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来车往

2019-05-20新作文

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乘火车头巾售票员

新作文

马车、汽车、火车……世上的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人类生活中离不开车。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袭了世间百态;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车厢社会

丰子恺

我第一次乘火车,是在十六七岁时,即距今二十余年前。

十六七岁时,我毕业于本乡小学,到杭州去投考中等学校,方才第一次看到又乘到火车。以前听人说:“火车厉害得很,走在铁路上的人,一不小心,身体就被碾做两段。”又听人说:“火车快得邪气,坐在车中,望见窗外的电线木如同栅栏一样。”我听了这些话而想象火车,以为这大概是炮弹流星似的凶猛唐突的东西,觉得可怕。但后来看到了,乘到了,原来不过尔尔。天下事往往如此。

每乘一次火车,总有种种感想。倘得每次下车后就把乘车时的感想记录出来,记到现在恐怕不止数百万言,可以出一大部乘火车全集了。

第一个时期,是初乘火车的时期。那时候乘火车这件事在我觉得非常新奇而有趣。自己的身体被装在一个大木箱中,而用机械拖了这大木箱狂奔,这种经验是我向来所没有的,怎不教我感到新奇而有趣呢?那時我买了车票,热烈地盼望车子快到。上了车,总要拣个靠窗的好位置坐。因此可以眺望窗外旋转不息的远景,瞬息万变的近景,和大大小小的车站。

一年四季住在看惯了的屋中,一旦看到这广大而变化无穷的世间,觉得兴味无穷。我巴不得乘火车的时间延长,常常嫌它到得太快,下车时觉得可惜。我欢喜乘长途火车,可以长久享乐。最好是乘慢车,在车中的时间最长,而且各站都停,可以让我尽情观赏。我看见同车的旅客个个同我一样地愉快,仿佛个个是无目的地在那里享受乘火车的新生活的。我看见各车站都美丽,仿佛个个是桃源仙境的入口。其中汗流满背地扛行李的人,喘息狂奔的赶火车的人,急急忙忙地背着箱笼下车的人,拿着红绿旗子指挥开车的人,在我看来仿佛都干着有兴味的游戏,或者在那里演剧。世间真是一大欢乐场,乘火车真是一件愉快不过的乐事!可惜这时期很短促,不久乐事就变为苦事。

第二个时期,是老乘火车的时期。一切都看厌了,乘火车在我就变成了一桩讨嫌的事。以前买了车票热烈地盼望车子快到。现在也盼望车子快到,但不是热烈地而是焦灼地。意思是要它快些来载我赴目的地。以前上车总要拣个靠窗的好位置,现在不拘,但求有得坐。以前在车中不绝地观赏窗内窗外的人物景色,现在都不要看了,一上车就拿出一册书来,不顾环境的动静,只管埋头在书中,直到目的地的达到。为的是老乘火车,一切都已见惯,觉得这些千篇一律的状态没有什么看头。不如利用这冗长无聊的时间来用些功。但并非欢喜用功,而是无可奈何似的用功。每当看书疲倦起来,就埋怨火车行得太慢,看了许多书才走得两站!这时候似觉一切乘车的人都同我一样,大家焦灼地坐在车厢中等候到达。看到凭在车窗上指点谈笑的小孩子,我鄙视他们,觉得这班初出茅庐的人少见多怪,其浅薄可笑。有时窗外有飞机驶过,同车的人大家立起来观望,我也不屑从众,回头一看立刻埋头在书中。总之,那时我在形式上乘火车,而在精神上仿佛遗世独立,依旧笼闭在自己的书斋中。那时候我觉得世间一切枯燥无味,无可享乐,只有沉闷、疲倦和苦痛,正同乘火车一样。这时期相当地延长,直到我深入中年时候而截止。

第三个时期,可说是惯乘火车的时期。乘得太多了,讨嫌不得许多,还是逆来顺受罢。心境一变,以前看厌了的东西也会重新有起意义来,仿佛“温故而知新”似的。最初乘火车是乐事,后来变成苦事,最后又变成乐事,仿佛“返老还童”似的。最初乘火车欢喜看景物,后来埋头看书,最后又不看书而欢喜看景物了。

不说车厢社会里的琐碎的事,但看各人的座位,已够使人惊叹了。同是买一张票的,有的人老实不客气地躺着,一人占有了五六个人的位置。有的人教行李分占了自己左右的两个位置,当作自己的卫队。若是方皮箱,又可当作自己的茶几。有的人没有行李,把身子扭转来,教一个屁股和一支大腿占据了两个人的座位,而悠闲地凭在窗中吸烟。他把大乌龟壳似的一个背部向着他的右邻,而用一支横置的左大腿来拒远他的左邻。这大腿上面的空间完全归他所有,可在其中从容地抽烟,看报。还有一种人,不取大腿的策略,而用一册书和一个帽子放在自己身旁的座位上。查票的来了,不干涉躺着的人,以及用大腿或帽子占座位的人,却埋怨坐在行李上的人和抱了小孩扶了老人站在卫生间门口的人阻碍了走路,把他们骂脱几声。

我看到这种车厢社会里的状态,觉得可惊,又觉得可笑、可悲。可惊者,大家出同样的钱,购同样的票,明明是一律平等的乘客,为什么会演出这般不平等的状态?可笑者,那些强占座位的人,不惜装腔、撒谎,以图一己的苟安,而后来终得舍去他的好位置。可悲者,在这乘火车的期间中,苦了那些和平谦虚的乘客,他们始终只得坐在门口的行李上,或者抱了小孩,扶了老人站在卫生间的门口,还要被查票者骂脱几声。

在车厢社会里,但看座位这一点,已足使我惊叹了。何况其他种种的花样。总之,凡人间社会里所有的现状,在车厢社会中都有其缩图。

(选自《丰子恺散文精品集》,有删节)

★赏析:

作者以乘车心态的轮转为线索,有条不紊地将形形色色的人与纷纷扰扰的事续续展示出来,既翔实地描写了乘客间的牵扯、勃谿,又冷静地记叙了“我”对不同乘客的品评。

作者以“初乘”“老乘”“惯乘”为叙写的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内容都不雷同,很注意选材,力求使见闻与感受归于自然。例如,写“初乘”,所记的事都是“新奇而有趣”的,一颗童心跃然纸上。写“老乘”时,气氛怠恹,“我”鄙视、哂笑的都是当年的“我”,作者似乎又陷入“渐”的苦闷中了。写“惯乘”时则有意细腻,在一个个自私而粗鄙的面孔上勾描、涂抹,或写彼言或记彼行,全在“真实”二字上下功夫,让人叹服“这车厢社会里的种种人间相倒是一部活的好书”。

公交车试验

肖复兴

那天等公交车,站台上,我前面站着两个姑娘,看装束模样,像打工妹。寒风中,两人聊得挺带劲儿,时不时忍不住咯咯笑。

其中一个系着红头巾的女人,对戴着黑白相间毛线帽的女人说起自己和老公的一次吵架,说得兴味盎然。我听得真真的,是今年夏天,她和老公吵架,一氣之下,跑出了家门,走了老远。走到天快黑了,想起回家,坐上公交车,才发现自己穿的连衣裙没有一个兜,自然没带一分钱。她对戴毛线帽的女人说:你知道我和我老公结婚后租的房子挺偏的,得倒两回车,没钱买票,这可怎么办?我就对售票员说我忘了带钱,你让我坐车吧。人家还就真的没跟我要钱。倒下一趟车的时候,我又说我忘了带钱,人家又没跟我要钱。售票员的善意,让小夫妻之间不愉快的吵架也变得有了滋味。

毛线帽对红头巾说:北京公交车售票员小丫头片子的眼睛长得都比眉毛高,没刁难你,让你白坐车,算是让你碰上了!

红头巾对毛线帽说:要不待会儿来车了,你也试试?你就说没带钱,看看是不是和我一样,也能碰上好人?

毛线帽回推了一把红头巾:要试你试!

红头巾撇撇嘴:胆子这么小,我试就我试,给你看看!

正说着,公交车已经进站,停在她们的前面,车门吱的一声开了。两人脚跟着脚地上了车。车上的人不算多,有个空座位,两人让给了我,好像故意让我坐下来好好看她们接下来的表演。

红头巾走到售票员的前面,毛线帽拽着吊环扶手没动窝,眼瞅着她怎么张开口。售票员是位四十多岁的大嫂,眼睛一直盯着向自己走过来的红头巾,以为是来买票的,没有想到红头巾说:阿姨,我忘了带钱了,您看看能不能让我坐车呀?售票员面无表情,抬起手,一根细长的食指毫不客气地指指后面的毛线帽说:你没带钱,她也没带钱?

得,今天遇到的售票员不是个善茬儿,试验刚开始,就卡壳了。幸亏红头巾反应快,回过头也指了指毛线帽说:我们不是一起的。毛线帽只好配合着赶紧点头又摆手。谁知售票员久经沧海,对她们两人说:行啦,进站的时候我早看见了,你们俩推推搡搡连打带闹的,还说不是一起的!

像一只气球,还没飞起来,就被一针无情地扎破,满怀信心想试验一把,让夏天那个美好的回忆重现,没想到演砸了。红头巾一下子尴尬起来,瘪茄子似的耷拉着头,不知如何是好。售票员步步紧逼,嘴里不停地说:快着吧,麻溜儿的赶紧掏钱买票,一块钱一张票都舍不得花?满车厢人的目光都落在红头巾的身上,毛线帽赶紧走上前去,掏钱替红头巾买了票。红头巾才像沉底的鱼又浮上水面,缓过了神儿,对售票员解释:阿姨,不是我不想买票,我是想试验一下,看看……售票员撕下票塞在她的手里打断她:行啦,试验什么呀?像你这样逃票的,我见得多了!

我想,售票员应该把红头巾的话听完,就明白了红头巾坚持试验的一点小小的愿望,兴许就是另一种结局。但也说不好,即使知道了,没准照样是这种结局。如今很多事情,结局与初衷常南辕北辙,美好芬芳的愿望如旷世的童话,早已经被现实磨烂,成了一双臭袜子,被随手丢弃。

(摘自《新民晚报》2012年1月30日)

★赏析:

公交车试验,是对人类善心与同情心的考验。可惜的是,试验从美好的初衷开始,以失败而告终。不知有多少人能顺利地通过这场人性的考验。或许现实让我们变得冷漠,让我们不再信任他人,但如果社会中缺失了必要的互信,人们还能感受到这个社会带给我们的温暖与温情吗?文章结尾,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审视与担忧。

等车的人生哲学

杨   晔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不需要打车,出租车总是频频出现;一旦有急事打车,望眼欲穿也看不到空车,即使偶尔路过的空车也对你视而不见。还有准备乘坐公交车,快到站点就看见自己要上的那一路刚好出站,你会加快脚步甚至一路小跑却赶不上;可有时在站台等了半天也等不到你需要的那路公交车,而不适合你上的车一辆接一辆地过。你可能会琢磨:还需要多长时间呢?于是就根据站点的人数多少加以判断。然后呢,仔细研究站牌的每一个地点或者看看站点的广告牌,等所有的研究都腻歪了,就会掏出手机。其实老练的等客刚到站点,就摸出手机一顿划拉,而有的干脆一直是耳朵里塞着耳机。

车来了,人很多,上还是不上,多数人会选择杀出一条血路的,因为那看似很拥挤的公交车奇妙得很,无论进去多少人,都能盛得下,只是人的站立姿势会有所改变。如果不着急可以等下一辆车,但是下一辆车人可能更多,所以绝大多数人从不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辆上。如果索性等,下一辆车恰好人少,会暗暗高兴;如果人更多,就叫苦不迭。我曾看见同样的三路车,前面的居然只有司机一个人,可是紧跟着后面的挤得满满的。这乘车的玄机谁也说不好,就得赶哪辆是哪辆,不想等就别犹豫,想等就别后悔。

有时还会这样,你想乘坐的某路车没有来,但是也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另一路车来了,但是路程要绕远。刹那间你可能又会纠结:上还是不上,上去了,路线绕远,担心耽搁。不上,又说不准自己的车什么时候到,要是堵车,还没有这个车快。而现实却是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上去之后,你回头望很久没有看见自己要等的车,于是如释重负,幸亏自己明智及时上车。可是你刚刚把车钱交了,就看见自己中意的车进站了,怎么办?钱已经进了收费口,不可能因为你的想法而吐出来,并且几乎没有时间思考,想乘坐下一辆车,就趁着司机没启动,飞身下去登上另一辆。不想,就老老实实地待着吧。

我们常常感叹人生没有定数,其实有些事我们还是可以预料、可以准备的。生活中,我们最不能把握的也许就是到底乘坐哪辆公交车。遇上塞车,先行的车可能会和后面的并驾齐驱;一路畅通,迟来的车可能会提早到达下一站。

而你永远无法同时登上两辆车,也不可能总是乘上随你心愿的那辆车。人生亦如此,你永远无法同时踏上两条路,你必须走的路也不可能就是你心中所选。车是你自己上去的,路是你自己踏上的,谁也怨不得。

(选自《杂文报》,有删节)

★赏析:

本文作者将一个人等车、乘车的过程、心理与一个人的人生之旅联系在一起,以等车乘车的过程比喻人生旅程,经过层层阐释,于篇末处告诉我们:人生如同等车,“怎可能事事随心”,我们最需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错过的,未必最佳;我们得到的,未必最差,不必抱怨,不必悔恨,也无须遗憾。

(供稿/孙晓利)

猜你喜欢

乘火车头巾售票员
乘火车穿越加拿大
云南:清明假期近88万人乘火车出行
四条头巾
头巾的颜色
头巾的颜色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
辛苦的电车售票员
模范售票员
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