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变形记
2019-05-22张广玉
张广玉
九年前,我从云南昭通市来到镇雄县朱家坪采访。朱家坪平均海拔1600~1900米,是当地最贫困的高寒山区之一。在镇雄县城,我拦了几辆出租车,听说是去朱家坪,司机便摆手说:“不去,路太烂了。”最后,不到8公里的路,我花了好几个小时才走完。横亘其间的大山,将朱家坪和县城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知道我要来,一个小男孩牵着一匹枣红马到山脚下迎接我,他叫朱吉,那时11岁。他熟练地将我扶上马背,我觉得自己随时都可能摔下山崖。好不容易,我们到达了朱家坪。因为学校离家太远,朱吉懒得走山路去上学,他宁愿在家放马。
20世纪60年代时,山上也曾建过一所小学,2002年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从此,朱家坪的孩子不得不转移到其他学校去上课。他们大多每天早上5:30就起床去学校,8:30才到学校,晚上8:00才能赶回家。他们中午带一顿饭,有时遇到学校附近好心的人家,会帮他们热一下,否则,就只有吃冷的。这个村当年有300多名适龄儿童和少年,只有100多名在读书,其他的都辍学在家。1997年后,村里再也没有出过大学生。
村庄中,木墙、草顶房子数量众多,木墙较为陈腐,草顶破破烂烂,绝大部分超过百年。石墙、草顶房子数量少些,有的裂開了缝,有的半边坍塌。为数极少的水泥平房则鹤立鸡群,极为抢眼。
朱家坪人呆在山里,种植玉米、马铃薯和蔬菜,饲养猪、牛和羊。山上的土地肥沃,日照时间长,农产品收成物好,每亩洋芋可产4000斤左右,水果、蔬菜也是丰产丰收,但因为交通不便,运不出去,村民只好望天兴叹。每市斤洋芋在镇雄县城可以卖0.5元,他们要将洋芋运下山,除去每斤0.15元的运费,基本没什么利润可言,村民只好用来作猪饲料。
从朱家坪往下望去就是县城,可是却没有一条公路可以通往那里,只有一条羊肠小路蜿蜒到山脚下。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能修一条公路,让农产品走出去,每户每年至少可以增加5000元的收入。
村里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修通与县城之间的道路。2009年,村民们商议,每户投资2000元,没钱的贷款。为了投资,有的村民把家中的老母鸡都卖了。这次,他们的决心是:一代人修不好,第二代人接着修,两代人修不好就三代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相信总有修通的那一天!这是村民捐款修路登记表的一部分,但他们的捐款对于修路费来说是杯水车薪。
朱家坪人有如此的干劲,加上媒体的关注,引起镇雄县委和县政府的重视。镇雄县委、县政府和乌峰镇相关部门先后投入了250万元建设资金。2011年9月,经过多方努力,朱家坪通往镇雄县城的道路终于修通,路长4.5公里。这条路,结束了朱家坪几代人人背马驼的历史。
路通后,村民把马都卖了,村民朱绍扬改编制竹具为种植蔬菜和中药,现在已经盖起了3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洋楼。
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配备了图书室。村民朱绍扬经常到文化广场遛弯。
2013年,朱家坪新的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从那时起,村里的孩子再也不用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上学了。
2017年8月,我再次去朱家坪采访。走到村口,映入眼帘的是房前屋后一排排栅栏围成的菜园,一栋栋青瓦白墙的房屋,一个个整洁的水泥院。昔日偏僻落后、与镇雄县城仅一山之隔的“荒野孤岛”,将成为县城的“后花园”,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