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公司法律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5-20谭谛

经营者 2019年7期
关键词:法律风险防范管理

谭谛

摘 要 集团化改革实施后,湖南广播电视台实行了以集团公司为市场主体的改革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集团就不能单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也要时时关注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重视和加强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因为这不仅是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对企业决策水平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检验。由此可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加强法律风险防控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台属企业近年来所发生的法律纠纷,介绍公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分析其成因,通过分析产生法律风险的原因,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此希望能够为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法律风险 管理 防范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

纵向看,企业成立、运营、解散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法律风险都将给企业、投资方、管理方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横向看,法律风险也是无处不在的,存在于企业制定章程、约定股东关系、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知识产权的管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方方面面。综合台属企业诉讼纠纷情况,其主要的法律风险表现如下:

(一)托管经营风险

托管经营风险是由于在托管运营的过程中拉长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链条,扩大了委托方和代理方在经营管理目标、权力、责任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产生的风险。

(二)承包经营风险

承包经营风险的产生发生在承包人在承包经营期间,由于为了是个人获取最大的利益,从而使用权利为个人进行服务,由此造成了承包经营的风险。

(三)知识产权风险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专利侵权法律风险、品牌侵权法律风险、著作权侵权法律风险、商业秘密侵权法律风险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要维护本企业知识产权安全还要做到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经统计,湖南广播电视台及湖南卫视频道2018年涉及商标、著作权纠纷多达400件。

(四)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贯穿于企业设立及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而如果企業法律意识薄弱,合同严谨性完整性意识不强的话,容易导致合同法律风险的发生。追究其原因,其一,合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较低,责任意识不强,订立合同前并未进行充分调研;其二,合同审查不仔细,流于形式;其三,企业不重视合同管理,管理较为粗放。例如影院场地租赁、电视剧合作拍摄、招商广告及商务合同纠纷等。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

由于台属企业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导致其发生的法律风险与其他的企业存在不同,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

一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没有形成有效制约。公司由于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就会出现企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层面的职责不清晰,进而造成企业运营管理上的不规范,从而不能使企业内部管理有效运转,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人治”大于“法治”,战略随意、草率决策、分工不清、执行失控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企业领导人缺少依法经营意识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在企业当中由于大部分的企业领导经历过一些风风雨雨,并且企业也没有出现过重大的风险,相对的法律风险意识就会不强,由此导致很多的企业领导在决策时为了企业能快速发展,往往忽视或者轻视了法律风险的存在,但是结果往往是由于没有重视法律风险的存在导致决策的预期目标,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是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决策缺乏论证审核。企业在对外担保和融资方面等一些比较重要的企业发展决策上缺少正规的工作程序,决策的前期论证工作不充分,不科学,不听取法律工作者意见,引发法律风险。

四是对管理层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现象频频发生。管理失控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管理层的约束机制不健全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会使资产监管链条长,不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监管从而造成管理失控。

五是企业盲目扩张,过分追求多元化、超速发展,造成风险无法控制。

六是企业内部责任不清,未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一个企业只有在责任分明的状态下,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就会造成一些工作人员利用企业规章制度的缺陷,使用职权谋取个人利益。因此,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变化,适时做出相应的修改,从而使得企业规章制度总是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三、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优化法律事务管理组织架构

在企业董事会上设置风险监管部门,通过这个风险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董事会决策以及企业风险进行监管,并且通过制度规定强化委员会的决策地位,明确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及运行机制。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包括:对集团公司法律风险管理进行战略规划;全程参与公司重大经营项目和重大管理事项,并进行全程风险控制;对公司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进行识别,并且结合风险实际发生情况提出解决对策。

(二)建立法律风险分析评估预警处理机制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风险进行防范,对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处理,在公司内部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与此同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对法律风险进行事前评估预警,强化企业危机处理能力和危机处理效果。

一是对涉及法律风险的相关政策及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广泛收集国内外与本企业有关的法律风险案例及信息,定期收集新发布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等法律文件,及时收集与企业相关业务有关的行业产业信息、财税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对企业重大合同、纠纷案件等进行专项档案管理及跟踪监测。在调查收集的基础上对材料及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汇总用于指导公司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建立法律风险评估制度。对企业已经发生的法律风险进行调查,总结法律风险产生原因,对经营教训进行总结,对频发性风险点进行评估预警。定期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整体评估工作,可聘请第三方机构也可自行开展,发现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风险管理措施。针对关系公司重大利益的项目进行专项法律评估,充分论证风险项及相关法律关系,出具专项法律风险评估报告提交董事会,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

三是及时提出风险应对预案。根据法律风险评估工作的结论和报告,将频发性的法律风险进行分类分级,不同类别和不同级别的法律风险由公司不同部门不同层级负责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预案,提前完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建立系统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法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即形成有规划、有战略、有授权、有流程的制度闭环系统,服务于企业更好地實现法律风险管理目标。

一是编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法律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即根据公司经营管理战略规划制定的法律风险管理目标,法律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是公司法律风险管理的指引性文件。集团公司应当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公司现有及潜在的法律风险分类管理,并进行识别评估,然后在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引下,根据对公司外部环境的剖析和内部环境的自我认识,制定与公司经营管理目标方向保持一致的且具有可行性的法律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指引公司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式及方向。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制定与之对应的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更新完善战略规划即实施方案。

二是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法律风险管理战略规划需要通过制度的授权和流程来保障实施,科学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应当规范法律风险管理内容流程,并且明确法律风险管理机构职责和权限,全面系统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应当保障公司经营管理有据可循、有章可依,避免因规范性文件不健全或不完善而导致发生风险。

(四)开展对标工作,形成法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2年2月1日发布并实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7914-2011),在这个指南中明确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涵盖的工作内容是比较多的,不仅要对法律风险信息进行识别,还应对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和解决。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可以根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的要求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企业法律风险得到监管和防范。

过去风云变幻,草莽英雄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已经变得更为开放和公平公正。企业信用越来越重要,跑得快的企业不一定能跑到最后,而跑得稳的企业才可笑到最后。以完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为中心,通过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动法律事务与日常经营融合、与外溢发展融合、与全面风险管理融合,实现合同管理水平提升、风险揭示水平提升、维护权益水平提升、法制宣传水平提升,从而为集团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为湖南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法律风险防范管理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QL注入防护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