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里的巨人花园

2019-05-22胡建君

检察风云 2019年9期
关键词:苏绣海派巨人

胡建君

文人造物与非遗传统

日常器物之美,最能引起我们对生活的眷恋。无论是静置案头的旧时相识,还是流年偶遇的惊鸿一瞥,那种器以载道的宁静与丰足,带着岁月静好的怡然与安稳,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状态,直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沉下心来。在这小小的器物之上漫延滋生的,不仅有对传统手工艺的缅怀,更有对从容旧时光的眷念。

手工艺与我们的文明史同在。老子和墨子都是手工业者出身,孔子的“依仁游艺”,其实也支持多种才艺。不知道“阮籍哭穷途”所驾驶的木轮车是不是自己制作的,但最早的木轮车却是黄帝发明的,俗称“大轱辘车”,黄帝因此又称“轩辕氏”。古时三十六行的歌谣唱道:“一耕二读三打铁,四五航船磨豆腐,六木七竹八雕花,九纺十织织布郎,十一裁缝做衣裳,十二是个修锅匠……”每个行当都声情并茂,令人心生欢喜。但很多非遗传统手工艺,随着老一辈的匠人远去,生活习惯的更改,也慢慢消逝在岁月的红尘中了。手工艺人的失缺,标志着艺术和温情的时代和我们渐行渐远。

对于传统手工艺,一直有两种态度,与对待旧器物或建筑的态度相近。一种主张保留原生态技艺、环境或者说“修旧如旧”,认为残旧岁月本身就是一种历史,任何对象都不可人为添增,更不应去除任何细节;也有主张“修旧如故”,如法国保护修复专家Violet-le-Duc致力于将古物复原到未曾存在过的完整,即想象到的“终极完美”。现在提倡不要一成不变地仿古,比如苏州一带提倡“苏而新”,“苏”主要是古城风貌、传统手工艺与历史人文的延续,“新”主要表现于创意、新材料和多元合作。

我们引入“文心造物”的概念,将文人精神融入当代文人空间用品的衍生设计之中,重构优雅的慢生活方式。从而让民间手工艺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打开艺人们的视野,升华作品的格调。早在苏东坡时代,多才多艺的文人就已全面介入到日常器物的设计与制作中,不断推动、激发着匠人的创意、思想与审美。“文人”是中国历史上很独特的一个群体,他们天资超逸,渊雅风流。

點亮传统手艺的明灯

《思无邪——诗经里的巨人花园》 系列文人空间作品,是文人与手艺人交流合作的一种探索模式与实践作品,也代表了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的融合创新。集结的是上海及江苏常州的非遗刺绣手工艺人,皮具设计师,专业画家,美术学院专业教师与平面设计师,多种专业与手艺人强强联手,来自上海崇明手工土布与真皮等材料,将非遗手工艺与文人空间用品设计进行到极致,渲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人空间。

我们从中国古代诗歌开端《诗经》出发,将目光投向诗意江南摇曳的花草与美好的飞禽走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最能代表优雅的东方式审美。我们选取了具有浪漫气质的草木、水波、飞鸟、游鱼等诗经里的意象,既有流光溢彩的江南风貌,又有海派气象。而《巨人花园》则是西方童话故事,作者为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讲述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却不准任何人进入,花园废弃。有一天,由于孩童的来到,春天的美景又重现花园,触动了巨人的心,也让巨人懂得分享。作品通过中西主题元素,渲染了和谐美好,仿佛重回美好生命之初,共建和谐的家园。

同时依据上海中国画院画家何曦的绘画作品作为刺绣艺品的母本,通过何曦的绘画结合刺绣表达传统又跳脱传统。何老师认为迹有巧拙,艺无古今,甚至在他的笔墨世界中,山水、人物、花鸟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他用最单纯巧妙的水墨语言,优雅却不失冷酷地消解了传统架构和意境,从外部真实转向了内心真实,将传统命题做出现代演绎,与我们的创意初衷若合符契。何曦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阐释他的人文思考和悲悯情怀,突显出与时代审美精神和海派文化内核相契合的现实意义,从而成功实现了作为艺术媒介的中国画笔墨的当代转型。

刺绣艺人张莉则是江苏常州苏绣(乱针绣)技艺传承人,也是“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2017染织绣研修班学员。乱针绣的特点在于“通于画理”。传统苏绣利用蚕丝的反光进行表现,而乱针绣则要避光。相对于传统苏绣的平针,乱针绣左右交叉,乱中有序,像素描一样,需要砌形,角度多变。同样的底稿每人绣出来的气质都不一样,表达出各自的绘画理解与审美旨趣。如果说平绣使用的是一种工艺语言,而乱针绣则是一种绘画语言,表达的是一种情感与思想,氛围与意境。

刘海粟先生曾对乱针绣给予高度评价:“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使绘画与绣法融为一体,自成品格,夺苏绣湘绣之先声,登刺绣艺术之高峰。”乱针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江南一带家家户户都有精湛的女红技艺,杨守玉则是乱针绣的创始人,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蕙质兰心,手艺惊人。当时丹阳正则女校的校长吕凤子,聘请杨守玉做女校的刺绣老师,所以乱针绣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杨守正的表哥是大名鼎鼎的刘海粟先生,他于1921年离开家乡,创办了上海美专,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前身。百年之后,非遗传承人张莉来到了与乱针绣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上大校园,更有因缘际会的意义。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张莉的乱针绣从苏绣的基本技法中走出来,用苏绣的语言借鉴西方的光影原理,将素描和色彩结合起来,古为今用,中西合璧,从而使画家何曦的绘画作品得到了生动传神的再现,光影表现变得更加微妙丰富,并在绣片拼贴时呈现独特的立体凹凸效果。

皮具设计师李彦、夏天雨夫妇,都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专业。他们将上海崇明手工土布与皮具设计创意性地相结合,使冷峻帅气的皮具增益一分江南的书卷气,又使素朴而传统的土布拥有了一份时尚与雅致。何曦的绘画、张莉的乱针绣与美院学生柴源园的平面设计相组合,使《思无邪——诗经里的巨人花园》系列作品既有江南文化的缱绻柔情,又有海派文化的开阔发扬。新时代的开放与包容,正是这样一种兼容并蓄的人文情怀。刘焘有诗云:“水逶迤而清深,山连属而秀拔,人才之生是以似之。”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源远流长、惊才绝艳。各种手工艺人、设计师多元的美好,将百世流芳。

编辑:沈海晨

猜你喜欢

苏绣海派巨人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苏绣,“秀”出奇迹
国内
海派剪纸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直立的石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