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楠,用心雕刻篮球生涯

2019-05-22郭明

金秋 2019年4期
关键词:李楠中国男篮三分球

◎文/郭明

体育广场版主编:马雨桑

板块邮箱:chenlei04@126.com

有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放在篮球老将李楠身上十分贴切。

2018年9月26日,球迷获悉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篮协宣布李楠将担任新一届中国男篮主教练,这意味着男篮红蓝队模式告一段落,也意味着中国男篮进入了一个新的征程。

而李楠担任这一职务之所以众望所归,不仅因为他任中国男篮红队教练时带领球队获得了亚运会冠军,还因为他自己做篮球运动员时的优越表现。

有人总结过他创造出的经历和战绩:“417次出场拿下8288分。其中1095个三分球,成为CBA历史第一人;90次盖帽;747次抢断——这是全部的数字,也是一个手工艺人用心雕刻出来的篮球生涯。”

行动写着努力

成绩金光闪闪,而这一切并不全然凭借天赋,甚至,李楠的篮球生涯一开始并不顺遂,从被定义成“既不能跑也不能跳”的篮球差生,到“看饮水机的替补球员”,再到八一队克敌制胜的一柄利刃,全明星赛人见人爱的“小李飞刀”……熟悉他的人,在他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对篮球执着的热爱和永不服输的精神。

1974年9月,李楠出生在哈尔滨,后举家迁到大连。因他的父母都曾是篮球运动员,12岁时他便进入大连市体校学习篮球。然而,进校不久,他就遭受了篮球生涯的第一次挫折——作为学生,他与四名球员一同去辽宁省体校参加进队测试,很快坏消息传来:在同龄球员中,他被定性为既不能跑又不能跳,第一个被刷了下来。

失败只是很小的打击,大的打击是那个“既不能跑又不能跳”的标签。那段时间,李楠内心非常不好受,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

然而就在这个低谷期,他被北京军区男篮二队教练王瑞生选中进了北京军区队。

进入北京军区队,他依然是一片默默无闻的“绿叶”。当时他的身体条件一般,打中锋矮了些,打前锋,技术又不是很好……这一切决定了他不会太受大家的关注。可他天生不服输,一向要强的他硬是咬牙在刻苦训练中坚持下来,根据自身特点不断调整打法,比一般篮球运动员多挥洒了很多汗水、多付出了很多努力!

在总结自己打球路上的成长经验时,李楠说:“我这个人干什么事都非常执着,用我母亲的话说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作为运动员真的要有很坚强的心,在别人不看好你、不关注你的时候,你就去练你自己的,用你的行动证明,同样能换得他们的关注,能够让他们看到你在用心去努力。”

心态积极,行动拼命,让他从平凡做到出色。1993年,李楠被人才济济的八一队选中,司职前锋,开始逐步走入篮球生涯的辉煌期。

从“看饮水机男”到“男篮队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八一队兵强马壮,又实行钢铁一般的战术纪律,这让李楠拥有了极大的收获和极多的学习机会。比如1996年他和队友张劲松一起入围奥运会阵容。

在亚特兰大,22岁的他只能是国家男篮的“看饮水机球员”,一般都是在垃圾时间上场,或者是明显打不过对手的比赛中去锻炼锻炼,不过即使这样,他也沾“光”了,5场比赛场均贡献5.4分和2.8个篮板。

这让他回国后打比赛信心大增。1997-1998赛季,他打了28场比赛得到476分,场均得分提高到了17分,全队得分第二,排在联盟的第八位。他场均还能贡献1.7个三分,命中率达到45%,命中率是联盟第一。

同年,他第一次入选了CBA全明星阵容,这是他步入巅峰期的标志,而巅峰期里的他也是步履从容、一步一个脚印:

1998-1999赛季,他因在曼谷亚运会时引起的右膝关节滑膜炎,只打了24场比赛,场均拿到11.3分,贡献1.4个三分,命中率保持在51%,命中率排联盟第二位。

1999-2000赛季,他在球队中享有外线绝对开火权。在主教练王非的人员安排中,他是个特殊的战术棋子,被安排作为第六人上场。“第六人李楠”战术让对手苦不堪言,时常是队友王治郅和刘玉栋取分潮一过,他一进场又是一波猛烈轰击,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

1999-2000赛季,他进入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期,成为八一队第二得分手,排在总得分榜第四位。本赛季他再次入选CBA全明星阵容,并勇夺三分球大赛冠军,获得了“小李飞刀”的美誉。

值得说的是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此时的李楠已经由“看饮水机男”成长为球队的主力替补。

虽然身份只是替补,得分时他却毫不手软。在最后一场和欧洲冠军意大利队的比赛时,替补出场的他连中四个三分球,攻下全场最高的25分,帮助球队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击败了意大利队。

悉尼奥运会后,经过短暂的休整,在接下来的2000-2001赛季中,八一队出师不利,在开局前六场比赛中,接连输给上海队、吉林队和广东队,打出本队联赛史上最差开局。但就是在其他主力伤病加重、状态不佳之际,李楠站了出来——

联赛第十三轮,在八一队第一节以10比20落后之际,他以替补身份登场。第一次接球,看了一眼前面的三分线,跳起就出手。球空心入网。

之后,他又连续两次在三分弧顶命中,使八一反超比分。这之后,仿佛乔丹附体,中投、三分、突破、快攻……几乎球球命中,第三节结束时,个人得分已经超过50分。现场主队球迷集体倒戈,狂喊:“把球给李楠”,大家都希望新的联赛得分纪录诞生在自己眼前。

最终,那场比赛他命中12个三分球,命中率达到了70.6%,其中两分球9投7中,罚球9罚9中。他创下的59分,是当时八一联赛史上个人得分新的纪录。

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楠以队长身份第三次走向奥运会。小组赛最后一场“生死战”,面对世锦赛冠军塞黑队,他一人命中4个三分球,最终战胜对手第二次闯进八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毫无争议,他依旧是当之无愧的队长。为了在家门口为祖国争得荣誉,他和他的队友都拼了,顶住压力、集体发力,再次助力中国男篮闯进世界八强。

光荣退役

打比赛有信心是好的,伤感的是信心并不能让一个运动员永远顺利和辉煌。虽然2008-2009赛季,36岁的他依然能在比赛中投中绝杀,但这个赛季,他未能成为球队的救世主,八一队首度没能杀入季后赛,他打了21场比赛,场均拿下12.6分,场均贡献1.7个三分球,命中率仅为35%,已大不如前。

此刻的他已经成为篮球场上名副其实的老将,伤病缠身,膝关节劳损,手臂多次挫伤形成陈旧性骨裂,去美国治疗时还从膝盖中取出了两块碎骨……

2009年10月,全运会结束之际,李楠宣布退役。面对媒体,他留下球员时期的最后一句话:“我想有些伤会跟我一辈子,但我不会后悔,如果再让我选择,我还会选择篮球。因为我喜欢!”

一句话,说尽了他作为球员的无憾和坦荡。

看到球员成长就是快乐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名八一队的“好士兵”并没有真正离开篮球场,退役后,几经转折,他成为中国男篮红队的教练。

完成第一阶段的集训和比赛任务后,他就感受到了工作的繁琐性,球队的主教练需要把控全局,所有的事情都要照顾到,但是他也发现了另外一点,那就是像做运动员时爱着篮球一样,他也爱上了主教练的工作。

用他自己的话说:“很多人说教练是个很折磨人的职业。这个过程是比较折磨人,要放弃很多东西,包括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即使放弃了这些,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我看到队员们在训练、比赛中进步,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虽然心有热爱,行动上依旧要讲方式和技巧。为了鼓励运动员的积极性和求胜欲望,他坚持抽出时间看一些心理学和管理学方面的书籍,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训练当中。

他特别擅长鼓励球员,在这种鼓励战术下,中国男篮红队涌现出了好几位令人瞩目的新秀。阿不都沙拉木是个典型的代表,尤其在亚运会上,阿不都沙拉木是队中表现最稳定的球员之一。

阿不都沙拉木说:“李指导带我们很细致,让我们在细节上做到最好。集训完成后也会给我们提出建议,让我们在联赛与休赛期去完成,争取更快地进步。”

浙江广厦队的孙铭徽与广东队的赵睿也在他的指导下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去年夺冠的亚运会中,由于赵继伟缺阵,孙铭徽被推到首发位置,虽然表现不够稳定,但是他尽自己所能去实现教练组的要求。赵睿在亚运会小组赛险胜菲律宾队的比赛以及在决赛逆转伊朗队中,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李楠评价这两名球员时说:“球队需要像赵睿、孙铭徽这样具备很强冲击力的外线。我希望给他们信心。”

正是他放大球员优点的执教方式和知人善任的能力,让球员们越来越有信心、表现越来越好。而他自己私下里则扛住了很大的压力,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乱,必须冷静观察场上情况。虽然有时心里也着急,但不会把这种情绪传递给球员,这很重要。另外,我觉得执教队伍就是要解决心理上的问题,看关键时刻敢不敢做决定,能否做出正确的决定。我还在学习当中,希望能越来越好。”

靠近世界强队

担任新一届中国男篮主教练后,他接到了新的任务——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谈到中国男篮今后两年重要赛事要完成的目标时说:“在世界杯上要获得亚洲最好的成绩,东京奥运会希望能够赢一场球。”这对李楠和中国男篮是个不小的挑战。

面对重任,他却说出这样让人心中熨帖的话:“压力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努力完成眼前的每一个目标,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那么作为中国男篮主教练,他心中秘而不宣的宏伟目标是什么呢?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中,李楠说出了答案:“现在世界篮球流行打小球,打速度,各个位置的球员综合水平较高,我们希望能朝这个方向发展,向世界强队靠近,如果有机会,甚至超过他们。”

猜你喜欢

李楠中国男篮三分球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在研究的路上镌刻生命的印记
What Makes You Tired
Taking Robotics, AI, IoT to the World
浅谈三分球对比赛胜负关系的影响
执念三分
300+,BOUBLE!
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夺冠成因分析
三分大炮 进攻利器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