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冬奥志愿服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2019-05-23文袁媛
文 袁 媛
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来说,在新的发展机遇下,面临着如何结合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实现进一步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新问题新挑战。
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国家大事,也是党中央交给北京、河北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奥运会重要基础和保障的志愿服务工作关系重大、责任重大。
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来说,在新的发展机遇下,面临着如何结合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实现进一步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新问题新挑战。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分为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比赛场地和项目相对分散,联动协调难度大。每个赛区都要依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建构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且需要标准统一、协调一致,共同组成一个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完整体系。
冬奥会、冬残奥会比赛分为城市赛区和山地赛区,但大部分赛事是户外比赛,对志愿者要求更高。在山地、雪上举行比赛,要面对大风、冰雪以及严寒等自然条件下的气候问题,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危险系数,需要对志愿者进行大规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同时,三地赛区存在志愿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张家口较为闭塞,志愿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在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发动和培训上更要进行强化。
此外,我国志愿服务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体育等专业志愿服务资源薄弱、激励机制仍未有效形成、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迫切需要在工作中加以完善与解决。从而为我国未来举办更多、更具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努力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呈现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建议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奠定人才基础。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探索和研究。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者招募、培训、使用、考评、激励等体系,提高志愿服务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通过锻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夯实人才基础。
探索建立新型的志愿者招募及管理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化与专业化的水平。拓展志愿者招募渠道,在重大体育赛事的承办逐渐向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转变的大趋势下,重大体育赛事要进一步拓宽志愿者的招募方式和渠道,在目前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和党团组织发动院校志愿者模式的基础上,还可探索发挥社团组织招募和培训的专业化优势,委托社会组织根据奥运志愿服务的需求,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开展志愿者的招募及相关培训工作。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奥运需求,又可以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发展。
志愿服务工作要做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协调一致,标准统一。建议制定统一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培训大纲与标准;加强与张家口赛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联系与对接,围绕奥运志愿服务项目制定指导与帮扶计划,协助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工作体系;开展志愿者线上培训与考核工作,推进将通用培训与专业培训、桌面培训与实地演练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张家口赛区志愿者招募困难等问题,为张家口赛区提供专项资金、人才支持,做到三地志愿服务工作协调一致、同步整体推进。
建立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服务与管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志愿者的实时指挥与调度协调。由于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相对分散,协调指挥志愿服务工作难度更大,建议建立奥运志愿者服务与管理系统,将所有奥运志愿者的信息汇集到志愿者系统平台中,通过手机或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将志愿者的身份、位置、项目岗位、工作时长等信息显示在平台上,实现对志愿者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掌握,既可以对志愿者进行快速高效的调度指挥,也可以发挥应急与机动保障作用。
开展迎冬奥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结合党团员进社区行动,推动党团员注册成为志愿者,组建不同志愿服务队伍,围绕语言服务、社区建设、城市运行、环境保护等内容,组织吸纳更多党团员志愿者参与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开展冬奥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冬奥知识,推动冬奥知识和冰雪运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介绍冬奥知识和观赛知识,通过快乐冰雪季等活动在青少年中间推广冰雪知识普及。结合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深化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和文明家庭创建,广泛开展环境、秩序、旅游等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增强群众道德意识、文明意识,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建立健全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保险保障体系。保险是化解志愿服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时间不长,志愿者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开展志愿者保险的区域或组织寥寥无几,针对志愿者开发的保险少,志愿者保险尚未形成主次分明、功能互补的险种体系。应制定专项政策,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保险的投保主体、保险险种、保险责任以及不同险种之间的衔接机制做出明确规定。健全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保险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财政保障力度,设立志愿者专项资金,构建灵活多样的保险经费支付渠道。
高度重视奥运会前的城市志愿者集训工作。城市志愿者直接面对的是奥运官员、运动员、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的能力和表现至关重要。志愿者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微笑的名片”,志愿者的智慧、能力和表现,可以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圆满进行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城市志愿者集训工作,注重志愿者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确保每一名城市志愿者上岗前都能接受系统专业的培训,切实提升城市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以志愿者无微不致的服务精神体现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文化,以专业的服务质量展示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风采。
实现内外部激励结合,满足志愿者的发展需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每位服务奥运的志愿者都得到了由奥组委颁发的志愿者证书,并可在奥运会结束后免费参观北京市的部分景点。建议对志愿者在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的服务时间进行统计,冬奥会结束后,组委会除了为他们颁发统一的志愿者证书外,还应向他们颁发填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的证书。证书应成为志愿者评优表彰、选拔任用、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体现社会激励的措施,有利于使志愿者的努力和表现得到单位、学校和其他方面的认可和肯定,形成社会对志愿者群体的一种普遍认同,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
建立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长效使用机制。志愿者尤其是大型赛事志愿者的培养耗时长、花费多,培养成本很高。如果缺乏后续衔接使用机制不仅是国家财政资源的浪费,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因此应积极探索后冬奥会时期志愿者的培养使用机制。建立志愿者人才信息库,全面收集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各赛事门类、各年龄段、各所属地志愿者的信息。建立志愿者后续跟踪机制,鼓励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他大型赛事活动。建立国内外志愿者交流合作机制,探索未来国际赛事志愿活动的合作方式,鼓励国内高素质志愿者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