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9-05-21封笑
封笑
摘要: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升大学生美术知识素养和审美水平,帮助大学生强化审美创新能力。“探索式美术史教学模式”,教育形式层面:能够将生硬的美术史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吸收的教育方式,丰富艺术教育的模式和形态。学科构建层面:探索式美术教学模式,创新了美术史教育体系,促进了高校艺术学院大学生和美术专业学科的自然发展,融合,实现了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对于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的发展和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学院 美术史课程 探索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6-0187-02
美术史课程既是美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有机构成。美术史作为美术文化的重要依托,对于美术专业的发展和美术人才的培养价值非同一般,高校艺术学院在开展美术史教育的过程中,融合了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美术史课程被定义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课程,而探索式美术教育模式对于丰富和发展美术史教育具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教育从原始起源的初形态来分析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的意大利,起初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也是在借鉴西方美术教育体系下不断创新发展起来的。西方美术史课程教育因为拥有丰富的美术实物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教堂绘画建筑等,所以西方美术史教育较为生动立体,美术史教育可以借用这些教育资源提升美术史教育的实际效果。而我国国内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等资源较为匮乏,很多优质艺术展馆都在沿海等一线省会城市,再加之美术馆内的中外美术艺术品等馆藏较少,这就使得我国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教育教学仅仅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课堂氛围较为枯燥乏味,缺少了美术作品对人的直接的视觉冲击和教育作用,美术教学便成为照本宣科的流程教学,学生必然消极怠学。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的教学意义和效果必然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尝试“探索式教学模式”提升美术史课程的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
(1)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价值。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的价值在于不断丰富和发展美术学学科,不断培养具有美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主要教育教学内容多为美术的发展史和思想史,重点向学生普及美术思想方法。从学生层面视角:获取的不单是对美术历史的熟悉,更多的应是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所以,高校艺术学院中外美术史的教育教学过程不应该是生硬的理论灌输,更应该是通过尝试性的探索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美术创作的规律和创作原理。“我们将对美术史课程的学习经历分为‘过程和‘结果,从而形成对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需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理论,对探究性教学进行了不断探索,使美术史课程教学尽可能体现其核心教育价值。”[1]
(2)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内涵及特征。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分为教学模式和探究教学。
教学模式: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标准和依据,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按照特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目标,建构一定标准的、阶段性的、程序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和框架,形成具有可以反复操作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式。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布鲁纳学习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高校美术教育的先天优势,提升美术专业人才的美术艺术创造力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它是在美术学理论、教育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多门理论学科指导下,以引导、启发、探索、实际体验、互动交流等实践方式,帮助美术学专业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不断走进美术历史知识之中,提升个人艺术创造能力,更加全面地把握美术变化发展基本规律,进而不断提升个人艺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普适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
探索教学:是以学生固有的美术性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艺术经验和认知为前提,教育者通过教育环境营造进而激发被教育者通过相互交流合作,不断创新探索,以教材为研究探讨的基本内容,通过交流、互动、质疑、探求等方式形成具有独创性的认知体系和结构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和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能力,进行主动地把握艺术发展规律,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态度和方式。
(3)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艺术性、方向性、互动性。艺术性是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它强调美术学受教育者通过自主对美术的理解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个人艺术素养和思想水平的教育教学方式,它的发展和进步取决于受教育者本身的艺术综合素质水平和艺术指导方法,所以在这种方法的使用过程中,艺术积累和表达是中心环节。方向性是指这类教育教学模式的方向是帮助教育者将复杂的知识要素,一方面,通过艺术实践体验变得简单化,变得易于接受化,使得美术史教育教学变得丰富而生动;另一方面,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适用范围和功能,让美术史教育变得具有普适性和易于接受性。互动性:“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于美术史的教育教学本身就具有指导意义,也是不断变化发展渐变的过程,教育教学既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互动的过程,也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互动的过程。
三、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体系
(1)引导启发阶段。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引导启发的阶段通过实践考察、情景营造、实物再现等方式提出需要研究的方向和需要探索的问题。在引导启发阶段,应重视对被教育者的美术史基础知识的塑造和培养,以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帮助受教育者不断拓宽美术基础知识的存储空间;在开展美术史教育之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美术史教育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一些与美术学有关的学科新知识、新思维、新视角,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美术发展的规律和方向,通过教育教学的互动交流,启发受教育者的艺术发散思维和艺术创作力的探索性教育模式。
(2)丰富补充阶段。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互动教学模式,不断提升美术史教育教学的教育时效性,调动起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了引导启发阶段的知識补充,在此阶段就需要通过自主交流和实践探索,通过实践、比较、探索等方式帮助受教育者更加全面地理解美术发展的历史,理解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美术学派的艺术特征、艺术风格、艺术表达的共性与差异等,进而不断提升受教育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评审力。例如:通过课堂反转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承担教师角色,备课、讲课、设计美术教学流程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对美术史进行系统全面的思考和探索,进而丰富其艺术综合素养。
(3)完成提升阶段。高校艺术学院开设美术史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美术发展的过程和历史特征,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时代美术的发展方向和样式风格,也是让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能够理解美术大家们的美术技艺和艺术表达方法,通过对美术史的系统学习和理解,进而培养美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艺术技能和思想品德,有利于他们对美术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探索。高校艺术学院美术史课程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学习和继承前人的艺术成果,借鉴以往艺术名家的艺术手法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艺术表达,从过去美术作品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进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美术艺术表达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研室.中国/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