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张大千的题画联
2019-05-22周于飞
□ 周于飞
张大千传世楹联作品主要保存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张大千先生诗文集》和李永翘编《张大千诗词集》二书中。与书中收录的张大千诗词作品相比,张大千楹联作品数量较少,且收录不够全面。张大千的楹联创作,长期被忽视或评价不高。或许与已出版的张大千楹联作品较少且收录不够全面有关。目前介绍和研究张大千楹联的文章较少,笔者所见仅有易群《张大千的集句联》,史明照《张大千撰联抒豪情》,殷晓燕、王发国《张大千诗词集部分对联作者考辨》及杨方德、罗宗良撰写的《独特楹联家张大千》四篇。据杨方德、罗宗良撰写的《独特楹联家张大千》一文介绍,他们编辑定稿的《张大千楹联集》收录张大千楹联作品四百多副。其中一半以上是题画联。笔者认为,该书如正式出版,将改写过去对张大千的楹联研究较少,且评价不高的历史。
笔者从《对联》二〇一八年第六期《独特楹联家张大千》一文中选取数例对张大千的题画联进行分析,简谈张大千题画联的特色与价值。从中可以看出张大千的题画联至少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把对联描写的景色与画面结合起来。以文学勾勒出理想中的画境,把画作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文学想象联系起来,让读者获得双重审美享受。例如,晚山凭眺题画联:
落叶黄遮径;
夕阳红满山。
『落叶』『夕阳』偏重于取实际中的典型景色,对应『晚山凭眺』的主题。用满山夕阳与金黄落叶的色彩对比,烘托出山林的静态美。这联正常的词序是『落叶遮径黄,夕阳满山红』。用倒装把『黄』和『红』提到前面,不仅为了符合对联的平仄,让上联结尾的字为仄声字,更重要的是突出颜色对比和画面感。打破常规叙述性的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联想。
短联的字数较少,炼字一方面能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作者的文学修养。
例如,岭上踏云题画联:
月当溪下出;
云听脚跟来。
用月亮从溪水下出来和云朵跟随画家的脚下,这两个动态的画面,来突出在高岭上赏月踏云的独特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其中『当』和『听』两个字用得非常生动、精炼。
第二,运用典故,把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结合起来。例如,黄山归来自题联:
重来玉宇胜寒客;
两到黄山绝顶人。
上联反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体现了作者再次攀上黄山之巅的自豪与登高望远的逸兴。张大千一生曾经三次上黄山写生,每一次游黄山都攀登至绝顶,留下了多幅与黄山有关的画作。他生前曾有一方印章『两到黄山绝顶人』,可见他对黄山情有独钟。
上述表明,张大千的题画联不仅是对自己的画作进行生动的描写和补充,是研究张大千画作的一种文学文本的来源,更体现了张大千把对联与诗词同样视为一种能表达自我的文体。从创作上说,绘画与题画联的结合,可见张大千具有丰富的文学修养和多样的艺术才华,也为今天画家创作题画联提供了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