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往哲学者:列维-施特劳斯

2019-05-22杨皓

检察风云 2019年9期
关键词: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主义

杨皓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Leo Strauss,1908.11.28—2009.10.30),法国作家、哲学家、人类学家,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和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专事古典哲学研究。他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担任芝加哥大学的政治科学教授,被认为是“所有流派(和无流派)思想者的财富”,被国际人类学界公认的最有权威的人类学家。

1908年11月28日,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旅居比利时的法国犹太画家。后来列维-施特劳斯随家定居巴黎,并在巴黎读完中学与大学,直至获取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和大学教授职位。他青年时代爱好哲学,并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他的学术影响波及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

关于亲近哲学者,施特劳斯对其定位多有思考,这也是施特劳斯在为自己做出定义。施特劳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熟稔“历史”并从事经注工作的“向往哲学者”,而非发明种种个人创见的“哲学家”。施特劳斯仔细区分了“学者”与“哲学家”,认为他自己属于前者。他写道,如今,多数自认为是哲学家的人其实是学者,谨慎而系统,而不是大胆的。他主张,伟大的思想家大胆且对缺陷充满机警,而学者受益于确定的范围。施特劳斯总结说,学者存在,因为伟大的思想家在基本点上不一致,而这些基本的意见不同使学者得以推究。他教导弟子作学问要潜入文本的字里行间,在面对历史时要恰如古代思想理解自己那样去理解它。

即便明确区分了“学者”与“哲学家”,并把自己归为“学者”,但施特劳斯仍然本能地思考起了一个根本的哲学命题:究竟是什么基本力量和什么运作机制,在推动人类脱离自然,并一步步持续稳定地创造出越来越复杂的文化?

他从神话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加以诠释。作为最初的人类文化产品和人类文化的雏形,神话隐含着整个人类文化创造过程的奥秘,就像人的胚胎隐含着整个成熟的人的全部结构的原型一样。神话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它记录和重现了当时正在从自然向文化过渡时期的人类历史过程本身,同时它也凝缩了人类祖先的思维创造机制。

列维-施特劳斯在退休后的1985年发表《嫉妒的女制陶人》时说,这本书中所讲述的“嫉妒的女制陶人”,作为一部原始神话,向我们传达的重要信息,就是试图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和文化,是以“性”和“食”两大主轴(基本内容),以二元对立的基本模式(基本形式),并在人类语言和人类思想的“同步共时发展”过程中,被建构起来的。

20世纪30年代,施特劳斯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意图在丛林深处找到还原于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忧郁的热带》即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1955年10月,《忧郁的热带》正式出版,作品立即获得成功,社会多方对此书多有盛赞。许多人起初把书捧上手是因为它的“旅行奇闻”,可是全书的第一句话“我讨厌旅行,我憎恨探险家”却意外地将人们吸引,书中关于落日的描写有一段长达4页,这4页以小說家的浪漫和画家的热忱描述了光和色、天和地,富有文学魅力,不少人因这“4页日落”提问列维-施特劳斯:以您的文学天赋不用来写小说岂不可惜。列维-施特劳斯自负地答:如果我的文学天赋在约瑟夫·康拉德水平之下,还不如做人类学家为宜。

自《忧郁的热带》和《结构人类学》等著作出版后,列维-施特劳斯与萨特展开了激烈辩论。萨特不同意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思想,特别不能接受他有关“共时性”“中断性”的反历史主义思想观点,更不同意列维-施特劳斯有关人类思想始终维持同一稳定结构的看法。萨特在他所主办的《现代》杂志中发表一系列批评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主义的文章,而列维-施特劳斯也在他的文章中,反驳萨特的观点。这是法国20世纪下半叶最具重大历史意义的理论争辩。

2009年10月30日,施特劳斯以100岁高龄辞世。对于列维-施特劳斯的辞世,法国各界反应强烈。

猜你喜欢

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主义
神话的“谜思”:二律背反与“触及岩石”——兼谈列维-斯特劳斯《阿斯迪瓦尔的武功歌》
施特劳斯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家屋社会的语境、限度及其演变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思想——依附于《忧郁的热带》
荒诞与现实——《纽约提喻法》结构主义分析
不想做个追随者
施特劳斯论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