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德育渗透
2019-05-20张建华史少平
张建华 史少平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一位学科教师,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人才观念,才能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教书和育人一齐抓。通过自己学科的教学,强化学生的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还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和道德情操,自觉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言教不如身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率先做到,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一种无声的教育,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前进方向及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日常行为的引导,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教师的应尽职责。
二、耐心教育,表扬为主,静待花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都会有觉醒的过程。”教师要学会期待,特别是要等待那些弱势群体的觉醒。在学生的成长过程,没有不犯错的,如果教师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以一颗宽容的心给予鼓励,耐心期待,那么,将会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到快乐。要学会表扬,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师生互动也是教学的润滑剂,它不仅可以营造出一个轻松的氛围,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反思活动中去,从而改正自身的缺点。
只有教师用心去爱,用一颗平等之心去爱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采取有针对性的做法,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看到学生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三、发挥课堂教学德育渗透主阵地的价值
课堂教学渗透是德育在学科教学渗透的主要渠道,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行为习惯培养、意志品格塑造和道德情操教育等德育内容。渗透方法应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避免空洞说教,简单灌输。
1.课堂教学内容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各学科的教材,都是依据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该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编排的,而德育内容只能蕴涵于知识内容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环节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上课、讨论、辅导、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和环节都具有德育教育的价值,在这些教学环节中,通过评价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有可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就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课外辅导不仅是知识的辅导,更应该是针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己远大的学习志向;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勤学乐学;培养学生尊重学习、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道德情感,形成热爱民族文化、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意识和决心。作业设置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方式,在作业设置中落实德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形式上增加激励性语言,二是在作业内容中围绕爱国、诚信、感恩、环保等主题设计写作、绘画、统计、调查等内容的作业题目。
3.课堂教学在时空和可控性方面的优势是进行德育的有利條件。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所占的时间比例大,可控性强,有助于提高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各种组成形式、教学环节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
4.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榜样在德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艺术,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通过学生的外表活动,判断学生的内心世界,洞悉学生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工作。这样就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并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和行动。
只要教师认识到德育渗透在教书育人中的价值,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寓德育于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自然渗透德育,使学生智育与德育同时发展,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学中收到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