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2019-05-21刘文峰杨和强
刘文峰,何 名,胡 玥,杨和强
作者单位:610083成都,西部战区总医院耳鼻喉科(刘文峰,胡 玥,杨和强),北校场门诊部内二科(何 名)
病例女性,30岁,因“左侧鼻塞、流涕2个月”入院。无头痛、发热,无眼胀、视物模糊。查体见左侧鼻腔内充满淡红色新生物,表面欠光滑,质中、脆,有假膜,并可见少许黏性分泌物。鼻窦CT示:左侧鼻窦、鼻道及鼻咽腔内见异常密度影填充,密度不均,CT值范围约10~30 HU,局部经后鼻孔突向右侧鼻腔,左侧中下鼻甲显示不清,病灶相应区域窦壁骨质稍变薄(图1)。术前活检病理结果提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Ki-67(+,1%)、SMA(+)、MyoD1(-)、CK(-)、S-100(-)、CD34(-)(图 2)。 行全麻鼻内镜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电凝烧灼创面。术中见肿瘤边界清,根蒂部位于左侧中鼻甲中后部,左侧上颌窦内侧壁受压外移,表面黏膜正常,各窦腔未被侵犯,上颌窦及蝶窦窦腔内为黏性分泌物。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与术前活检结果一致。术后未予其他治疗,2个月后复查,创面愈合好,未见肿瘤残留、复发征象。
讨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一种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肿瘤,常伴有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浸润。过去认为该类病变是一种非肿瘤性炎症病变,是继发炎症后的类肿瘤病变,故曾有多种名称,如炎症性肌纤维组织细胞增生、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等[1]。后来发现该类病变具有肿瘤的侵润、转移及复发等特性,WHO于2002年正式将该类病变命名为IMT[2]。目前观点认为,IMT属交界性肿瘤,Coffin等[3]将IMT分为3种组织学类型:梭形细胞密集型、黏液型、纤维型,其中以梭形细胞密集型多见。
IMT好发于儿童及年轻人,女性略多见[4];好发部位为肺,其次是大网膜、肠系膜、腹膜后。头颈部少见,若发生于头颈部,则以鼻窦常见,尤以上颌窦多见,如本例发生于鼻腔,非常少见。该病具体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目前认为与感染性炎症、免疫、染色体重排有关[5]。
图1 术前CT检查影像
图2 术前活检病理结果
因IMT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亦缺乏特异性,故易与其他肿瘤病变混淆,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如本例为青年女性,病史短,查体见鼻腔内新生物表面不光滑,质中、脆,易出血,与鼻腔乳头状癌、鼻腔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瘤(鼻型)等恶性肿瘤表现非常相似;影像学上表现为膨胀性生长、骨质压迫变薄,与临床多见的良性肿瘤——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现高度一致,单纯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极易误诊。因此,治疗前活检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治疗上首选方法为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为23%~27%[2]。对于难以完整切除的病例,可行放射或激素治疗,但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中发现少数IMT具有复发及恶变倾向[6],发生在头面部的IMT侵袭性更明显[7]。因此,本例虽术后随访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肿瘤复发,但仍需提高警惕,坚持定期随访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