然的弹性变化,引入其书法之中,逐渐达到气象万方,挥洒自如之境界。文与可学书十年未得古人笔意,见道上蛇斗遂得其妙。

上述种种,都是客观存在的,并非是凭空的臆想和文人的臆造。自然物象,生活场景,或鱼跃鹜飞,或风驰电掣,或鹤舞翩翩,或云烟渺渺,都会触发人的灵感,从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我们有时候也会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亏、吃“自以为是”的亏。就是在学习书法当中,我们因为无知,会把高深复杂的问题看得太过于肤浅简单,把古人作品的简约当做简单,把平和平淡视为平常。即便是古人,亦不免会犯这样的错误。傅山一开始因鄙视赵的人品气节,说赵孟頫的字“不数过而可乱真”,但到晚年却说“方知吴兴之不可及也”。这与他不同年龄段对赵孟頫书法的理解认识不同从而导致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学习书法,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都是需要的,也是正常的。没有自我肯定,就不会有学习的乐趣和动力。而没有自我否定,就不会脱胎换骨,获得新的提升。学习书法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深入、不断调整、不断积累、不断沉淀的过程。以正确的认识来取代错误的认识,以深入的理解和实践不断调整自我状态,在积累中扬弃,在扬弃中沉淀,不断从低谷走向高峰,再从高峰走向低谷,然后再从低谷走向另一个高峰,从而最终获得艺术的真谛,取得实质性的成功。

自我肯定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传统法度的逐步领会掌握的过程。当我们在临摹或创作当中,自己的书写行为能够合乎古人法度的时候,那笔下的东西自然就顺眼耐看多了。等到过些天,我们又将它否定了,这说明什么问题?是之前我们的感觉是错误的么?其实也不尽然。实际上是我们的眼力即理解认识水平提高了,之前的感觉也没什么不对,而是较之后来还不够全面深刻罢了。因为自我肯定,我们收获了足够多的喜悦和快乐,得到了很多前进的动力。也因为自我否定,我们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一次又一次地站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制高点,离成功越来越近,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艺术巅峰。

学习书法必然要经历四个阶段,即知法、守法、破法、立法。

第一个阶段就是知法,就是了解和认识古人前人的书法法度,也就是经典作品的法度。只有知道了经典之法度,才可能真正进入书法门径。第二个阶段就是守法,学习书法仅仅做到知法还不够,还必须守法,也就是遵守古人之法度,将古人的很多共性的东西化为自己笔底下的常规功夫。第三个阶段就是破法,就是不能墨守成规,只知道做古人辕下之驹。要考虑在娴熟掌握古人法度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审美思想,只有传统功夫和自我性情合而为一,书法上才可能真正有前途,否则,就会沦为“临帖机”或“写字匠”。第四个阶段就是立法,建立自我的新的法度。就像王羲之在学习前朝的基础上自立新法,颜真卿学习王羲之等前人而自出机杼,苏东坡学习王羲之、颜真卿等而自成家数一样,最终创立自己的一套笔法结构体系,成为真正的有建树的书家。

这四个阶段是一个普通书法人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会根据每个人的天资禀赋、刻苦程度、家庭环境、学识修养等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的人也许几十年功夫就可以达到目的,而有的人即便皓首穷经一辈子也未必能如其所愿。

在这个过程当中,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是相互交替的。肯定了的东西,有的可能会保留进而沉淀下来,而有的可能最终在否定中被完全抛弃。而否定的东西,有的可能被完全抛弃了,有的却作为一种阶段性成果而保留下来了。

就像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他在不同的年龄段,其作品风格是不太相同的。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和其早年的作品风格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这一点,我们从对《颜勤礼碑》和《多宝塔》的对比中就会一目了然。而那些系统研究学习颜真卿的书家就会将颜真卿从早年到中晚年的所有代表作品都做一番研究学习,从而摸着其发展演变轨迹。《郭家庙碑》之于《多宝塔》就是一种否定,而《麻姑仙坛记》之于《郭家庙碑》又是一种否定。《勤礼碑》之于《麻姑仙坛记》也是一种否定。也就是说,颜真卿在不断自我否定中走向成熟,他在不同的年龄段所写的作品风格是不一样的。从44岁到50岁,再到62岁,再到70岁,书风越来越老辣,越来越成熟。他扬弃了一些东西,保留了一些东西,也强化了一些东西。于是就给我们呈现出了不同的作品面貌。但总体上而言,又是一脉相承的,是和谐统一的。

颜真卿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同样都具有经典示范意义。作为一个彪炳千秋的书法大家,颜真卿的例子表明,任何书家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中走向成熟的。

猜你喜欢

法度颜真卿古人
国学赏析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畏法度与能自律
多元性解读文本要有“法度”
劝学诗
一花引来百花开姹紫嫣红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