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5-20宋春娟通讯作者
宋春娟,姜 勇(通讯作者),曹 达
(江苏省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其杠杆作用极强且结构复杂,虽然对于损伤显著患者、骨折患者,经X线与CT检查能够明确诊断,但在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上,X线与CT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1]。相较而言,MRI对软组织检查有准确性高、分辨率高、无辐射的应用优势,临床使用价值更大。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以我院近半年来收治的2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79例,患者年龄范围从18岁到76岁不等,均值年龄37.6±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3例、坠落伤32例、打击伤20例、其它25例。
1.2 方法
1.2.1 CT检查 采用Philips,iCT 256进行薄层螺旋扫描检查,检查之前适当的垫高患者膝关节,取其仰卧位,保持台面中心与胫骨长轴的一致性,开展3mm层厚扫描,1mm层厚重建。
1.2.2 MRI检查 采用联影3.0T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患者取其仰卧位,将膝关节髌骨下缘为定位的中心点,引导患者在保持平静呼吸的状态下,膝关节朝外旋转15°,从而为交叉韧带图像的清晰显示提供良好条件。患者先进脚、再进头,将整体扫描时间把控在15分钟之内完成。
1.3 监测指标
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比较,总结MRI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检验
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差异,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相应的以例(n)、率的模式阐述。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9.0,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的影像诊断结果分析
200 例患者中,韧带损伤46例、半月板损伤58例、骨质改变28例、关节腔积液68例。分析下表1数据:MRI诊断准确率100.0%,CT诊断准确率79.5%,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检查方式的影像诊断结果分析[n(%)]
2.2 MRI影像学特征表现
(1)半月板损伤:正常状态下是三角低级信号表现,若伴发损伤,可见内部有球状、线条状、裂隙状阴影。(2)韧带损伤:表现为条状阴影,边缘有模糊、增粗等表现,T1WI信号低、T2WI信号高。(3)关节腔积液:呈片状,不规则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表现出分层状,从上到下依次是T1WI与T2WI低信号、T1WI与T2WI高信号、T1WI与T2WI等信号。(4)骨质改变:T1WI为低信号,T2WI是低信号或者是高信号,软骨组织有凹陷、断续现象,信号有中断征象。
3 讨论
CT扫描与X线平片在对骨折患者的检查上,应用优点在于表现立体、可定位细微骨折,但应用缺点是对半月板损伤、滑膜损伤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2]。较之于这两种检查方法,MRI诊断的最大应用优势就是对软组织的呈现更清晰,所以被广泛运用于对软骨、半月板损伤、骨挫伤的诊断中[3]。
对MRI诊断应用价值做下述分析:(1)半月板损伤:在膝关节损伤患者当中,半月板损伤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多是由急性旋转外力作用导致,损伤发生之后内部液体渗出,T2WI表现为高信号,这也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另外也有一些患者会由于纤维物质出现变性而导致发生高信号,有液化蜕变表现[4]。(2)韧带损伤:韧带损伤并不会单独出现,或单独出现的情形较少,大都是伴随有半月板损伤,有部分撕裂、完全撕裂两种情况,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要更高,发生韧带损伤之后行MRI检查,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信号改变、结构异常上,边缘有不规则状表现[5]。另外相较于陈旧性的韧带损伤,MRI检查急性韧带损伤的敏感度更高,分析原因来看,因韧带产生的纤维瘢痕会影响到观察与判断。
本文实验数据结果亦表明,在半月板损伤上,MRI检查诊断率29.0%更高于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8.5%,半月板的CT表现主要为纵行、横行与斜行的低密度条状影,这与其伪影的区分比较难,所以会对最终诊断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另外总体MRI诊断准确率100.0%,CT诊断准确率79.5%,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来看,MRI检查凸显出有多方位、无辐射、分辨率高的应用特点,对膝关节损伤能明确病理改变与程度,可为临床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