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冰雪产业发展
2019-05-23陈合安
文 陈合安
北京市作为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城市,冰雪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冰雪产业总体仍处于市场化的初级发展阶段,影响和制约冰雪产业做大做强的因素依然存在。
随着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针对冰雪产业发展,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9-202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筹办2022年冬奥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高点定位,提出了打造较为完善的冰雪运动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奥运周期将成为冰雪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据北京市冰雪运动场地统计表显示,2018年北京市共有雪场24家,滑冰场46家,冰雪运动进入了高效发展期。北京市作为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城市,冰雪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冰雪产业总体仍处于市场化的初级发展阶段,影响和制约冰雪产业做大做强的因素依然存在。
首先,冰雪产业缺乏行业标准,价值创造能力有限。2018年,本市冰雪产业主要集中在提供冰雪运动及相关服务上,在冰雪运动竞赛表演、冰雪运动技能培训、冰雪器械制造业等方面的价值创造能力薄弱,冰雪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缺乏行业标准,阻碍其抢占冰雪消费市场、战略性引领行业发展,导致冰雪产业普及发展速度受限,价值创造能力有限。
其次,冰雪场馆严重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盈利模式单一。目前本市16个区中,冰雪体育用品高度依赖进口,冰雪场馆供需矛盾突出,大部分中小型雪场设施装备配套水平较差,且缺乏夏季项目,盈利模式单一,缺少较好的交通、餐饮、住宿、娱乐、医疗等相应配套,雪场的营业情况受季节限制明显,盈利空间有限,盈利水平不高。
第三,对于冰雪综合体的综合治理能力较为薄弱。目前,本市大多数的雪场都规划建设或已经建设集体育业、商业、餐饮、住宿、医疗、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业态,针对冰雪产业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大、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特点,针对目前出现的围绕冰雪运动综合体的很多不和谐、不诚信,甚至不文明的现象,单一靠体育部门、旅游部门等都无法完全回复群众的诉求,导致出现问题后的响应机制不到位,应答部门不明确。
第四,冰雪人才短缺,职业培训和教育不足。承办冬奥会既要参赛又要办赛,除了运动员、教练员之外,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场地、设施、专业管理等的维护保障。本市从事冰雪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少,滑雪方面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机构不足,现有的从业人员主要是以滑雪场的开发和运营实践培养所得,素质普遍偏低。冰雪企业运营、产品创新、技术研发等都需要人才外聘,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体育品牌设计、产品研发滞后,难以适应冰雪产业迅速发展。
推进冰雪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为此建议,研制出台冰雪产业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促进冰雪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充分认识行业标准对于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指导作用和带动作用,针对冰雪运动是一个进阶性非常强的项目,加快制定冰雪运动标准和管理办法,大力发展冰雪职业培训和运动技能评定市场,尽快建立冰雪场馆的相关建设政策和标准、冰雪装备器材标准以及冰雪各级各类从业人员培训认证体系,建立包括冰雪企业数量、冰雪产业产值等数据的冰雪产业统计平台,建立以冰雪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为抓手,以市场为主体,以“冰雪+”和“+冰雪”为路径,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平台,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成立本市冰雪产业联盟,形成合力,延伸冰雪上下游产业链,开拓冰雪教育培训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打造冰雪用品制造业的“知名品牌”。抢占冰雪消费市场,战略性引领行业发展,促进冰雪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增强冰雪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本市冰雪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提高冰雪综合体治理能力,优化冰雪产业市场发展环境,扶优做强骨干企业。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成立涉及体育、旅游、卫生、医疗、工商、税务、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机动联合工作组,赋予其相关联动部门的主动权,共管共治,加强制度对于责任与权力的有效规范,推行各部门的权力清单制度,避免因权责不明出现责任推诿,建立责权清晰、管理有序的冰雪产业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体系。重点扶持冰雪产业龙头企业和冰雪产业园区,实施冰雪产业品牌集合,打造冰雪产业品牌。通过引进和举办国内外高水平的冰雪赛事,提高冰雪竞赛表演的商业化程度,鼓励社会各界承办冰雪赛事或以冠名、特许、指定、专营等方式赞助冰雪赛事,为企业提供一条树立自身形象的更好更有效的宣传渠道,带动相关的传媒、广告、赞助等行业的发展,实现冰雪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建设冰雪场馆中统筹考虑需求,倡导绿色、经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和运营理念。2022年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赛区需要新建改建13个场馆。在奥运场馆规划投资建设中,需要考虑既节省成本注重实用,又充分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元素;既统筹考虑赛事需求、环境保护又兼顾赛后利用;既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又确保新改建场馆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本市所有地区在新建冰雪场馆时需因地制宜,因需建设规模适中、相关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的冰雪场馆,积极培育一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冰雪消费产品和活动品牌,加强场馆的利用率,丰富冰雪场馆经营项目内容,优化冰雪场馆运营模式,统筹考虑冰雪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冰雪产业链较长,各类人才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建议大力发展冰雪职业培训和教育,实施冰雪人才的分类培养计划。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紧缺人才和不具备培养能力的人才,加快与国内外一流的冰雪学校以联合办学的方式进行联合培养。二是支持本土的体育院校扩大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营销以及大型赛事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聘请组织过大型冰雪赛事活动的相关人员参与人才培养。三是注重支持社会资本办学,推行冰雪人才培训认证体系。四是发展高层次冰雪人才市场,打破体育人才部门和地区界限,支持高层次冰雪人才的合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