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镰刀湾长2油藏高含水期稳产对策研究

2019-05-20柳桂永姜宇张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流压水驱含水

柳桂永,姜宇,张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长庆实业集团,西安 710021)

1 区块地质概况

镰刀湾区块位于陕北斜坡中部,安塞县境内,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开发层系为长2、长6,其中长2为主力层系,动用含油面积17.65km2,动用地质储量904.65×104t,油层埋深1100~1300m,油层厚度10~20m,平均孔隙度15.7%,平均渗透率14×10-3μm2,原始地层压力7.15MPa。平面上划分为西部的ZJ93区块以及东部的L2区块。

1.1 构造特征

长2层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0.5°~1°;其上发育多个次一级小型鼻状隆起构造组合;各小层继承性较强。长213小层微构造显示局部构造高点。

1.2 沉积及砂体展布特征

长213沉积早期ZJ93和L2区均为河道沉积,长213沉积中晚期则ZJ93区仍为河道沉积、而L2区则河道砂体沉积作用总体停止。长213小层北部及东北部发育4支0.7~1.5km河道。长213砂体发育、河道主体部位砂体厚达25m以上;砂体广泛分布、连片性好,为一定规模油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砂体。

图1 长213储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图

1.3 储集层特征

1.3.1 岩性特征

长213储层岩性以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1.3.2 储集空间类型

储层孔隙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长石溶孔。排驱压力0.09MPa,中值半径0.38μm,属于大孔大喉型~中孔中喉型储层。

1.3.3 储层物性特征

长213储层孔隙度最小值8.8%,最大值21.9%,平均值为16.24%。 渗透率最小值 0.13×10-3μm2,最大值 95.71×10-3μm2,平均值 27.29×10-3μm2,为低渗透储层。

1.4 储层非均质性

1.4.1 层内非均质性

ZJ93区变异系数0.52,突进系数2.52,级差6.39。L2变异系数0.36,突进系数2.21,级差6.15。从小层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及级差看,镰刀湾长213油藏层内为中等非均质。其中,ZJ93区非均质性要比L2区非均质性略强。

1.4.2 层间非均质性

ZJ93区分层系数2.89,L2区分层系数2.56,从分层系数看,镰刀湾长2油藏主力小层长213小层分层系数较高,砂体钻遇率高;从砂岩密度看,各小层砂岩密度较高,砂体发育。其中,ZJ93区长213油层砂岩密度要比L2区大,砂体更发育,但分层系数较大,非均质性要强。

2 开发概况

2.1 开发现状

ZJ93区开井39口,日产液529m3,日产油21.16t,含水96.0%,采油速度0.15%,采出程度8.9%。L2区开井61口,日产液645m3,日产油37.92t,含水94.1%,采油速度0.45%,采出程度18.4%。两个油藏整体反映为采出程度低、含水高,产量逐年下降。

2.2 开发形势

镰刀湾两个长2油藏近年来受油藏水洗特性、开发方式等因素影响,注水调控效果变差,递减增长较快,水驱效果整体变差,目前ZJ93区两项递减12.0%,含水上升率4.4%。水驱储量控制程度95.1%,动用程度52.2%,L2区两项递减12.3%,含水上升率1.4%。水驱储量控制程度97.1%,动用程度56.3%,整体开发形势较为严峻。

3 开发矛盾

3.1 平面压力分布不均,局部压力下降

图2 ZJ93区和L2区压力保持水平分布图

ZJ93长2油藏地层压力逐年上升,压力保持水平由92.3%上升为94.0%,保持水平较高。ZJ93长2油藏西南部油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较高,北部底水层相对较厚,且Ⅰ类底水接触油井较多,整体压力保持水平也较高;中部注水强度较大,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已逐步下调注水强度。

L2长2油藏局部地层压力下降,压力保持水平由79.6降低为78.5%,整体保持水平较低。L2长2油藏东北部压力保持水平较低,西部压力保持水平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中部Ⅲ类厚隔层隔开底水井较多,能量供应较差,对该区域已加强注水,整体油藏压力保持水平较低,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平面分布不均。

3.2 含水逐步上升,稳产难度大

ZJ93长2油藏含水上升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隔层发育程度及构造高低。西部隔层不发育且构造位置相对较低,油井易水淹。南部隔层发育、构造高区域含水相对平稳。东北部隔层发育、构造高区含水上升,分析注水强度过大。中部含水受隔层及构造以及注采强度等因素影响,平面含水分布不均,注采调控难度大,后期结合流动单元、剩余油及动态进行调整挖潜。

L2长2油藏含水上升主要受两种因素控制:隔层发育程度及构造高低。西部隔层较发育,局部构造相对较高,整体含水上升较慢,受地层压力下降影响,已增大注水强度。中部隔层不发育区,含水上升较快,且注采强度也较大,受底水和注入水双重影响,调控难度较大,后期结合剩余油、流动单元及动态进行调整。东北部隔层发育含水相对稳定,但压力逐年下降,应加强注水。

3.3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较低,水驱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

表1 长2油藏水驱动用程度统计表

时间 ZJ93长2 L2时间射孔段对应砂体厚度(m)吸水厚度(m)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射孔段对应砂体厚度(m)吸水厚度(m)水驱储量动用程度(%)66.14 62.88 60.68 56.31 2015 2016 2017 2018 221.9 188.6 200.4 200.4 116.15 102.05 107.05 104.68 52.34 54.11 53.42 52.24 285.5 228.8 243.8 254 188.82 143.88 147.93 143.03

镰刀湾长2油藏历年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呈下降趋势,目前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不到60%。从历年测试情况分析尖峰状、指状、小层不吸水状况较严重,水驱效果急需改善。

4 稳产对策研究

4.1 细分流动单元,合理注采比

依据2017年剩余油分布研究成果,综合反映储层岩性、物性特征,通过砂体厚度、油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计算流动带指数,划分三类流动单元。

不同的流动单元应采用不同的注采比,Ⅰ类流动单元物性最好,最容易受效,加上具有一定底水能量,可采用较低的注采比,Ⅲ类流动单元物性最差,最不容易受效,可采用较高的注采比,Ⅱ类流动单元介于两者之间。

Ⅰ类流动单元注采比设为 0.4、0.6、0.8、1.0、1.2,预测 10年。Ⅰ类流动单元随注采比的增加,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但同时可以看到,地层压力呈上升趋势。合理的注采比,应保持合理的含水上升速度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综合考虑,Ⅰ类流动单元合理注采比取0.6。同理,Ⅱ类流动单元合理注采比0.8;Ⅲ类流动单元合理注采比取1.2。

图3 长213油藏不同注采比下累产油、含水、地层压力变化曲线

图 5 镰 62-37、镰 63-36、镰 60-57、镰 64-35、镰 57-601吸水剖面图

4.2 优化生产参数,合理生产压差

4.2.1 合理地层压力

根据同类油藏开发经验,该油藏应尽量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水平下开发,以地层压降PR=△P/Pi<0.1为宜,即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应大于0.9Pi。研究区原始地层压力为7.15MPa,所以该区地层压力应保持大于6.4MPa。

4.2.2 合理井底流压

因长2油藏具有一定底水,不同类型接触井合理井底流压也应有所区别。因镰刀湾Ⅰ类接触井占多数,主要对Ⅰ类接触井的流压进行优化。设置井底流压分别为1.6、2.0、2.4、2.8。预测10年。

图4 长213油藏不同井底流压下累产油、含水变化曲线

随井底流压下降,Ⅰ类接触井的采油量并未出现下降,含水反而有所下降,分析原因,主要是长2油藏开发时间较长,边底水能量消耗较多,锥进趋势较弱,随井底流压的下降,更多的是平面水驱油起主要作用。结合油藏工程论证结果,Ⅰ类接触井的合理井底流压取2.0MPa即可。

4.2.3 合理生产压差

镰刀湾长2油藏合理地层压力6.4MPa,合理井底流压为2.0MPa,因此合理生产压差为4.4MPa左右。

4.3 开展注水井剖面治理,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图5)

根据历年吸水剖面测试及井组产量变化情况,选择镰62-37、镰63-36分注。镰60-57下段无对应油井,建议隔注上段。由于纵向较强的非均质性或堵塞,部分注水井在注水过程中出现了小层不吸情况,下步建议对镰64-35、镰57-601上段进行重孔增注。

4.4 优选油井措施,挖潜剩余油

在剩余油富集区,对于部分由于渗透性较差而导致低产的油井,若地层能量较高,则可以考虑进行重复压裂引效。部分老井存在一定的潜力层位,目前仍未打开,剩余油较多,在目前高含水开发阶段,可考虑潜力层补孔,增加油井单井产能和提高剩余油采出程度。

5 结论

①镰刀湾长2油藏为典型的构造岩性油藏,研究区长213为网状河沉积,砂体广泛分布、连片性好,为一定规模油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砂体;

②长213油藏底水较发育,不同类型底水接触流压也不相同。通过油藏工程论证,I类底水接触井合理井底流压为2MPa,合理生产压差为4.4MPa;

③目前进入高含水期后,常规注水调整见效慢,急需通过开展注水井剖面治理、按流动单元注水调整、老井措施挖潜等综合手段来减缓产量递减;

④针对目前长2油藏低采出程度、高含水、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的现状,下步可考虑区域及局部加密、滚动扩边,并开展聚合物微球调驱等非常规措施,控制含水上升。

猜你喜欢

流压水驱含水
海相砂岩油藏张型广适水驱曲线预测修正应用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表面活性剂驱矿场试验效果评价
改质水驱砂岩油藏生产动态预测方法
聚合物驱生产井流压特征规律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夏店区块低恒套压下井底流压控制研究与应用
水驱砂岩油藏理论含水上升率计算新方法:对分流量方程法的校正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十几年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