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间
2019-05-22蹇庐氏
蹇庐氏
浙江境内有两座特别的亭子,一座叫“一钱亭”,一座叫“脱靴亭”,两座亭都有“典故”,分别纪念两位清官。
“一钱亭”在绍兴的“钱清江”边,是为纪念东汉会稽太守刘宠所建。《后汉书》载:“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为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船开后,刘宠便把所受铜钱投入江中。后人遂将那条江改名为“钱清江”,传说这段江水自刘宠投钱后,便更为清澈。“一钱亭”的楹柱上,当地百姓还镌刻了“功在一方,黎民感恩赠百吊;利归百姓,太守留念取一钱”的对联,以表达人们对刘宠清正廉洁的赞誉。
“脱靴亭”则是为纪念明代青田县令殷云霄。殷勤劳任事,政绩卓然。《青田县志》称他“清节高标,不阿上官,爱民如子”,他赴南京就任,不取当地一物,以致离别时,“父老儿童攀马号泣,脱靴建亭”,并作歌谣“脱公靴,公将奚如?公行无靴,公行则迟”“脱公靴,取其一只,匪遗其一,公不可再得”,称颂其清节高标、洁身以行。
刘宠和殷云霄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廉之士。他们在任时勤政爱民、德行高标、清廉自守;离任时,尽显清廉本色,也赢得了千古美名。
带走,留不下;不带走,留下。这就是辩证关系。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如今,还是有人参不透这一辩证关系,致使自己身遭耻笑,乃至遗臭于世。
君不见,有些领导干部调离一个地方,是什么都要带走,坐的车要带走,跟的人要带走,捞的钞票自然也要带走,甚至情妇及其生意也要跟着走。当然,他们毫不留情地带走了一切,也就毫无悬念地留不下一点民望和美誉。留下的,只是飞扬跋扈、昏聩颟顸、贪财渔色之类的“故事”,以及百姓的骂声。
孙政才曾自诩为“前途远大”的“政治家”,但他的操守和德行,却令人不敢恭维。他在北京顺义任职时就“顺”了个情妇,这之后,孙政才走到哪里,就把这个情妇的生意带到哪里,到了重庆担任市委书记,权倾一方,情妇在当地的生意更是做得风生水起,乃至生意兴隆到“物议沸腾”。
顺便说起来,那些贪官想带走一切,最终终究什么也带不走。无论是孙政才,还是苏荣、令计划、郭伯雄之流,尽管他们鲸吞虎噬,一个个捞得钵满盆满,但是“终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人民法院的一句判词——“判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就說明他们只不过是当了一回“出纳”或是“保管员”。
带走、带不走,这只是一个辩证关系。这一辩证关系的“肌理”是公平正义和民心向背,它们永远不会缺席。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离任卸任,是最能看出为官者的操守,也最能看出老百姓的爱憎。
当然,离任卸任,只是一个“场景”,关键是,无论是古时的父母官还是现今的领导干部,在任上是不是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不然,离任卸任时,百姓断不会“赍钱以奉”“号泣脱靴”;君不见,有些官员离任卸任时,老百姓可谓“燃鞭驱邪”“放炮逐鬼”,就这么泾渭分明,就这么爱憎分明。
说到底,带走还是留下,这还真是个问题,然而这也真不是个问题。端看为官者,是否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心里是否装着民瘼,胸间是否藏有襟怀,袖中是否拂着清风,一句最直白话,你是不是一个好官。
编辑: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