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口岸区位优势与发展
2019-05-20由晓倩
由晓倩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特别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青岛港口岸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腹地已由单一陆向腹地向周边共同腹地进一步扩大,在这种背景下,青岛港口岸围绕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的目标,强化协调、扩大开放、加强管理,深入实施“大通关”延伸战略,不断促进港口口岸功能向纵深和广度辐射。
关键词 集装箱 经济一体化 区域物流
一、青岛港口岸腹地货源生成范围
按照青岛港口岸发展规划,到2020年,以前湾港、油港和老港区为主体,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区为南北两翼的青岛港口集群将基本形成,建成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
青岛港口岸腹地货源生成范围:主要立足于青岛,依托半岛城市群,服务鲁中、鲁南和鲁西北,辐射范围是两个扇面,海向是东北亚及国内外各大港口,陆向是国内沿黄流域经中亚地区直至东欧。主要利用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和内支线转运等方式,侧重于半岛港口群中、远距离货物集疏运和中转物流,面向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大宗商品配送,延伸至沿黄流域九省区,形成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并积极拓展西北、华北、西南、东北等区域,形成北至海参威、满洲里,南至广州、深圳、香港的运输网络,建立起稳定的货源区域,形成多式联运特色的综合物流中心。
二、青岛港口岸跨区域合作优势与挑战
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青岛港地处渤海湾经济圈,位于亚欧、亚美和亚澳三大国际主航线,是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海陆交汇地带,在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群中处于枢纽地位,是中国沿黄流域最大的出海口,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枢纽港。拥有国际一流的港口设施。目前,青岛港具有中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矿石码头和国际一流的煤炭码头,沿黄流域最大的粮罐,航线实现了“全球通”,极大地促进了集装箱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拥有方便快捷的运输网络。青岛港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陆上在全国52个城市和地区设立了物流终端,开通了十几条海铁联运直通式运输线。具有优质高效的大通关运行机制,拥有先进的口岸信息网络支撑体系,具有国内先进的保税港区功能。
青岛港口岸面对区域合作的强化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在扩大腹地货源市场上仍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半岛城市群产业升级和沿黄流域各地区产业扩充为特征的产业转移和合作,迫切要求青岛港口岸提高跨地区间的交通运输和口岸通过能力。二是国内港口群之间及与国外港口群、航运中心的竞争,必须加强青岛港口岸跨区域间和港口间口岸物流的协调和衔接,青岛港口岸新一轮发展的生命力就在于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市场和空间,服务腹地,辐射腹地。
三、青岛港口岸跨区域合作发展对策
(一)建立跨区域合作工作机制
成立以青岛港口口岸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基础,吸收相关港航中介服务、运输和外贸企业等组成的跨区域合作工作小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沿海港口群、内陆物流园区和沿黄流域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建立广泛的港口联系机制,发展与内陆地区内外贸方面的实质性合作。一是建立青岛港口岸与沿桥九省区口岸区域合作协调制度,口岸区域信息联络制度,通报通关情况,加强陆桥建设和货源组织。二是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对腹地货源市场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制定相应的货源开发对策。三是组成专门的班子,组织跨区域港口口岸合作项目推介活动,推进青岛港口“东出西进”发展战略。四是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沿黄经济区域合作问题、烟台APEC区域论坛、环渤海经济金项链的形成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合作研讨等区域合作。五是建立联系沿黄各省区与日韩、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发展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及内支线航运等广泛的区域合作联盟。
(二)加强青岛港口岸与沿桥九省区口岸的合作
当前,世界已由江河经济时代、海洋经济时代进入了陆桥经济时代,要发挥青岛港口岸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作用,以集装箱多式联运为载体,通过跨区域口岸部门联动,实现口岸直通,扩大口岸延伸,为区域间经贸发展提供口岸支持。一是要鞏固长期以来与沿桥各城市之间建立的口岸合作关系,重点做到区域内物流规划的对接、通关的对接、物流信息的对接和政策法规的对接,逐步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二是引导沿桥九省区和驻青有实力的货运公司与日、韩及中亚等国家的货运公司进行合作,依托青岛港口岸,增加由港口直达货源腹地的铁路集装箱班列。三是围绕经青岛港口岸包括山东在内的北方地区通达东欧的直通车,不断拓展国际海铁联运。四是依托行业协会组织相关企业和代理,加强与国内外陆桥运输领域内知名企业和代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运输方案、测算成本、贸易咨询、报关服务、全程操作、货物跟踪、办理包税等特色服务。
(三)创新青岛港口岸腹地货物通关新机制
组织海关、边防、海事等查验单位在区域通关上实行便捷服务、为内地企业量身定做专门的通关流程,在推进口岸直通、口岸转关、多式联运、陆桥运输等方面确立新的合作机制,推进青岛与腹地口岸在功能上互为延伸,形成区域联合。一是为更好地服务于内陆企业,各相关部门要制定服务内陆企业通关的一系列办法。二是实行政府公信机制和企业诚信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青岛港口岸对内陆企业的服务内容,加强兑现服务承诺、落实政务公开和履行服务公约的督查,建立对内陆地区口岸通关综合监测评估体系。三是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口岸提效降费工作。四是根据口岸发展实际和企业需求,协调口岸相关部门试行新通关模式,实现进出口货物的跨区快速流转,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四)努力构建青岛口岸内陆集疏运新模式
口岸是区域物流的枢纽,特别是当前集装箱多式联运构筑海陆空立体式、横贯式物流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口岸内陆空间的通达性,从而扩大了其服务的范围,要下大力气完善海陆空集疏运网络,构建区域国际物流体系、区域运输服务体系、区域配送体系,将我市建设成为沿黄流域、广大中西部最方便、最经济的出海口。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对腹地的服务功能。二是进一步完善已开通的内支线运输网络,通过开设班期、挂港设计合理的中转支线,推动港口间形成互为中转通道,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要以沿黄流域为轴线,以中心城市为堡垒,以铁路、公路为连线,建设辐射全国的物资集运网络。四是大力发展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和货运保险代理业务。五是加快提升公共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
(五)深入实施大通关对内陆地区的延伸
“大通关”向内陆延伸,主要是加快建设半岛港口群,构建以青岛港口岸为中心节点,辐射山东半岛和沿黄流域的港口区域联动机制,改善口岸通关模式,建立以多式联运和陆桥运输为载体、以口岸直通为依托的跨区域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异地组货的可能,方便跨区域运输货物,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携手共推区域“大通关”。一是加快半岛港口群的建设步伐,为内陆省份提供畅通的口岸联动区。二是积极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为腹地货物进出口提供方便快捷的「目的港通关」服务。三是加强跨区域的内陆通道建设,扩大海铁联运、内支线运输和跨境远洋运输。四是大力发展航线、航班,完善航向,增加密度,均匀时间分布,促进海运价格趋向合理,减少货物待航时间,提高直达率。五是完善无船承运人跨区域合作制度,建立区域配送网络。六是要进一步开放货运市场,增加市场经营主体。七是依托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加强港口与铁路、公路、水运等部门的横向联合,构筑起覆盖广大内陆地区和国际各大经济区域的大物流分拨网络。
(作者单位为青岛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谷永芳,何记东.现代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物流科技,2003(6).
[2] 姜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发展研究,2005(12).
[3] 张群,程肖冰.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