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5-20骆顺敏
骆顺敏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丽江 674800)
引言
肺磨玻璃结节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肺部疾病。由于当下环境和天气的恶劣性,导致出现肺部疾病的患者越来越高,因此,肺磨玻璃结节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一个持续增高的趋势[1],并且逐渐的趋于年轻化。在临床上,该病的诊断方式有很多,常见的一般就是CT检查,但是常规的CT检查似乎不能够非常快速准确的诊断[2],因此,多层螺旋CT技术应运而生[3]。该技术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本文旨在研究,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如下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是46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纳入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2月),随机分成23例/组。
对照组:男:女=11:12;平均年龄:(47.2±2.3)岁;病程:(2.1±2.4)年。
观察组:男:女=12:11;平均年龄:(47.3±2.2)岁;病程:(2.3±2.3)年。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CT检查,方法如下:对患者采用常规CT检查仪器进行检查,记录好患者的相关数据。
1.2.2 观察组:螺旋CT检查,方法如下:对患者采用螺旋CT检查仪器进行检查,记录好患者的相关数据。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1.3.2 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临床上分三个等级:①非常满意,表示患者的对于诊断十分的满意,患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确诊。②满意,表示患者对于诊断比较的满意,患者的确诊程度比较高。③不满意,表示患者对于诊断不满意,患者几乎没有确诊。诊断满意度=(①+②)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数据、计量数据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表1:诊断准确率对比,从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1.30%,而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73.9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2.2 表2:诊断满意度对比,从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肺磨玻璃结节在临床上比较的常见,由于该病的发病部位特殊,因此,在诊断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诊断方式可供选择。临床上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诊断方式,就是采用病理切片的方式,该方式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口,增加患者的痛苦[4],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诊断方式。肺磨玻璃结节的及时发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肺癌的发生,因此,诊断的准确性非常的关键和重要。临床上,将它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通常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恶性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5]。所以说,对肺磨玻璃结节早期的诊断十分的关键和重要。
螺旋CT是一种比较新型的CT检查方式,尤其是在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上面,应用价值极高。由于良性的肺磨玻璃结节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比如圆形或者椭圆形,四周的边界清晰[6],因此通过螺旋CT进行诊断的时候,效果显著,避免使用病理切片的方式进行诊断。螺旋CT可以创建三维的角度,通过多面的角度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检查,从而确定患者病症的同时,直接确定肺磨玻璃结节是良性或者恶性,省去更多的确诊和诊断的时间,从而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时间。也正是因为良性与恶性之间在形态上的差异比较的大,因此,螺旋CT检查才可以直接的分辨出患者病灶部位的良性与恶性之分,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本文的研究当中,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螺旋CT检查,通过最终的数据我们得知,在诊断准确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诊断满意度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上,螺旋 CT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并对患者的病灶部位在第一时间确诊是良性或者恶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患者零创口进行诊断,减轻患者的二次病痛。同时,螺旋 CT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诊断满意度水平,使得医患之间的关系处于更加放松的状态,避免出现医患纠纷,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综上所述,螺旋CT 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能够在诊断肺磨玻璃结节方面提高很高的应用价值,临床效果显著,因此,螺旋 CT非常适合在临床上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