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纺织品中致癌染料及其检测方法

2019-05-21牛凤英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年6期
关键词:检测方法纺织品

牛凤英

摘 要:该文中,笔者采用系统的检测方法对纺织品中新增的4种致癌染料进行检测,并对实验方法与使用的实验仪器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该次研究表明:使用含有5%尿素的甲醇溶液提取纺织品中新增的4种致癌染料,并按照相应的色谱条件能够实现对4种致癌染料的分离与测定,该方法灵敏度更高且操作简单,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纺织品;致癌染料;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S97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纺织品中所使用的染料会引起人们某些细胞出现癌变的新闻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报道。在19世纪末期,德国著名的肿瘤科医生Rehn在对一品红制造厂中长期工作的45名工人进行调查得知:这45名工人中有4名工人患膀胱癌,后来Rehn医生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膀胱癌是染料厂内工人的职业病。纺织品中染料致癌的原因在于某些染料能够诱发人体内某些细胞发生癌变,使人们患癌症,纺织品中染料致癌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致癌原因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由于染料中某些成分的作用使在一定条件下染料发生裂解产生致癌物质,诱发癌变的出现,另一类是纺织品染料虽说并不会经过反应产生致癌物质,但人们长期和纺织品染料进行接触直接导致人体细胞癌变。国际组织采取了多种措施控制纺织品中能够诱发癌变染料的使用,在1976年欧共体发布76/769/EEC,在该指令中对会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进行限制使用,之后欧盟对76/769/EEC指令进行了60余次的修改,每次修改时都会将一些危险物质列入其中。在指令1999/43/EC中9种染料因会诱发人体细胞癌变而被禁止使用。在2002年,我国同样针对纺织品中的致癌染料做出了规定,其中在GB/T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中明确指出纺织品中9种致癌染料不得销售与使用。在2006年,我国新修以及颁布的GB/T20382—2006《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中给出了相应致癌染料的监测以及测定办法,在该次颁布的标准中,虽然对纺织品中的致癌染料的检测以及测定方法进行了说明,但由于该标准中所介绍的方法应用于日常适用程度还明显不足。该文针对新增的4种致癌染料构建了一套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以期为提升我国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提供参考。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该次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包括玻璃离心管(50 mL);所选取的旋转蒸发器的温度控制精度为±2℃,型号确定为RE-52AA;选取控制温度精度为±2℃的超声波水浴锅。

该次所使用的检测方法确定为HPLC/DAD,过滤溶液时选择0.45 μm的过滤头,材质选取PTFE薄膜;该次所使用的试剂主要为尿素、C16H37NO4S溶液以及4种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标准品(溶剂黄 1,≥98 %;溶剂黄 2,≥98 %;溶剂黄 34,≥75 %;酸性紫49,≥98 %,DR. Ehrenstorfer)

1.2 试验方法

该次实验所采用的仪器分析条件为: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5 μm 4.6 mm×250 mm;溶液的进样量为20.0 μL,其中溶液流量设定为0.6 mL/min;柱温设定为偏高于常温即40 ℃,在对溶液进行检测时所使用的检测器为DAD对溶液的波长进行检测(4种纺织品致癌染料分别为380 nm、410 nm、435 nm、590 nm),进行流动相测试时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0025 mol/LC16H37NO4S溶液。

2 结果与讨论

2.1 样品前处理

在进行实验前,首先用天平量取该次实验样品2.00 g,使用剪刀将该样品剪成5 mm×5 mm的小碎片,再把剪成的碎片放入离心管中,之后在离心管中添加20mL配制完成的5%尿素甲醇溶液,并将离心管放置于70 ℃超声波清洗器中,对溶液进行超声萃取0.5小时,萃取完成后把萃取液倒入容量瓶内,对萃取完成后的遗留溶液残渣使用20 mL的5 %尿素甲醇溶液进行再次萃取(大约5分钟即可),合并萃取液;同样,吸取10 mL左右的5 %尿素CH3OH溶液对残渣进行洗涤,合并,用旋转蒸发器40 ℃对溶液进行浓缩(浓缩到只有5 mL)。最后,使用PTFE薄膜對溶液进行过滤,并对溶液进行HPLC-DAD。其中,该次实验中所使用的标样统一配制为2.0 μg/mL。

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通过对样本溶液的分析可以得知:乙腈-0.0025 mol/L硫酸二氢四丁基铵溶液能够将该次实验所选取的4种致癌染料进行分离,且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在表1中给出了该次实验的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此外,通过该次实验还能够得知:当柱温达到40℃ 时,该次实验所检测的4种致癌染料具备较好的分离以及检测效果。

2.3 方法的回收率以及精密度试验

分别吸取20 μg、50 μg以及100 μg的混合标准溶液,得出溶液每个水平的6个平行样。吸取 2.0 μg/mL 4种纺织品染料的混合标准溶液,平均回收率为82.6 %~90.3 %,准确吸取2.0 μg/mL的C.I酸性紫49、C.I溶剂黄1、C.I溶剂黄2和C.I溶剂黄34混合标准溶液,测6次,这样得出4种致癌染料峰面积的RSD。

该次实验中在进行标准溶液稳定性测试时设定在常温避光条件下存放,存放时间设定为5周,并在每一周的同一时间进行标准溶液的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3 结论

通过该次研究,可以得知借助HPLC-DAD测试能够对4种致癌染料进行有效地分离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其中,4种致癌染料溶液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2.6 %~90.3 %,且可以完全分离样本溶液,进行光谱定性的专属性较强。使用含有5%尿素的甲醇溶液提取纺织品中新增的4种致癌染料,并按照相应的色谱条件能够实现对4种致癌染料C.I酸性紫49、C.I溶剂黄1、C.I溶剂黄2和C.I溶剂黄34的测定的分离与测定,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GB /T 17592—2006,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中国纺织工业协会.GB /T 20382—2006,纺织品致癌染料染料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李远征,申义永,徐红,等.九种致癌染料剥色工艺的优化[J].印染,2012,49(2):27-30.

[4]马强,白桦,王超 .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玩具中的16种致癌和致敏染料[J].分析化学,2010,12(1):51-56.

猜你喜欢

检测方法纺织品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关于食品中氟烯草酸的检测方法的研究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的非均匀性及检测方法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