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口述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2019-05-22肖旸

少年博览·小学高年级 2019年5期
关键词:马飞幕布皮影戏

肖旸

【大国工匠】

马飞,省级非遗“马派皮影”第四代传人,“2017年江淮杰出工匠”非遗候选人。代表剧目有《西游记》《天仙配》《八仙过海》等。

“马派皮影”诞生于安徽,是皮影戏中的一个流派,由皖北老艺人马信昌创造,有着130多年的历史。

循着清脆响亮的乐声,随着络绎不绝的人群,我们来到了一块白色幕布前。幕后,一位身穿唐装、头戴帽子的表演者,就是我们将要拜访的“马派皮影”传承人——马飞老师。

01 少年学艺

马飞老师出生在一个皮影世家,是“马派皮影”的嫡系传人。他从6岁开始跟随父亲学艺,11岁起就与爷爷登台表演皮影戏。

小时候,他常常想——皮影人眨起眼睛來会是什么神情,猪八戒的钉耙会不会生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绣花针放到耳朵里,不怕扎耳朵吗……

渐渐的,他了解到,皮影戏作为戏曲的一种,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要想学成皮影戏,不仅仅要熟悉剧情,还必须学会制皮、雕刻、唱戏、表演、演奏等全套手艺。

从选用牛皮、训练刀工,到雕刻图案、熟记剧本,“不经过多年的苦练,撑不起来一台皮影戏。”马飞老师说。

就拿“马派皮影”独特的唱腔“魔调”来说,那声音婉转而洪亮,想要练成,可不是一日之功。回忆当年学艺之时,“不管头一天演到多晚,第二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号嗓子。”

皮影戏对表演者的体力也有极高的要求。锣鼓镲一响,表演者立刻就要进入状态,两只手高速地同步翻转。因此,一场戏下来,马飞老师常常是汗湿衣背。

马飞老师告诉我们:“这演皮影戏和做人一样,一定要拼出精彩!”

02 推陈出新

以前,皮影在幕布上动起来后,表演者和着流行的曲调,唱述出一段段故事,这相当于一部民间制作的“电影”,吸引了很多观众。

如今,随着电视、电影和电脑、手机的普及,皮影戏这类传统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虽然皮影戏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期,马飞却始终没有放弃对这个行业的坚守。在他不懈的努力下,2011年,“马派皮影”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从此,他更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皮影戏事业中去。

为了让更多人领略到皮影戏的魅力,马飞经常去社区和乡村表演,每个星期还到合肥市部分小学进行皮影戏教学。

“小时候就喜欢看皮影戏,现在城市里很难再看见了。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看完演出后,激动不已。

“平时只看动画片,没看过皮影戏。今天看了皮影戏《西游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故事的开头,我觉得比动画片还要精彩!”一位同学夸赞道。

安徽,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悠久文明历史的土地上,流传着很多民间故事。据此,马飞老师深挖故事,推陈出新,改编、创作了很多皮影戏剧目。新时代下的皮影戏也应有新主题,马飞老师新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保护江豚》等皮影剧目在演出中也受到了广泛好评。马飞老师认为,不断挖掘新主题,不断探索故事和皮影戏的融合方式,是马派皮影展现新光彩的重要举措。

03 后继有人

马飞老师告诉我们,在振兴“马派皮影”的这些年里,他最欣慰的就是“马派皮影”后继有人,传统艺术能够传承下去。

除了在小学开设皮影的表演和制作课程,马飞老师还招收了一批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传授他们皮影戏的技艺。

马墨轩是马飞老师的侄子。还在上小学的他,头上扎个辫子,个性十足。他从小跟着马飞学习皮影戏,不仅有天赋,而且非常刻苦。上课之余,他刻苦练习打鼓、表演、雕刻,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因此落下功课。

外出表演时,马墨轩有时在一旁打鼓。马飞老师就配合着节拍,将皮影里的故事娓娓道来,叔侄二人合作得非常默契。

“一口述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人们常常这样形容皮影戏的精彩。幕布后面,小小的皮影人灵活地翻滚着,引来观众阵阵叫好声。“每场皮影戏结束后,观众热烈的掌声令人欣慰!”

一张皮,一道影,台下多少欢乐,幕后多少辛苦。鼓声敲打着光影,凝结着皮影人的神和魂。

马飞老师希望,皮影戏能代代传承下去,希望像自己侄子一样喜爱皮影戏的孩子,能够看到皮影、爱上皮影。他说,这就是他传承皮影最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马飞幕布皮影戏
我们来演皮影戏
演出开始前
编辑精选APP
编辑精选APP
皮影戏
主角光环
Air entrainment of hydraulic jump aeration basin *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Energy dissipation of slot-type flip buckets *
Standing wave at dropshaft inl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