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色列大选留下的疑问

2019-05-22王震

世界知识 2019年9期
关键词:蓝白内塔尼亚胡工党

王震

4月9日,以色列举行议会选举。一开始利库德集团和蓝白联盟都宣布在选举中获胜,但最终结果显示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获得36个议席,蓝白联盟获得35個席次, 利库德集团以微弱优势赢得本次选举。总体而言,以利库德为首的右翼政党取得了65个席位,超过议会120个席位的一半。根据以色列有关法律,总统里夫林会在听取各党派意见后,指定赢得大选的政党议员在28天内组建新一届政府。本次选举之所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不仅在于其在以色列国内政治发展进程中的独特性,还在于其对中东和平进程乃至中东格局的深远影响。

2019年4月8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走访耶路撒冷一个市场,为选举拉票造势。

内塔尼亚胡的“神话”

赢得此次议会选举的利库德集团成立于1973年,全称为“利库德—全国自由运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工党的影响力和地位受到极大削弱,右翼势力在贝京等人的带领下迅速崛起。1977年5月,贝京领导下的利库德集团赢得议会选举,打破了工党在以色列建立后长期执政的“神话”。此后,利库德开始成为以色列政坛上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势力。

1993年,内塔尼亚胡开始担任利库德集团主席,并于1996年首次出任以色列总理。随后,他又带领利库德集团赢得2009年、2015年以及今年的议会选举,获得的议席从27席一直增加到36席。如果内塔尼亚胡此次能够成功组阁,那么他将成为以色列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超过被称为“以色列国父”的本·古里安。作为第一位在以色列建立后出生的总理,内塔尼亚胡还将创造更多新的“神话”:在以色列历史上,他可能是第一位在面临腐败指控的同时仍能赢得大选的领导人,第一位没有军事作战经验却能成功操控国家安全议题的领导人……

内塔尼亚胡之所以能创造这些“神话”,除了其本人的政治才能之外,恐怕还得益于以色列国内政治生态的巨大变化。简言之,以色列国内政治正在急剧地“向右”偏转。这种偏转,对内表现为左翼政治势力的衰落和民族主义政党、激进宗教派系影响力的快速上升,对外表现为在巴以和谈中日益强硬、拒绝妥协。就此而言,与其说本次选举是内塔尼亚胡本人的胜利,不如说是以色列左翼政治势力的彻底垮塌。在以色列建立初期,作为政坛中坚力量的以色列工党领导以色列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中东战争,捍卫了新生的以色列的独立和主权。通过倡导建设具有集体经济色彩的基布兹和莫沙夫,以色列度过了建国初期的艰难岁月。在以色列工党的早期领导人中,既有本·古里安这样的开国之父,也有果尔达·梅厄夫人和伊扎克·拉宾等敢于披荆斩棘的时代先锋。

然而,时过境迁,当年工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与基础如今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经济上,随着近年来以色列市场化与私有化经济改革的发展,工党所信守的锡安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日益面临危机。2018年,社会党国际组织甚至终止了以色列工党的会员资格。在巴以问题上,工党所倡导的中东和平方案始终未能真正解决巴以冲突,也未能给以色列人带来期望中的和平。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巴以问题在中东事务中的重要性持续下降。在阿拉法特去世后,巴勒斯坦各派政治势力陷入内讧,缺少能够真正与以色列进行对话的领导人。和平进程长期停滞不前,使得大多数以色列民众对巴以和谈失去了耐心和希望,甚至连一些长期支持左翼政党的以色列阿拉伯人也对此失去了兴趣,此次选举阿拉伯社区的投票率创下了历年来新低。在民众最为关心的安全议题上,以色列早已不再像建国初期时那样面临生存危机和大规模战争,如今恐怖主义和火箭弹袭击等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首要安全威胁。在不少以色列民众看来,应对这些威胁的最好方式并不是工党所倡导的妥协与和谈,而是更为有力的反击。工党在这些核心问题上无法与时俱进地提出有效应对方案,只能不断地从左翼立场上向中间偏转,在以色列政坛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在这次选举中只获得了六个席位。而此次利库德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中间力量蓝白联盟成立不足两个月,由前国防军总参谋长本尼·甘茨中将领导,此外还有军旅生涯丰富的摩西·亚阿隆和加比·阿什肯纳兹等人。尽管蓝白联盟希望在安全议题上取得对内塔尼亚胡的优势,但在具体安全政策上不可能比内塔尼亚胡走得更远。尽管蓝白联盟选前民调一路走高,最后仍以一票之差输给了利库德集团。

以色列民主的“阴影”

利库德胜出后,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和美国犹太委员会等犹太社团纷纷对其表示祝贺,但也有不少美国犹太团体和政治观察家对这次选举表达了担忧之意。简言之,这些忧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以色列政治右倾化的担忧,认为以色列持续的右倾化将会破坏族群平等,在以色列境内形成真正的“种族隔离”,进而危及以色列民主制度。比如,一位美国犹太领袖忧心忡忡地指出:“以色列右翼利用特朗普总统和全球其他种族民族主义领导人的支持,在追求危险的目标方面变得更为极端,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危害民主的言辞和策略,妖魔化少数族群,并让政治异见人士非法化。”

其次是对特朗普干预以色列选举的不满,认为外部势力的介入将会破坏以色列民主制度。比如,美国犹太民主委员会在选举后的声明中表示:“以色列选民已经发出了声音,我们将尊重这一决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特朗普染指以色列选举。我们强烈反对此类干涉,正如我们拒绝对于美国选举的干涉一样。”

第三是对内塔尼亚胡利用本次选举结果的担忧。近年来,内塔尼亚胡面临着腐败、欺诈和滥用资金等指控。有媒体担心,内塔尼亚胡可能会利用选举结果来达成某些政治交易,使自己免于法律的制裁,这将导致以色列法制和民主出现极大倒退。

会如何影响中东格局

一般来说,人们在选举领导人的同时,更是在选择他们所代表和倡导的政策。在本次选举之前,内塔尼亚胡宣称一旦当选,将会把约旦河西岸的犹太定居点正式并入以色列领土。这意味着,如果内塔尼亚胡顺利组建新一届政府,以色列将会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突破国际法的限制而正式“吞并”这些领土。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若失去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土,要想真正独立建国将更加难上加难,“两国方案”也会变成一纸空文。

此外,此次选举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以色列政治右倾化正在与特朗普政府的新中东政策产生强烈共振。2017年5月,上任不久的特朗普即造访了耶路撒冷“哭墙”,同年12月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2018年5月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今年3月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还退出了以色列一直强烈反对的伊朗核协议,并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特朗普政府的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美以特殊关系,助力内塔尼亚胡赢得本次选举,更将对未来中东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当前阿拉伯世界陷于碎片化,尤其是叙利亚内战尚未结束、巴勒斯坦内部政治派别分裂的情况下,国际社会也许无力阻止美以两国单方面改变巴以问题现状的意图,然而,其负面后果肯定是不可估量的。

以色列大选虽已落幕,但留下的这些疑问仍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成稿于4月18日)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西亚北非研究中心秘书长)

猜你喜欢

蓝白内塔尼亚胡工党
竞选LOGO
内塔尼亚胡获授权组阁
英国新工党政府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内塔尼亚胡贪腐丑闻引万人抗议
昆嵛·湖
做鬼脸
内塔尼亚胡大选获胜
蓝印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