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雾化吸入用药情况分析
2019-05-22贺筱彬冯伙花欧焕娇李源斌
贺筱彬,冯伙花 ,欧焕娇,李源斌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5)
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城乡居民最常见、病死率最高,患者经济负担也最重。因儿童抵抗力及免疫力不足,故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占儿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60%以上[1]。相比成人,儿童病情多呈现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及时、合理、准确地进行临床干预,对于缓解患儿的病情、症状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雾化吸入疗法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属局部给药法,不仅起效迅速、治疗指数高、安全性好、全身不良反应少,而且还不需要患儿刻意配合,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儿。虽然现在雾化吸入治疗已成为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尚存在一些不规范用药之处,故本研究中对医院儿科门诊使用雾化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促进其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医院儿科门诊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使用雾化药物的处方,每月抽取150份,共3 600份。
1.2 方法
以《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1-2]《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3]《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专家共识》[4]《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5]及其他呼吸疾病治疗指南为依据,采用Excel软件对雾化药物种类、处方诊断分布、联合用药和不合理处方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4。抽取处方的平均金额为75元,患儿平均年龄35个月(约3岁),男女比例为1.37∶1,平均处方药品品种6.1种。
3 讨论
雾化吸入是指药液通过雾化器雾化成药雾,经吸入直接作用于患处,达到治疗效果[6]。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唯一批准的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可用于任何年龄的患儿[2]。ICS是目前治疗慢性气道炎症常用、有效的药物,通过对炎性反应所必需的细胞和分子产生影响而发挥抗炎作用。尽管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在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中的疗效明确,但起效不如ICS快,且大剂量或较长期使用可导致明显的甚至是严重的全身性不良反应[7],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相比,ICS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且吸入给药可使药物直接输送到气道,可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降低哮喘病死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大剂量ICS通过激活非经典途径,起到快速平喘作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呈周期性发作且发作迅速,当患儿出现喘息发作的先兆征象时,家庭雾化吸入ICS进行预先干预,利用先兆征象至急性喘息发作的“机会窗”时间,及时吸入ICS,可有效预防哮喘的急性发作[8]。在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治疗中,吸入ICS对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及炎症有重要作用。但在儿科疾病的诊治中,激素临床使用指导原则要求出现病毒感染性发热症状时应避免选用激素,激素虽有抗炎作用,但也会抑制免疫功能,继而降低对病毒的防御功能,增加病毒扩散的危险。《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推荐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相关性呼吸道疾病(如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性肺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等)、咳嗽相关性呼吸道系统疾病等。本研究中雾化ICS使用率高,故需正确掌握雾化吸入治疗的适应证,并正确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配伍,以及正确确定剂量和疗程[1]。
表1 处方雾化药物频次
表2 主要处方诊断分布(n=3 600)
表3 联合用药情况(n=222)
表4 不合理用药情况(n=36)
喘息是儿童时期常见呼吸道症状,支气管舒张剂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从而缓解喘息。支气管舒张剂主要包括β2受体激动剂、M受体拮抗剂。β2受体激动剂有速效与缓效,短效与长效之分。速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特点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代表药物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为短效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临床一般不单用M受体拮抗剂治疗儿童急性喘息,多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雾化吸入[9]。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中,有时不仅是单一的雾化用药,还可几种雾化药物联用。ICS与支气管扩张剂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既可抗炎、解痉,又能更好地治疗哮喘、婴幼儿喘息等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针对一些单一治疗效果不佳或疾病较严重的情况,这种联合雾化用药疗效更好,如在哮喘发作或症状加重的初期,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大剂量ICS可代替或部分代替全身应用激素。另外,ICS联合重组人干扰素ɑ-1b的雾化方案可治疗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的喘息及病毒感染引起的喉炎,这是因为干扰素有抗病毒作用,而ICS有平喘作用。目前,国内外多中心研究推荐,将重组人干扰素ɑ-1b雾化吸入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说明医院对吸入雾化药物的使用严谨合理。
本研究中雾化给药的疾病均为儿科门诊常见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中的支气管炎为主,而90%以上的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仅少数患儿由细菌或衣原体等引起。尽管激素对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有用,但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防止滥用激素而导致反复发作甚至加重病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将非雾化制剂作雾化制剂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阻塞性气道疾病是雾化吸入治疗的首选适应证,尤其是哮喘急性发作,而雾化吸入一般不作为稳定期的常规治疗方法。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有利于控制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症,但不常规用于哮喘/喘息的治疗。非选择性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可同时激活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和支气管黏膜的α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动脉,改善支管黏膜水肿,以雾化方式进行治疗,可进一步增加药物进入呼吸道的量,减少进入血液循环的量,降低对心脏的不良影响。肾上腺素能作用于支气管黏膜层的肥大细胞β2受体,从而抑制其释放过敏反应物质,对急性喉炎伴喉梗阻及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较好[9]。
综上所述,医院儿科门诊雾化吸入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临床使用率偏高,还需进一步规范,以提高雾化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