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型性教育课程设计技巧
2019-05-21刘红春
刘红春
[摘要]性教育越来越被家长重视,但并不是所有的性教育都能对青少年有帮助,开展性教育一定要方向正确、方法恰当,否则,可能适得其反,伤害青少年。赋权型性教育旨在为学生增能赋权,把做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本文阐述了赋权型性教育课程设计方面的一些技巧。
[关键词]赋权型性教育;课程设计;技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6-0023-02
性教育越来被学校和家长重视,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发现我身边的学校性教育现状不太理想,大多数的学校还没有开展性教育,即使已经开展的,一些性教育观念也是残缺的、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许多热衷于性教育的一线教师,欠缺开展性教育的能力和资源,虽然满怀激情,但长期以来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致使他们形成了错误的性教育理念,例如,有些把性教育当成防早恋的教育,认为性教育是防性侵的教育、防艾滋病的教育,等等。我接受赋权型性教育的理念,也在积极推广赋权型性教育,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性教育课程设计的经验和技巧,希望能给一线性教育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一、课程设计之前充分采集信息
作为性教育讲师,我们可能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听众去授课,那么,课程的目标设定一定要适合听课的人群。所以,进行课程设计之前,要尽可能地采集听众的信息,例如听课的人数、年龄,授课的时间、场地,多媒体的匹配与调试,主办方有哪些要求。这个课前的准备就称为信息采集,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
二、赋权理念的引领贯穿课堂始终
开展性教育最重要的是性价值观的教育,有了正确的性价值观,性教育就好做了,性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赋权型性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具有掌控自身与性有关的事务的权利,是提供给他们资源,帮助他们获得选择的能利。性教育讲师首先要自我赋权,受到赋权的人才有可能有能力和动力去赋权他人,所以从品格上讲,性教育讲师要有宽广的心胸,包容异己,而且要有充分的专业知识储备。例如,要警惕教学中存在异性恋主义和父权主义的性教育模式;在教学中语言要准确,用“同伴交往”“性吸引”代替“异性交往”“异性吸引”等,促进学生反思社会性别刻板印象,识别男女双重标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同时,要及时觉察自己不要成为说教者,是以真诚为前提的平等的交流、沟通者,尽可能提供全面的信息给受教育者,使他们获得与自身有关的信息的权利,只有在拥有充分资讯的情况下,受教育者的选择才有可能是基于充分的考虑的选择,他们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赋权。
赋权型性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主张采取多样的性教育方法,这些方法是让受教育者积极参与的,促进他们积极思考的,有助于赋权给他们的。特别是对于有价值观冲突的问题,主张将不同的观点呈现给受教育者,鼓励他们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做出选择。要做到這一点,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收集真实的、经典的案例,呈现不同的观点,让学生思考和选择,切勿进行道德说教。可以多设计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师在讨论中进行引导,要让学生的观点充分呈现。根据性教育的不同主题,教师有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脱敏,在学生讨论“跑偏”或者强化了偏离主流的性价值观的时候要及时引导或者介入。学生只有在和同伴的讨论中才能促进思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促使自己对同伴特别是异性同伴有更好的了解。
三、注重主题的连续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赋权型性教育的一些框架主张:
关于道德:赋权型性教育不主张有绝对的道德标准,尊重个体道德选择的自由。但是,这个选择是建立在不侵犯他人人权的基础上的,包括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
关于禁欲:赋权型性教育鼓励青少年在对于性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做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选择。
关于家庭和婚姻:赋权型性教育强调家庭、婚姻的多样性,认为无论哪种婚姻和家庭形式都可以是幸福和快乐的。
关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教育是贯穿性教育始终的,例如颠覆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教育、性别平等的教育、性别多元的教育三个核心应渗透到所有的性教育内容中。
基于以上性教育的内容框架,在中学阶段,笔者主要确定了五个主题:
(1)身体与青春期;
(2)防范性和性别暴力;
(3)爱情和性;
(4)社会性别;
(5)亲密关系的多样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每一个主题分别系统设计课程的体系,由浅入深地设计切合学生性生理发展特点和性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的时间,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或者进行情景剧表演、案例讨论,把话语权给学生,让他们在参与、讨论中学习,树立主流的性价值观。实践证明,效果较好。课程的呈现方式要多样化,但也应注意不要弄成了“赋权秀”,不要让赋权流于形式,不彻底的赋权不是真正的赋权。赋权是指要让实践者保有其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投入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的行动。
注:本文为作者在第一届赋权型性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