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思现代武术教育模式的时代转向与路径抉择

2019-05-20褚玉杰

武术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武术教育教育模式

褚玉杰

摘要:文章以探讨武术教育模式转型的缘由为逻辑开端,对其异化的根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为研究方法,对现代武术教育的时代特征进行解读。研究认为:武术教育模式呈现出技击本源分野、礼仪文化隐匿、人文环境迥异等态势,进而通过渗透武术德育知识、改变师资技能结构、全方位培养优秀武术人才等手段构建消解武术发展困境的路向,尽可能为武术教育文化发展提供学理启示以及实践引导。

关键词:武术教育 教育模式 路径抉择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3—0011—04

武术教育作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承载着技击本源、文化起点、人文环境等特点以此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价值魅力。西方竞技体育意识的导向使得大众审美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异变,使得由传統武术文化衍生出的竞技体育模式为之蔓延形势,并逐步走向套路化、体操化、艺术化等发展方向,致使传统武术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技击价值、礼仪文化、武德教育等内容在传统道路发展中日渐衰微。基于此,一些学者进行深刻反思,呼吁传统教育文化的回归。此外,为了更好地发展武术教育文化,以当代武术教育的异化缘由为起点进行深入的探讨,挖掘整理武术教育当今时代特征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并且寻觅其路径方向,从而彰显武术教育的独特魅力,进而凸显传统武术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1教学模式的异化缘由之探析

1.1意识驱动:体育竞技意识的导向作用

体育竞技意识的主导下武术极力融入奥运会,从一定意义上讲,虽然武术进奥运的时机不够成熟,但是由于竞技意识作为主导模式,在发展轨迹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武术教育的蔓延,以及意识惯性作为导向作用驱使学校沿用国家政策的主体模式走其发展之路。申奥行为的驱动化不仅使得武术竞技化日趋严重,而且在部分条件的下造成武术习练形式演化为套路化、舞蹈化、体操化,马廉祯曾说过“竞技武术只能够通过进一步的体操化与舞蹈化,追赶着竞技”,进一步来讲由传统武术衍生出的竞技武术在其发展轨迹中以矫健的步伐向人们走来,并不断吸收涉取西方体操的教学模式,使得武术教学模式由口传心授转化为体操式、分解式教学。

对教育模式系统的转变进行探微,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被纳入国家体育项目,把它上升到体育竞赛领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国家层面主导的竞技武术与民间倡导的传统武术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不相交融的,民间认为武术是生存技艺,相反,国家则认为武术是体育运动,不过武术发展是以国家武术为主导形式,就国家层面而言,所强调的发展有利于人民健康的武术,就此传统武术在泯灭的境遇中为竞技武术提供契机,并且在效仿西方竞技体操的同时产生金牌效应,就此需要借助大批优秀运动员来为国争光,不仅使得国家教练员走进校园选拔人才,而且沿用国家训练队的操作形式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无线循环的进行套路化、舞台化、竞技化的教学模式,以及一味的追求“高难美新”、塑造高难度形象,另外,习练者在训练期间出现受伤等现象,因此,竞技意识引领下造成传统武术在逐渐隐没,以此引发相关教育部门思考,即是否以竞技运动为发展趋势。

1.2角色扮演:举国体制的浅露驱动

举国体制的身份扮演着竞技体育的窥探者,以及是中国体育进入奥运会的解码者,透过外在世界冠军的显现来探索大量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内在隐现事件,发现由于国家缺乏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为鼓励他们参加比赛而给予参赛对象一些物质性的奖励,在此基础上解读物质层面的追求不仅调动运动员的参赛欲望,而且激励他们获胜的决心。另外人才的培养也会通过学校渠道进行选拔,并且教练员鼓励禀赋异形的运动员投入到体育赛事中,在“一条龙”的制度引导下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校园体育的培养模式日益走向功力化道路之中。

举国体制不仅影响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而且也为市场化的开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队在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证,即使在市场经济下,依然有许多可以借鉴和利用的因素”。随着市场化、商业化的兴起,相较于国外体育的市场对比映照国内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为了赶超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水平,政府把竞技体育推向市场,从而为体育的商业化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换种表达方式说明商业化的驱动下导致人们追求经济效益,至此急攻心切的攻利性钻了空子,从而导致产业化机制逐渐走向利益化的轨道中,并且注重经济效应、利益名誉等表面现象,进而作为承载教育的武术培训机构也会受之环境的影响而不断改变固有的教育体系。

1.3审美意象:西方思维观念的蕴藉溢入

不同的文化制度铸造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整体观,体现出“中国人是一种‘螺旋式思维,偏向形象思维,重内省、领悟,轻分析、论证”,以中西医学理念为基础阐述中西方思维的差异性,中医经络运行机制讲求的是身体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完整的有机体,相反西医则注重的是细胞分子间的结构构造,它是以局部为基础构建整体架构,从中体现中国人螺旋式的思维模式,注重“合”的思想,相反,西方追求的是直线式思维,侧重于理性观念。另外,中国人的“螺旋式”思维可以从审美角度进行剖析,可以从身体运动加以阐释,对于武术中存在的角度动作并没有做以明确规定,如太极拳的“运手”在运行轨迹中对夹角的定位基本没有明确规定,相反体操中的“上举手”要求90°的夹角,在此基础上体现出中西方的审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性。

针对上述出现的现象,探微中国思维的转变原因,由于西方文化以及西方审美的侵染,大众的审美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一些转化,这不仅感染到中国的武术文化,而且使武术的习练形式走向舞蹈化,身体运动直接引向姿态美、艺术美,其风格注重迥异多化。变更的身体文化以及思维的教化逐渐引导竞技武术为寻求发展之路而为体操教学的成长提供契合点,回溯民国时期的《中华新武术》也是受舶来体操的影响,进而不断造就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从体悟式嬗变为直观式,从“整体观”到“单一化”,主要模式为套路化教学,基于此进行深刻的反思认知由于教育功利性的诱因逐渐造成传统武术文化遗弃、武术礼仪文化丢失、武术技击价值淡化等价思维转变,并且思考如何让传统武术文化回归武术教育中。

2现代武术教育的时代特征分析

2.1态势呈现:武术技击本源的分野

作为身体运动的武术兼备“整体性”的特征,其最为突出的是本体性的技击价值,从技击本源探讨武术身体文化的内涵,传统武术中的练法所强调的是无限循环进行单个技术的习练,在练习过程中身体技艺不断的进行体悟会衍生出新的物质对象,进而从中感悟动作中所蕴含的内在身体意向,“传统武术是强调动作的内容多练,关注对动作劲力内在反应的体验与感知,身体是主动的。”就此武术练习过程是盘旋上升,达到一定量变的程度时演化为质变,在其基础上又重新生成新的物质,周而复始赓续升华,从中体现武术在运动轨迹中所呈现出的逻辑迹像,并且也进一步表明中国人的螺旋式思维模式。

较之以往,中国的思维方式发生异变导致人们重构审美意象,并对武术的身体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学校武术教学在教授过程中强调动作的一致性以及整齐性,突出追求身體艺术美感以及身体姿态的美观性,以及形成“套路是武术拳种之全部”的认识,由此可见武术知识体系逐渐引用体操化、套路化教学模式,其不仅束缚学生的创新性以及活跃性,而且使学生缺乏积极性、老师缺少主动性,进而造成教师注重任务而忽略教学质量。较之篮球运动项目而言,“教师在教学中不只是要注意学生的微观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整体能力”,篮球运动之所以受学生喜欢,其更侧重于结合受众人群的心理特点而不断制定相应的动态计划,武术运动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改变自身文化属性,因此在其教学中不仅要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注重学生身心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身体特征的差异性。

2.2景象应现:武术礼仪文化的隐匿

武术礼仪作为传统武术文化的范畴之一,作为武术教育的载体形式,以及作为教育符号的标记在纵向时间轴的传播过程中,由以往古代国家文明倡导的礼仪文化逐渐被多元文化所包容,在流变的过程中逐步脱离文明特征的轨道,并且衍生出跆拳道、空手道、柔术等技击术,相继申奥成功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武术发展造成影响,从其本质进行探讨,在日常的培训过程中跆拳道以及空手道尤其注重礼仪、礼节教学,跆拳道在具体授课中有其专门的武术礼仪教学,“进出道馆的礼仪、面向国旗、面对父母和教师等,都有明确的规范与程序”,相反作为母体武术的礼仪文化在形象展示方面,相较于跆拳道、空手道的发展对武术礼文化的延续在做“减法”,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武术礼文化被困在瓶颈处,并且其技击价值不断遭受弱化、忽视,进而礼文化背后隐匿的道德品质也在潜移默化地受之影响。

不仅如此,竞技化、舞台化、套路化的身体艺术渐而代之东方礼仪文化的精髓,以及注重现代化的技术特征,追求美观、美感的身体运动形式,其在此流变过程中呈现出的是重技轻道的发展迹象,对于该现象的应现要不断重新进行审视,武术如果继而按照此发展趋势而不断延续,其文化会遭到不断地压缩并且被外来国家所挖掘。基于此呼吁礼文化的回归,其不仅重塑文雅之国、礼仪之邦的民族形象,而且可以增进人际之间的交往,从而加快礼文化的传播、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另外,武术礼仪以武德教育为核心要素,并严格进行自我约束,加强武术道德意识,培养自身礼仪文化。

2.3现象折射:家庭、学校、师徒教育的环境迥异

在现在化社会发展中,家庭教育中面临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逐渐弱化,甚至造成孩子的德育价值观念在逐渐淡化,与此同时,家长甚至喜欢把问题归因于学校教育,虽然它在未来成长的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另外,学生对武术感兴趣,但是对武术课不感兴趣等问题折射于武术教学中,针对此问题,大多从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政府工作等方面进行探寻并加以解决,深入探微又寻觅得出部分原因是源于学生课后反馈较少、主动性较差,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方式产生异化,其中一份调查显示“当代中高校师生关系具有三大不平等特性,即师生情感疏离性、交往的功利性、交流的消极性、地位的不平等性”,透过此事探讨古代师徒传承中教授模式为口传心授,以及发现古代师徒情感慎密,并在现代化社会演绎中将它作为教育模范的象征符号,从而对传承目的进行解读,发现是为培养其优秀的武术人才,以及继承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

不难发现,家庭、学校、师徒等教育理念在武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武术教育的发展也起到相对的阻碍作用,从产业化视角下分析现代师徒的传承模式,在市场化、商业化的驱使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但是在物质层面的追求中所涌现出利益化表像、功利心现象,从而弱化教学的初衷,因此从本质根源解决此问题,首先在家庭教育加强孩子的基本道德理念、推崇立德育人并以家长为教育典范,其次转变武术传承人、学校武术的教育理念,蔓延武术德育的培养模式,进而推动武术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进而宣传传统武术文化。

3武术教育的路径抉择之研究

3.1树立自信:渗透“真”“善”“关”的武德教育

武术教育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真、善、美等价值作为追求人格品质的范畴之一,同时也是彰显武术教育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赋予习武者的技击技能,最重要的是磨炼习武者的心性,更为重要的是在习练的过程中体会到武术对德育的重视。“具备了习武求真的观念,才能收获武术的精髓,获得武术的真谛,成为一名真正的习武者”,因此“真”所强调习武者在习练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以及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并在其实践中体悟“真”的品质意义,其中古今历史中侠客的侠义气概所要求的是对自身思想行为的规范遵循。与此同时,探索发现对“善”的崇尚,它不仅是参与者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引导,而且也是对武术技法的追寻,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德育素质的培养,因此,以德为美的武术文化始终在德育素质的要求下而显得尤为重要。

武术教育不仅仅是对求真、向善的追求,而且也是对民族特有技击术的推崇,武术相较于外来国家的文化属性而言其具背特有的文化色彩,从外延的审美情趣中感官它不具备西方搏击的野蛮格斗力,反之从内涵形式中审视东方文明的拳术更偏重于对人品格习性的铸造和思维意识的教化。因此,受教育者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管束自身行径的规格,反复钻研作为文明本质的技击价值,从而不断探寻武术技击背后所蕴含的神秘色彩,意会深层的道、礼文化,认知中国武术“真、善、美”的价值意义,进而加强德育素质的培养,追求“武以成人”的价值目标,达到武术与人格的和谐统一。

3.2灌溉知识:改变师资知能体系结构

“当下的身体教育的教师,所拥有的一切身体文化的知识、技能储备已经是完全西方体育化的程式”。从中进行反思学校武术教练在竞技体操的培养模式下,对自身固有文化的认知逐渐减弱,技击本源不断的遭之分化,传承方式不断地发生变化,并以“流水线”模式进行操化训练并建构套路化体系教学,从而使传统武术按照此模式走向竞技化趋势,进而熏染学生的习武风格,最终所展现的动作形式偏向于艺术化、竞技化,并造就武术人才大多数为竞技运动员,基于此态势可改变教师知识体系结构。

概而言之,现代武术教师利用悠闲时间走访乡间拳师以及涉取文化精髓,吸取民间传统武术的营养成分,掌握其文化独特魅力以及兼备传统武术技艺,从而使传统武术文化真正融入到此教学模式之中,在此基础之上,改观操式、竞技训练体系结构,以及维护非遗拳种并以身作则。另外,学校武术中有少部分学者维护非物质文化拳种,从中思考如何使得从少数变为多数,其不仅需要现代武术教师转变思维模式,而且用实际行动来继续深造自身技艺以之应合于自身学习,继而承传民族特有的武术教育文化。

3.3打造品牌:全方位培养优秀武术人才

武术教育中所培养的武术人才不仅能武而且能文,而且培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目前書法、语文等科目的学习体现出的是“厚德载物”的精神,对于自强不息的培养而有所缺失,尤为突出的是武术教育中所呈现出的操式化练习,以矫健步伐走来的简化太极拳,在推广的过程中不仅使得学生没有认真体悟其背后所蕴含的蕴意,而且还发现学生对于操化的武术动作呈现出应以索然的景象。

武术练习方式是“通过习练者体悟武术技术动作、感知武术文化内涵而逐渐显现”,以及邱丕相说过“武术的核心技术一定是立足于对抗的,有了核心技术,练习者就不怕输,不服输”。在此基础之上,学校武术可以开展文明的对抗技击术,比如推手、摔跤等身体行为活动,在习练的过程中灌输礼仪、礼节等方面的教育,从而贯穿武术厚德载物的精神、锻炼学生乐此不疲的精神意志。不仅要培养内在的精神品质,而且还要培养习武者学习医学知识,做到既能文、又能武、既能练、又能医的专业武术人才,为社会提供全面型的武术人才。

4结语

面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时代,武术教育发展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以及在多元文化的话语下使武术陷于技击本体价值、礼仪文化、家庭学校师徒三者的异化状态,从而针对此现象制定相应的动态计划,将德育、礼仪、医学等文化知识融纳于学习体系之中,进而成为全面型的武术人才。

猜你喜欢

武术教育教育模式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武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