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01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等
2019-05-21
3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201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经常账户保持在合理的顺差区间,全年顺差491亿美元,与GDP之比为0.4%。其中,货物和服务贸易合计顺差1029亿美元,与GDP之比为0.8%,贸易收支更加平衡。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保持顺差,全年顺差1306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顺差1070亿美元;证券投资顺差10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他投资逆差770亿美元,在双向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总体看,以中长期投资和资产配置为目的的资本流入仍占主导,对外投资保持理性。2018年,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资产(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小幅增长、基本稳定。
《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经济继续扩张但增长势头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有所加大。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年内波幅达到11.3%,较上年明显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报告》分析称,一方面,国内经济继续企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跨境资本流动总体稳定,在基本面上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受美元加息、利差收窄等因素影响,汇率机制日趋灵活的人民币顺应市场变化,呈现有涨有跌的正常波动。
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第四轮谈判在北京举行
3月29日,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第四轮谈判在北京举行。双方就服务贸易和投资展开进一步磋商,推动谈判取得稳步进展。
2017年12月14日,中韩两国签署了《关于启动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的谅解备忘录》,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正式启动。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是我国首次使用负面清单方式进行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双方将积极推进第二阶段谈判,为两国企业营造更加自由和便利的服务贸易和投资环境。
在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推进的同时,3月25~28日,中国—挪威自由贸易协定第14轮谈判也在北京举行。双方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投资、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等十多项议题展开磋商,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目前,我国累计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17个自贸协定,多双边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
亚行:今明两年亚太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小幅放缓
4月3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2019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报告称,受全球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今明两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小幅放缓,但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报告显示,2019年和2020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增速预计分别为5.7%和5.6%,低于2018年的5.9%。除去韩国、新加坡等亚太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今明两年亚太发展中经济体增速预计分别为6.2%和6.1%,低于2018年的6.4%。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泽田康幸在报告中说,本地区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内需依然旺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出口放缓的影响。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和金融波动仍将影响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
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今明两年中印将延续这一势头。亚行预计,南亚地区经济表现将优于亚太其他区域,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达到6.8%和6.9%。报告还认为,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稳定,亚太地区通货膨胀率将保持在较低水平,今明两年整体通胀率预计为2.5%左右。
世贸组织大幅下调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
世界贸易组织4月2日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7%大幅下调至2.6%。世贸组织表示,受貿易摩擦升级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等因素影响,2018年全球贸易增长3.0%,远低于预期,而且今明两年全球贸易增长仍将面临巨大压力。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表示,在当前贸易形势下,应该没有人会对本次下调预期感到意外。全球经济正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解决眼下的贸易纠纷并保证未来贸易增长的积极态势,是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世贸组织还在报告中预测,今年发展中经济体贸易有望保持强劲增长,出口和进口预计将分别增长3.4%和3.6%;发达经济体出口和进口增速预计为2.1%和1.9%。世贸组织同时表示,如果未来贸易摩擦有所缓和,2020年全球贸易增速有望回升至3.0%。
德国:城市贫困问题更严重
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4月2日发布了一份名为《2018城市可持续发展监测》报告。报告称,德国城市贫困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贫困问题在城市更为严重。
根据这份报告,2016年德国全国贫困人口比例为10.1%,而在人口超过10万人的城市中,贫困人口比例达14%。报告称,德国传统工业区鲁尔区13个拥有1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贫困率与十年前相比有所上升,德国东部十个1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贫困率比十年前有所下降。报告认为,鲁尔区贫困率上升与当地尚未完成的结构调整有关。
为应对城市贫困问题,贝塔斯曼基金会专家团队建议大城市应针对不同社区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由于大城市不同社区发展不平衡,有些社区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交织,城市管理者应更有针对性地改善不同社区的教育、医疗和住房条件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