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2019-05-22杨忠良

祖国 2019年7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对策

杨忠良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明显,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如何以农村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是当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九个方面对“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   路径   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明显, 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因此需要来一场振兴乡村的产业革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精选品种定产业,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一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 认真研究本地区自然、气候、土壤等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生态优势,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发展之路。发掘具有开发价值的本地农业资源,引进适宜本地生长的外来经济物种。尊重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真正做到宜莱则菜、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打好山地特色牌,做优绿色农产品,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新格局。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科学确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开发,尽快形成区域性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

二、扩大规模壮产业,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以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为基础,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市局,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一是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进品种选择、生产过程、终端产品的标准化,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設成为原料供应基地、名特产品的第一车间。二是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基地,建立产品加工转化研究机构,最大限度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增值潜力,要通过加工业的发展带动农民,推动主体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打造产业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参与、融入产业链条,把加工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主产区、留给农民,更好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三是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实现农旅互动、融合发展,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水平。

三、产销对接育产业,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建立市级层面营销展示中心,创新产销对接机制,从“为吃而生产”转向“为卖而生产”,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实现农产品、市场、商家、消费者的网络无缝对接。一是联结基地, 建立定向收购关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专供基地,订单基地、多元基地发展为重点,通过产业联动、技术参与、体制创新等方式,发展有需求单位的产业基地。积极与大中型连锁超市及加盟店建立定向供应关系,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龙头企业与种养殖基地建立农产品购销合同,提供统一的技术培训 ,指导其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如:加强与学生营养餐配送中心等企业对接,通过学生营养餐供应等平台,拓展农产品销路,让经营主体生产的农产品元后顾之忧。二是建立物流配送体系,促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大农产品的现代流通设施投入,重点加强冷冻设施投入,降低农产品损耗、保障质量。企业增强农产品加工配送能力,建立与种养殖基地规模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进一步产销衔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以“互联+”为平台,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健全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支撑体系,实现优特农产品与电商无缝对接,不断拓展农产品供售渠道和空间。

四、扶持龙头强产业,解决谁来生产的问题

龙头企业属于工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它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城市工业发展去掠夺农业,而是要通过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来增加农业附加值,从而带动农业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 龙头企业通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农业发展,龙头企业以农户品进行深加工,改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龙头企业扎根于农村, 也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龙头企业不但能增加农民的非农业的工资性收入,同时由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边际生产率,也能增加农民收入。

培育和发展一批经济技术实力雄厚、市场影响力大、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对于各领域中具有“龙头”作用和具潜力的企业予以政策,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的倾斜扶持,使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发挥带动作用,当前应坚持国营、集体、私营、联合体、合资一起上,谁有能力谁牵头的原则,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同时要发挥农业部门的优势,扶持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购销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并通过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办法,使各类农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尽快起到强有力的牵引带动作用。

五、创新技术提产业,解决怎么生产的问题

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与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二是建立山地特色种源开发示范推广中心。激活全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安排相应的制度设计,激发科技人员、社会力量参与产业的发展,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建设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基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和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其一,以健全的标准体系保障质量。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要转换成规范的、详细的技术操作规程,播种,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害,收获,储藏等,全部数字化、可操作化,按这个指导生产操作,实现生产标准化。其二,以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升质量。让企业来生产,成本太高,让农民分散生产,质量又难以统一。推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企业统一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指导、操作规范,引导农民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采收等,企业与农民以入股、合伙经营等名义合作,企业与农民签订类似承包经营一样的合同,以效益和标准为基本尺子来考核等。

六、创建品牌拓产业,解决如何竞争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展产品品牌认证和注册工作,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鼓励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申报有机、绿色食品,加大农产品商标注册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名优品牌。围绕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农产品目标,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培育独具创新、有特色、有创意、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加大产品包装策划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对我市已取得地标认证的优势农特产品,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把各地的土特产和小品种做大做强。

七、利益联结富产业,解决如何分配的问题 

以“三变”改革为统领,建立平台公司、合作社和农民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如果平台公司或经营主体(合作社)的关系松散,那么产业就无法可持续,必须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实行契约化经营、合同化管理,合理确定各方的责权利,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双向约束,使其真正结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所以,要加大对载体抓手的探索力度,平台公司对合作社要直接抓在手上,要加强合作社的培训,加强阶段性的指导,特别要根据产业季节性的特点进行技能培训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安排,这样才能形成“平台公司(企业) +合作社+农民”紧密的联结关系,确保农民在“三变”改革中长期利益。

八、培育人才促产业,解决才智瓶颈的问题

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術、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是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市场经营主体、农业龙头公司平台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市场经营主体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农民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大多数农业产业主要依赖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实施过程中,要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采取农民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让群众充分掌握蔬菜和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果树的修枝整形和抚育管理等技术环节措施,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要注重培养士生士长的农民技术员,重点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生产技能、从业能力和经营水平, 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入户率。二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总体素质。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是一个经常、长期的过程。通过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召开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群众会、个别座谈等方式,广泛宣传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高群众对各项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群众的参与权,注重思想上沟通到位,认识上保持一致,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把兼具企业家精神和服务大众情怀的致富带头人甄别出来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总结优秀企业家典型案例,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和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九、整合资金聚产业,解决投入保障的问题

发展乡村产业,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加大财政投入。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全市农业特色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进行政策优先扶持,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同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优化投入结构。加大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主要扶持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产销对接的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系统设施建设,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质量检测系统设施建设。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借助投融资平台,发挥杠杆化作用,加大项目资金、支持资金、补助资金的整合力度,发挥平台公司筹资助力作用,努力做好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产业发展,设立项目资金整合专户,统一资金拨付标准,使项目资金规范运作,产生高效益。三是变通筹资模式。企业可采用“三变”模式入股,农户、乡镇集体共同投资或通过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来融资,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吸引民间资金甚至外资来融资,调动社会资金来支持其发展。政府也可以对一些重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政府补助、贴息,通过新农业产业化投资机制来发展企业,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四是完善风险保障。为金融资源进入农业领域“修渠引水”。整合各级各类涉农、扶贫财政资金,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导向和融资需求,设立一定规模的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按一定比例对银行信贷资金提供补偿(担保)。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民营担保公司,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原则与各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合作,增加涉农主体增信服务的选择范围。五是盘活农村资产。拓宽涉农主体抵押担保渠道。用好“两权抵押”改策,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如成立农村土地承包信托公司,统一对农户 承包地进行整理(完善灌溉、机耕路等)后,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将经营权流转给涉农经营主体,让银行在执行相应的抵押物后能顺利地流转出去。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产业兴旺有助于解决当前农村产业滞后的的问题,补齐乡村振兴的短板。这对于最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