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科技类综艺 让科技不再高冷

2019-05-20

高中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科技类类节目科学知识

今年,《机智过人》《我是未来》等泛科技类综艺节目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有人认为这类节目以轻松的形式向观众普及科学知识,也有人指出有些泛科技类综艺节目传播的科学知识不够严谨。

要严谨也要有趣

一项调查显示,91.9%的受访者看过泛科技类综艺节目,其中76.1%的受访者喜欢看泛科技类综艺节目,64.3%的受访者认为观看泛科技类综艺节目能学到很多科学知识,提升自己。60%的受访者认为泛科技类综艺节目让科技不再“高冷”。53.3%的受访者建议泛科技类综艺节目加入时事或喜剧元素,可增强专业性、通俗性和娱乐性。但也有受访者认为泛科技类综艺节目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太过娱乐化,科学知识不够严谨,节目太过生硬,说理色彩太重,不易理解,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

此外,一些科技节目虽然实驗步骤严谨、理论扎实,但也过于专业化,让人感到晦涩难懂,因此观众提出了建议:“实验假设、器材和步骤等都要符合规范,经得起反复推敲,有逻辑、有说服力。而且要有情境,依托一定的生活场景,不能空泛地谈。”

比如某卫视的科技类节目为了吸引年轻观众,请了几位拿过科技大奖又有颜值的男生,乍看确实比较吸引人,但中间环节单一,主要就是一些科学知识的抢答,每一环节结束对于知识的科普分析也不够,让人看不懂。

泛科技类综艺节目应该包含哪些元素?64.9%的受访者认为要有专业性,如果包含“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专业科技元素和精英科技团队就会更好;60.7%的受访者认为要有足够的通俗性,将高深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向观众普及;49.4%的受访者认为要有娱乐性,结合明星体验官等形式营造喜剧效果;30.2%的受访者认为要有猎奇性,通过游戏、竞技设置吸引眼球;27.2%的受访者希望有互动性,要有普通人与科学家、高科技的互动游戏。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张绍刚认为,中国目前视频节目存在重要内容缺项的问题,科学类便是内容项中必须存在的类别。“科普活动大多是直观、单向的科学宣讲,给科学类的内容加上竞技、游戏和对抗等综艺类的包装后,大众接受起来会更容易。”

拉近科学与普通人的距离

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泛科技类综艺节目的确拉近了科学与普通人的距离。观众可以从泛科技类节目中系统地体会科学问题从假设提出、经历验证操作到结论得出,以及中间错误排除的过程,一步步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拉近科学与观众的距离。这是其他节目曾经无法替代的一片空白内容。而泛科技类综艺节目的出现正好可以跨越不同年龄阶层来推广普及科学知识,提升普通民众科学素养,实现科普效益最大化。

那么泛科技类综艺节目起到了什么作用呢?62.6%的受访者认为是挖掘天才的人情味,拉近科学与普通人的距离,51.4%的受访者认为它有利于全民参与,寓教于乐,31.5%的受访者表示能够回归自然探索,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总之,泛科技类综艺的出现是令人欣喜的,它在知识的选择上应有一定的难度分层,甚至在节目设计之初就应该定位其科学难度水平。另外,在解释科学实验原理时,要尽量通俗而不失严谨,可以结合相关材料进行讲解。只有这样,一档节目才真正是定位明确,既“可看”,又“可学”的严谨节目。

猜你喜欢

科技类类节目科学知识
月度荐书单
挖掘乡村意象,新疆文化旅游类节目的地方性特色
西安市科技型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关于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建设与发展调查的分析
不喜欢胖的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梦想中的学校
论科技图书编辑工作中的公关意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