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务公开的探索与实践

2019-05-22李国明

时代人物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实践高职院校信息化

李国明

关键词: 信息化;高职院校;党务公开;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一般性研究课题项目成果,项目名称:信息化格局下高校党务公开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201840421)。

一、逻辑起点:信息化与高职院校党务公开的衔接

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与突破,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持续深入发展,使信息的获取已然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信息的流通变得更加及时和通畅,信息开放和信息共享也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然要求和现实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党务公开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网络平台,也使党务公开深受其影响。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运用到高职院校党务公开工作中去,能有效解决传统党务公开方式的种种不足,全面提升公开实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降低受众获取信息的成本。另外,在推进信息化发展共同体建设及智慧党建、“互联网+党建”中,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和新技术的天然优势,使得对高职院校党务公开的探索与实践具有可能性和范式价值。

二、价值考量:高职院校党务公开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提出“推进党务公开”,十九大后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党务公开条例》”),则将“党务公开”的概念正式通过制度化的形式确立下来。推行党务公开,是规范党内权力运行和增强党内民主内在要求,也是高職院校加强当前党的先进性建设新的时代命题。另外,高职院校党组织是学校的建设者和领导者,要保证高职院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纯洁性,保障师生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也客观要求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党务公开工作。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继而启动实施国家高职“双高计划”,其中对党的领导和建设做了具体的强调,并明确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高职学校的首要责任和第一任务。新近召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而改革更新,因此,在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也是提升办学治校能力的内在需求。

三、问题追寻:高职院校党务公开所处的困境

从高职院校党务公开的实践来看,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推动高职院校党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党务公开认识上仍存误区。推进高职院校党务公开,前提是学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党务公开的意义和价值有深刻的认识,民主意识要不断增强。而现实中因信息不对称,高职院校党务公开一般是从上至下的,更多地是注重党组织愿意公开的内容,往往忽视党员和师生需要公开的内容。另外,目前有些高职院校还认为党务公开主要是党内事情,上级没有要求则能不公开尽量不公开,尽量减少党内秘密泄露风险等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对党务公开造成了阻碍。

党务公开内容规范性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公开内容的时效性不强。从调研的浙江省20多所高职院校党务公开网站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发布的党务信息是过时的,有的甚至是几年前发生的。另一方面,还存在党务信息不及时更新现象,如有的内容一旦在网上公开,长期不变,而新内容又不能及时发布。二是公开内容的全面性不够。从发布的党务信息看,主要表现为:对一般事务公开的多,对实质事项公开的少;对结果和成绩公开的多,对过程和问题公开的少。三是公开内容与党员的利益相关性缺乏。从高职院校党务公开网站上发布的党务信息来看,与党员的切身利益相关的不多。从调研情况看,学生党员一般只对本支部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安排等党务信息比较关注,而对学校层面的党务信息兴趣不大;教师党员则对事关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以及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等公开内容关注较多。

党务公开形式缺乏多样性。一是党务公共的载体亟需拓展。尽管当前信息化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已在高职院校实现全覆盖,但是,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电子党务,也未形成高效快捷的信息传播网,如多数高职院校党务公开网站功能仍有较大局限性,党务公开的直接性、广泛性、及时性和互动性还不足,使得党务公开的吸引力差。二是未形成分类公开制度。如对党内公开和党外公开的区分还不够明确具体,从调研情况看,多数高校未明确分类公开的范围,更未形成分类公开制度。三是未充分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党务公开的突破口。而实践中,多数高职院校并未真正落实,许多高职院校即使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但从未真正“发言”过,更谈不上及时、准确和全面地传递党务信息。

党务公开相关制度不健全。从调研情况看,尽管高职院校基本都已制定了党务公开实施办法,但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还存在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监督制度未落到实处。虽然学校大多都已成立党务公开监督检查小组,但对党务公开的范围、内容、效果等监督往往是流于形式。二是考核制度缺少。未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责任追究制度缺少。多数高职院校只是明确党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谁,但很少明确责任追究。

四、路径选择:高职院校党务公开的可能进路

鉴于高职院校党务公开的现实困境,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寻高职院校党务公开的可能进路:

提高党务公开认识,进一步增强党务公开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传统“封闭社会”早已开始土崩瓦解,因此,任何单位或政党都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及时更新观念,从过去的封闭型思维、控制型思维向开放型思维、民主型思维转变;必须创新和改进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推进党务公开的实施;必须增强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使党务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传达。只有真正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党务公开的价值及其重要性,才能切实提高党务公开的动力和自觉。

规范党务公开内容,提高公开内容的及时性、全面性以及与师生利益相关性。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高职院校党委,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时应遵循新发布的《党务公开条例》规定,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以及《条例》中规定的其他情况进行公开。在实施公开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人员监督和考核,督促及时发布党务信息,提高党务公开内容的时效性;进一步明确公开的范围,既公开一般性党务事项也公开实质性党务事项,既公开事件的结果也公开决策的过程,既公开党务成绩,也公开党务问题,注重提高公开内容的全面性;要将党务公开的内容与学校当前建设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根据与党员教师以及学生的关联程度进行公开,注重公开内容与党员的切身利益的相关性。

拓展党务公开形式,提升党务公开的工作信息化水平。丰富拓展党务公开形式,一是要抓好载体建设。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在网络平台上设立党务公开专栏,建立电子公告和电子刊物,成立党员网络论坛,组建快捷和高效的党务信息传播网,拓展高校党务公开空间。二是要做好分类公开。根据不同的公开内容和公开目标,高职院校要进行分类公开,对于只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应通过下发文件、会议纪要、内部简报、内部工作通报、召开党内有关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对于适宜在党外公开的,应该通过党务公开栏、微博、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等形式进行公开三是要设立新闻发言人。高职院校要根据中共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积极贯彻落实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党委宣传部设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确保及时、准确和全面地传递党务信息。

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建立党务公开长效机制。实施推进高职院校党务公开,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针对当前存在问题,首先要健全党务公开的监督制度,将民主党派代表、青年教职工、学生代表、工会等调整充实到党务公开监督检查小组人员中,增加监督主体的来源广泛性,并要充分维护党务公开监督的权威性,最好由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或校级领导作为监督检查小组的负责人。其次,要建立党务公开考核制度,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考核的范围,提高考核所占权重,从制度上激励并强制党组织必须做好党务公开。最后,要规范党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党务公开实施条例的规定,年初要落实各层次的党务公开责任人,并下达责任书,规定责任人的具体工作要求与任务。责任人员应接受党务公开评估系统的考核和评估,严重违纪违规和不称职的应该被撤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红凛.信息化时代的党务公开与党的建设“改革开放”[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

[2]孔  川.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视野下党务公开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3]张军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务公开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

[4]石国亮.党务公开理论与实务[M],研究出版社,2010.

[5]仇永民,李志強.成效 限度 张力:高校党务公开的三维向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

作者简介:李国明(1984—),男,安徽颍上人,法学硕士,中级经济师、思政助教,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法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高职院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