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之间见彩虹
——我的篆刻艺术生涯感悟

2019-05-22李文进北京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11期
关键词:汉印金石篆刻

◆李文进(北京)

篆刻家常被人误以为刻字匠,即刻章的,北京人叫刻戳子,南方人叫刻章。这些都只是用来表述办公、财务上所用印章,它无法叫人与篆刻一词联想起来。因为“刻戳子”多指宋体、楷体类印章。而篆刻界有楷书不入印之说,这就表明印宗秦汉,且以汉印为主的一种以篆书入印的印章,故名篆刻艺术,又名金石篆刻学。在我看来,金石艺术和刻印章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金石篆刻自春秋战国以来至今已传承了几千年,它经久不衰,若与刻戳子等同,岂不哀哉。艺术家追求的是艺术境界,我在篆刻学方面追求的是一种汉魏风骨、古雅苍劲的金石流光之气。强调印人一定是格调高古者,其气自是温文尔雅那种,我努力为之,颇得各界同仁赏识,得以在京城“一把靠刀子”混饭吃,因此得一绰号为“小李飞刀”。这个绰号倒也受用,因为它表达了印人在方寸之间操刀时的飞动与灵巧。这样的自我表述,对我来说可谓影响深远,因为,你若不能做到方寸之间灵活的用刀,就和僵化为伍了。因此,我在教导学生时,首先强调刀法要不拘泥于形式,必须做到灵动的“用笔”。

艺术影响人生,人生影响艺术。艺术生活化是以用来检验艺术家的艺术水准的标准之一,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有一位年轻女画家(工笔画人物专业),她总是打扮得很得体,走路的姿态可与专业的女模特相媲美,我问她为什么要刻意去做这样的装扮,她说工笔画家穿衣打扮一定要像画中的人物一样,这样才能画好工笔人物。她的回答我深表认同。我怀着同样的心情走我的篆刻艺术生涯。篆刻让我着迷的地方就是秦汉印风。即古玺印的高古灵动与雅致以及汉印的端庄典雅是我始终对她充满兴趣的理由。这和我在金石方寸之间沉积了二十五余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唯独我在创作的时候深刻感受到那种古韵和沉淀的文化气息。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有一种书如其人、印如其人的感觉。而我更喜欢人夸我谦和有度,因为这就是对我的篆刻人生一种很好的见证。

当别人说到我的印风高古雅致时,并不是说我和古板、匠气有联系,因为并非当今印坛一提到“古意”就和没有脱帖一般的幼稚,如很多年轻印人追求极工稳的元朱文印,一样可以做到气质夺人的感觉。比如《广其学而坚其守》一印,古拙、苍劲、典雅之风十足。其线条和印边的处理无一处简单的直线和生硬。而《放浪形骸之外》一印更像是沙场点兵、舞池漫步一样收放自如,这不正是我内心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吗?而且这两枚印作为我的代表作于2006年入展西泠印社全国第六届评展。而这两枚印均得到了书画篆刻界的一致好评。

业界常有朋友这样评论我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的李文进,不仅印刻得好,书法也好,颇有晋人格、宋人意。走进李文进的工作室你会发现他不仅擅长古玺印式的创作,而且还对汉印、唐宋官印乃至明清流派印都有研究。作为一名专业治印者,应该是在某一领域有专攻的同时兼备多家,乃至兼蓄百家风格。这正是作为篆刻家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作为创新的基础”。在篆刻创新的方向上,我选择了自主创新的道路,正如我做事素来不被他人的思维所左右一样,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行我素。这对我而言无疑是选择了一条艰难的“十字架”的道路。但我至今不追名利,完全是被篆刻的艺术经久弥新的生命力所着迷。哪有心思去自我包装炒作自己,有时候我自嘲地说,我是都市的隐居者。

在我国的艺术圈子里,若要出人头地,是很注重师承关系,很多印人为了成为“快餐式”的人才,便不惜抄袭获奖作者的印风,以求速成。这无疑是一种捷径,但不是我想要的,我在篆刻艺术格调上要求做得很真实、坦荡。比如《思承千载》一印是我对古玺印风的一种探求,力求感悟到古人的心声。像这类对古印风做出探索的还有很多,如《言隐荣华》《处其厚》等印。既古又新的拟古印作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和古贤对话的高雅境界。再如《方圆穷金石之丽》《宝雅斋》《蔡布谷》《教学相长》等印,都是我对新古典印的一种有效的探索和研究。

一个人选择了艺术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寂寞的道路,甚至是一条不归路。但如今已到中年的我并没有被“寂寞”所淹没,也没有被世俗的诱惑所吞没。个中玄机是我坚持认为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的人不被世俗化就一定能像星光那样,哪怕所发出的光很微小,也要照亮他所爱的人甚至不爱他的人。这正是一个艺人所应有的胸怀,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我的整个艺术生命。

我不仅对古玺印、汉印有较深入的涉猎,而且在我的作品中,既能看到秦汉印的风骨,又能见到吴昌硕那种浑朴大气且刀法多变的元素融入其中,更把齐白石那种疏密得当、大起大落的“写意篆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显得含蓄、浑朴而又猛利、霸悍,这就是方寸天地向我们表达的一种深刻的思想内涵。我们在继承发扬先辈们的艺术生命的同时,又把书法创作,即“印从书出”的创作观念融入篆刻艺术之中,让其作品闪烁着独具特色的魅力和时代的光芒。

我对篆刻艺术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欣喜的是我对金石学的研究并没有走到江郎才尽的地步。通过朋友们给我的鼓舞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我看到了自己在篆刻艺术道路上勇攀高峰的身影,相信方寸之间必有彩虹为我闪现。

李文进篆刻选

李文进篆刻选

大丈夫处其厚

方圆穷金石之丽

道法自然

放浪形骸之外

福同海阔

躬耕桃花源

思承千载

仙寿恒昌

广其学而坚其守

合众敬事

壬辰新证花甲子

君子不受虚誉

仙寿恒昌 周汝昌印(附边款)

杏林中人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闲窗万卷

言隐荣华(附款)

因信称义

香篆如云

镶黄旗下

阅微翰墨(附边款)

猜你喜欢

汉印金石篆刻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冷热
篆刻
怎样临摹汉印
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目的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