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增强检查技术在儿童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2019-05-20孙雪婷杨皓玮乔中伟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电冠脉螺旋

孙雪婷,杨皓玮,陈 俊,乔中伟(通讯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放射科 上海 201102)

儿童心脏疾病的诊断方法较多,既往以心脏超声、经气道超声为主,但是诊断效用容易受到超声操作技术水平、超声仪器的效能影响[1]。现分析做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增强检查的患儿,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 月至2017年12月间接受治疗,并且做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增强检查的患儿103例,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4M~12Y不等。体质量:0~5kg 34例,6~10kg 40例,10kg以上29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均为阳性,心脏听诊阳性,存在心律不齐等异常。

1.2 方法

64层螺旋CT,仰卧位,足先进,定位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处到横隔水平,大部分病人足头方向扫描。心电触发门控扫描,根据心电监护所得心率及患儿体重等预估冠状动脉CTA增强检查的最佳对比剂量、扫描时间及注射对比剂流速等,采集图像采用ASIR80%重建。采用步进式扫描方式,准直64×0.625mm,机架旋转速度0.35s,孔径25cm,重建层厚0.625mm,层间隔0.625,数据采集时间窗380ms。采用等渗非离子型对比剂,高压注射器注入,剂量1.0~1.5ml/s,心率越低,对比剂注射速度越快,对比剂剂量2ml/kg。

1.3 观察指标

左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主干、后降支和后外侧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回旋支的改良 Zeiberg 评分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年龄、BMI等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冠脉CTA成像质量积分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中位数与四分位距M(P25-P75)表示,非参数检验,原值赋值,CTA成像积分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整体质量评价

Zeiberg评分标准如表1,4~5分占比在75%~85%之间。

表1 主要冠脉的Zeiberg评分

2.2 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冠脉CTA成像质量积分8~20分,分布16(14~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冠脉CTA成像质量积分多因素分析M(P25~P75)

将年龄、体重、主动脉CT值、管电压、心率、对比剂流速、对比剂量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分析(P<0.05)。

表3 冠脉CTA成像质量积分多元线性分析

2.3 典型案例

男,6岁,80KVp,300mA,CT图像如下,噪声8.1,甲级,CTA成像质量积分17分。

图1 80KVp,300mA,CT图像

图2 80KVp,180mA,CT图像

3 讨论

3.1 CTA在小儿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小儿冠脉病变发生机制较复杂,包括先天性专门病变、病毒感染等引起的继发性冠状动脉损害[2]。CTA诊断小儿心脏疾病并不同于成人,小儿的基础心率偏快,而冠状动脉细小、变异较大,血流动力学变异较大,对比剂注射对成像质量也影响较大,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CT参数、造影剂、心率等都会直接影响冠脉CT显像积分。

3.2 儿童心脏疾病CTA检查质量

从具体的血管显影情况来看,尽管左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主干、后降支和后外侧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回旋支走形,形态显示清晰,Zeiberg 评分标准4~5分占比在75%~85%之间。

3.3 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冠脉CTA成像质量与年龄、体重、主动脉CT值、心率、对比剂流速、对比剂量都有关,多元线性分析,结果显示体重、管电压、心率、对比剂流速成为出生体重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均为正面因素,即年龄越高,成像质量评分越高,管电压>100kVp积分达到17(15~19),提示管电压的增强有助于提升成像质量。主动脉CT值反映了增强扫描的质量,CT值越高,则成像往往更好,其综合反映了CT增强扫描的质控水平[3]。

3.4 成像质量的管理

3.4.1 扫描技术的选择 应用时,需要你注意以下几点:需要要求病房的护士做好准备;对于家属需要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策略;留置针留置部位的选择;对比留置针的固定;在进行具体增强扫描时,需要检测血管通畅情况,造影剂结束后,可以再注入生理盐水21ml,以加快对比剂的循环;选择主动脉为靶血管;避免盲目的应用心电门控技术;多次少剂量稀释注射,一定程度也可以提升增强扫描质量。

3.4.2 心率的控制 心率的控制对于MSCTA扫描具有重要意义,复杂的心脏疾病,MSCT可以一次屏气完成,单次扫描不超过30s,一般可以耐受。总而言之,有效的心率控制非常必要,任何心率的改变都会延长扫描时间,导致心脏运动引起图像下降。当心率过高时,则心率波动容易图像的质量,心率越高,变异性更高,前瞻性心电门控的图像质量下降程度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更为明显。在进行心率控制时,需要根据检查的计划而定,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过低的心率与变异性。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增强检查在小儿心脏疾病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猜你喜欢

心电冠脉螺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旋风“螺旋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