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好数学
2019-05-20刘荔婷
刘荔婷
[摘要]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数学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意愿,从而影响了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基于生活化教育的相关理论,建议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和联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反思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情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育;教学效率
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学龄特点,对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科学选择。要加强生活化教学策略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力度,尊重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和学习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成效。
一、贴近生活,拓宽教学空间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不能一味依赖教材内容,而要积极拓宽数学教学空间,让数学知识的传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更应如此,因为知识体系中有很多抽象的内容,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就很难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尽可能地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多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感知数学价值。同时,教师在贴近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时,要学会 “就地取材”,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生活来源,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小学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中,该章节涉及的数学概念相对抽象,统计、计算和做图都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在解题环节也很容易出现偏差。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符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也便于学生针对课堂知识内容开展更深层次的理解记忆或实践应用。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每周用塑料袋的个数,每个小组可以根据组员的统计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还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平均数制作小组之间对比的条形统计图……可以说,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方案让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对接生活,发掘学习资源
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知识应用意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不可以急于求成,要尽可能地借助生活教育这一有效载体,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和数学素养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提高数学教学的成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对接,积极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经过整理和加工后及时导入数学课堂,促进数学理论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对接和联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对于规则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很容易得到结果,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图形都是不规则的,也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该如何计算呢?其实,不规则图形的计算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和整理学习资源。如可以将生活中的剪纸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从剪纸游戏开始,尝试对不规则图形的纸板进行裁剪,将不规则的图形裁剪成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让多边形的面积组合看起来更加直观形象。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效突破思维障碍,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三、感知生活,促进知识理解
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即便有些內容不是显而易见的,但只要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所掌握的能力和方法,也是很容易发现和感知的。学生只有在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领悟到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价值和应用价值。数学教师不能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应该积极承担起生活化教学设计者的角色,通过还原“生活事件”或“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知识、数学原理的真正内涵,通过个人的反思感知或集体性的互动感知来参悟数学、参透数学,这样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数学。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和乐趣,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具有创新思维,设计多元化和富有层次的生活化教学项目。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才能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应用。例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角的概念、角的大小、角的类型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积极导入现实生活中的“边边角角”,让学生利用量角器进行实际测量,并将生活中测量过的角按照直角、锐角、钝角进行分类。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直观认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和应用价值。
四、反思生活,加强知识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单纯对数学知识进行背诵或机械记忆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加强生活性的反思,树立以生活为导向的反思性教育观念,培育学生良好的反思性学习习惯和知识应用习惯。对此,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授课教师,在开展常规教学和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要多设计一些参与性强的反思性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开展更加主动的数学学习和反思体验,在数学问题和生活现象中实现个人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这样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同时,数学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引导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实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对接,积极反思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多开展“学以致用”式的数学实践活动,这对于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反思“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小数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例如,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世界纪录,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上,以12.88秒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夺冠,虽然只比世界纪录快了0.03秒,却意义重大。教师可以通过此类举例,让学生体会到小数点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五、拓展生活,丰富实践渠道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以及数学素质的提高,除了依靠课堂上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生活实践。所以,教师要注重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在课堂内外给学生创造更多数学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感悟能力。在进行数学教学和生活教育时,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学习领域,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加强知识应用和实践拓展,加快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如在“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往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转化为扇形统计图,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定的统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把统计结果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如收集班级内学生的出生月份数据,然后制作扇形统计图,就可以很容易看出班级学生哪个月份出生的最多、哪个月份出生的最少、各个月份出生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形成对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与应用价值的直观认识,动手实践能力和生活探究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总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生活化教育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好数学,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反思,在学以致用中实现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有效掌握,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与乐趣。
参考文献:
[1]张文成.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2]周志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3]赵桂玲.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路径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2).
[4]侯庆福,丁长苗.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
[5]李秀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讨[J].学周刊,2016,(28).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