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基质育苗管理技术
2019-05-22邢红雨
邢红雨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5%,水稻生产在全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民市是农业大县(市),水稻种植面积一直在60万亩左右。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与传统育苗相比节水、省种、省时,增产、增效等特点受到水稻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戶的欢迎,面积逐年增加,提高了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了水稻的集约化、机械化种植。但随着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快速发展,水稻工厂化育苗面积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传统营养土育苗方法中存在的取土困难、工作繁重,随意取土导致秧苗素质差,苗期易发病害等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针对上述问题,很多厂家和科研单位从改“营养土”为“基质”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推广了相应的产品。目前,大多数育苗基质采用经粉碎、发酵、堆腐的生物质资源或草炭、生物炭与珍珠岩、蛭石等矿物质按科学配方混配制成。
2014年我市开始应用水稻育苗基质进行工厂化育苗,随着技术日趋成熟,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得到广大水稻种植户的认可,形成了以应用草炭育苗基质、生物炭育苗基质为主体的栽培技术体系。水稻育苗基质不仅彻底解决水稻工厂化育苗取土难等瓶颈问题,同时将生物炭技术引入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实现了秸秆间接还田和水稻循环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符合农业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途径,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水稻基质育苗方式采用标准化大棚育苗,棚内设施完备,地势平整,地力均匀,喷淋实施完备。育苗盘选择塑料硬盘,秧盘四周整齐,不变形,达到一定的硬度和韧性,经久耐用,盘重大于550g。4月15日左右育苗,5月20日前后插秧,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根据不同厂家的不同成分的基质管好水肥,避免脱肥情况发生,保证充足的水分,注意放风炼苗,提高水稻秧苗质量。
一、新基质水稻育苗技术优点
1.解决取土难的问题。我市早春气温较低,土壤解冻慢。4月上旬育苗,取土、拉土、筛土难,再加上春季待播时间短,农时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适时早育苗,使育苗拖后,最后造成贪青晚熟。
2.解决破坏耕地、植被问题。育苗营营养土,需求量大,连年取土。耕地表土和山地植被被破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3.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稻壳常年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大多数育苗基质采用经粉碎、发酵、堆腐的生物质资源或有机肥、生物炭,而这些物质的来源多数是作物秸秆,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
4.解决苗床杂草和药害的问题。育苗基质不含有草籽,减少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此外没有因用药不均、床面不平等原因发生的药害。
5.解决了根少苗弱的问题,更容易育出壮苗。
二、新基质育苗技术要点
1.秧本田比例
育苗品种选择应选择通过审定且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秧田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的耕地。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均以l:100比例计算。
2.置床
秧田床面要整平、压实,确保育秧盘底部与床面能充分接触,保证没有缝隙。以防跑墒,提高保水性。秧床边缘修筑的畦埂要高出床面5厘米。
3.种子处理
应选用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超过15%的种子。每亩需种子2-2.5公斤。选好的种子在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每天翻动3-4次。晒完的种子要进行筛选、风选或盐水选种,去除草籽、杂质,以提高种子净度。然后进行种子消毒,一般情况下将选好的种子用25%的氰烯菌酯,兑水50公斤浸种40公斤,在15~16℃水中浸种5-7天,每天搅拌1-2次。然后捞出催芽。将浸好的种子放在30-32℃的环境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条件催芽,每天翻动2-3次,确保温度均衡,水分一致,出芽整齐。
4.播种时期与数量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安全齐穗期及茬口确定播期,为防止温度过低,引发病害,不可过于提前播种。一般根据适宜移栽期,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播种,(一般是4月10日左右),亦可根据插秧期的日期倒退确定播种时间。千粒重25克的稻谷,出芽率达95%以上,每盘(58厘米×28厘米)播种3800~4200粒。要求尽量稀播,达到预期的每亩苗数即可,一般每盘播芽种100~110克。
5. 覆盖置盘
采取机械自动化流水线播种,作业前调好设备。每盘装育苗基质厚度1.5~2.5厘米,上平面较盘面低0.5~0.8厘米,浇水后盘内育苗基质全部润透,盘底部稍有渗水,上面不积水。覆盖厚度0.4~0.7厘米,要将种子盖严,没有露种现象。置盘时,育秧盘一定放平,不能悬空,盘与盘要靠紧。摆盘后,检查露种地方,补盖好。后浇水覆盖地膜。地膜要用土等将周围压严,防止水分蒸发,保证出苗前水分。
6.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①播种至出苗期以密封保温为主,棚内温度不超过32℃;②l叶l心期,开始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28—30℃之间;③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强通风量,棚温保持在25℃左右,严防高温高湿引起秧苗徒长;④秧苗2.5—3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到20℃;⑤移栽前全揭膜,炼苗3天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水分管理:由于育苗基质通透性强,含水能力低。在播种后出苗前每2天检查1次,如果有落干现象要及时补水,以确保出齐苗对水分的需要。当秧苗出80%见绿时要及时揭地膜浇一次透水,以促进出齐苗,同时可有效防止“顶盖”现象发生。出齐苗到2叶期前.原则上不干不浇水,当早晨叶尖无水珠时再补水。2.5叶到3.5叶期,当秧苗处于离乳期时,对水份较为敏感,做到缺水浇水,当表土发白时要及时补水,切不可控到“打绺”程度。
苗床追肥。基质育苗对肥力要求要高,由于其吸附能力较差,容易产生“脱肥”现象。如发现秧苗颜色较淡,必须补肥。一般于秧苗在1.5,2.5,3.5叶期时,分3次施肥,每平方米用硫铵50克或尿素20克稀释100倍液叶面喷施,喷后用清水喷洒洗苗。
7.适时移栽
秧苗在30-35天移栽效果最好,插秧不易伤根,缓苗快。
(作者单位:110300 辽宁省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