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查勘设计和效果评价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2019-05-20朱红武ZHUHongwu曾浙一ZENGZheyi刘欣华LIUXinhua顾陆忠GULuzhong

住宅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规程工业化住宅

■ 朱红武 ZHU Hongwu 曾浙一 ZENG Zheyi 刘欣华 LIU Xinhua 顾陆忠 GU Luzhong

1 编制背景

上海是一座有着丰富建筑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城市的发展,许多老建筑失修、失养,许多被拆除或改造,越来越多的城市历史痕迹在湮灭,代表上海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的弄堂、公寓以及花园住宅等居住类建筑消失最多。

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多次指示“要像爱护生命一样把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好、使用好、管理好,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传承历史、留住乡愁”。为了保护城市的文脉,从1989年开始至今,上海已确定优秀历史建筑1 058处,覆盖16个区,其中居住类建筑约占60%左右。在市区政府、各行业专家、科研院校、设计施工单位等大力支持下,大量的各类保护建筑得到有效修缮与更新,许多修缮成果和经验得以广泛应用,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为进一步规范保护修缮行为,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市委领导要求在政策法规、管理体制、保护机制、技术体系方面不断深化完善,为本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再上新台阶服务,为兄弟省市提供借鉴经验。

自2013年以来,上海市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加大了对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工程的资金补贴力度,目前在徐汇、静安、虹口、普陀、长宁等区已先行开展,“十二五”期间完成40多万m2。迄今为止共立项90多个,完成修缮并竣工验收30多个,这对于现有量大面广的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不仅成效缓慢,且修缮的结果也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①修缮管理体系不健全,查勘设计传统缺失后,修缮队伍的社会化造成专业修理项目和数量随意性变化,变更签证手续不规范;②修缮技术管理不到位,缺乏有针对性的、适用的标准来规范其修缮设计、施工验收和修理效果评价工作,造成居民和社会反响不一;③修缮范围项目数量不落实,一些应修项目未能确保完成,一些不应该修理的项目或应当居民自己承担的项目擅自扩大范围;④质量验收与效果评估难度大,由于缺乏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效果的评价标准,对房屋修缮后的评价难以达成一致。

为此,本市制定《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查勘设计和效果评价技术规程》(下文简称《规程》),以督促指导“十三五”期间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的查勘修缮设计和施工管理,加强居住类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填补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规范化的空白。

基于上述背景,经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批准立项,由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和上海市房屋建筑设计院牵头,组织本市现有从事30多年查勘设计经验的专业单位进行专项研究。在2015年7月《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居住类)保护修缮查勘设计导则》课题评审通过后,同年8月,申请对《规程》立项开题;2015年11月,完成《规程》前期补充扩大调研工作, 并在静安、黄浦、长宁、虹口、徐汇等区试用,取得预期效果,其指导作用受到房屋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充分肯定;2016年6月,完成《规程》课题研究的中期评审并修改;2017年5月25日,《规程》通过专家评审验收,然后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导则进行了修改,最后形成终稿。

2 规程的框架和研究关键

本《规程》共分8个章节,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保护修缮查勘、保护部位查勘分析、保护修缮设计、施工配合及设计变更和验收规定效果评价,以及附录A查勘工程量清单和附录B验收及效果评价评定标准。

本课题的研究关键在于:①强化保护部位的查清、查实、查具体,修旧如固、记录完整;②确保结构安全、围护损坏修复、设备更新、功能提升、环境改善,非保护部位修旧如新,经考评缺失的修旧如初,有重要人文历史价值的修旧如旧;③对违法搭建、违法使用行为进行整治,不予配合记录信用体系;④简化原有流程,由过去检测、查勘、设计、施工、监理、验收阶段(69个月),改为现在的查勘、设计、施工、监理、验收阶段(4~6个月),对查勘过程中发现结构安全隐患,补充针对性检测;⑤竣工验收1年左右,再由管理部门委托进行专业评价。

3 《规程》的主要内容

3.1 保护修缮查勘

(1)一般规定:对保护部位查勘的顺序、部位、方法、记录及现场测绘的内容等提出基本要求和规定。

(2)查勘工作内容:明确规定了保护部位和项目查勘的范围,并对每个分部修缮内容的查勘科目做了具体规定。

(3)查勘设计任务单:包括重点保护部位和一般使用部位的查勘工程量清单、具体的修缮项目及部位、必要的修缮图纸、标识和修理前后的照片对比。

3.2 保护部位查勘分析

(1)保护部位历史考证:应对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的外立面、内部空间格局、室内重点保护部位进行查勘分析,调查并考证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掌握相关信息。

(2)保护要求复核:对保护部位和区域的修缮,应在历史情况调查、建筑使用现状查勘分析的基础上,评估该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根据保护类别,判断保护部位和区域的保护要求,确定修缮方式。其修缮方式可分为原状修复、现状维护和一般修缮。

(3)保护细部完损分析:对保护细部的建筑风格、施工工艺、建筑材料进行质量完损分析,判断损坏情况,确定修缮方式。

3.3 保护修缮设计

(1)一般规定:规定了保护修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采用的修缮方案和技术、修缮设计分阶段、修缮目标和保护措施。

(2)方案设计文件:规定了方案设计应提出明确的修缮目标、修缮内容和修缮范围,以及方案设计文件内容和组成。

(3)施工图设计文件:规定了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和内容。

3.4 施工配合及设计变更

(1)一般规定:修缮施工前,施工方应落实对修缮项目的全面复核,对施工出现调整情况,要有相应的处置流程。

(2)查勘设计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前,查勘设计人员应向施工方说明的主要事项,包括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的处理措施和要求、对隐蔽部位的施工查验要求、重点保护部位及用材用料等。

(3)查勘设计变更与签证:对修缮施工中发生的设计变更情况,操作程序做了相应的规定,不得擅自变更和取消。

3.5 验收规定及效果评价

(1)一般规定: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竣工验收应包括单位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和重点保护要求符合性验收两部分,且应分别进行;保护修缮效果评价宜在完成竣工验收1年后进行。

(2)验收条件和程序:规定了保护修缮竣工验收的基本条件、竣工验收的人员、竣工验收程序。

(3)重点保护要求符合性验收:规定了保护修缮工程重点保护要求符合性验收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4)修缮效果评价:从计划立项、查勘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修缮效果到居民使用、物业管理、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效果评价。其具体内容包括:①建筑修缮后与原貌的协调程度;②修缮施工过程中数量变更签证;③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管理;④工程监理体现监管能力和水平;⑤工程验收综合部门的评价意见;⑥居民群众对修缮后的使用意见;⑦修缮后物管方案的调整和管理;⑧修缮后1年内出现的质量问题;⑨修缮后出现违法违规使用问题;⑩对周边环境影响和社会的评价。

评定标准以表格打分形式,使修缮效果评价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其评价结果既反映查勘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相关内容,可用于对企业监管;也有保护情况、居民使用、物业管理、社会评价等要素,用作对日常使用监管。

单位工程竣工质量评价分结构安全性评价和修缮质量评价两部分内容,并将评定标准细化到每个构件、每个分项。评定标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

4 结语

此次《规程》的编制,进一步规范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查勘设计和修缮效果评估工作管理程序,提高保护要求的落实和保护部位的修缮效果,确保了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修缮质量和安全使用,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对《规程》的实践应用,提升了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水平,并提供可专业评定、可分析判断、可分类监管的依据;促进了上海在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领域的创新引领作用,并为全国起到示范作用,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书讯

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静敏等编著的《工业化住宅概念研究与方案设计》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概述和方案设计两个部分,分别对应着近年来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总结。理论研究部分针对住宅工业化的历史脉络和理论内涵进行阐述,对国内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研究了典型案例,剖析了各个阶段的特点。方案设计部分精选历年8个研究型设计方案,运用工业化建筑设计理念,对适老化住区、极限住宅、商住综合、智能建造等社会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思考;从住宅工业化的原理出发,对住宅供给、住宅二次改造、产品生产方面均有诸多考虑。

原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原住建部勘察设计司副司长窦以德这样评价此书:关于工业化住宅的理念及其发展的历史沿革,在本书之前,未有较系统的归纳、提炼。此书读后可形成一个清晰的路径。本书后半部列举出“1+N”等8个案例,皆是以工业化住宅为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可贵之处在于项目全非虚拟,而是以上海一开放型商业居住(创业)社区为目标所做方案,其中针对如何解决“标准化”与“多样化”这一矛盾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恰正符合工业化住宅的核心要义,值得肯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这样评价:住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事关国家和谐稳定与人民幸福安居。周静敏教授长期专注于国内外住宅建筑工业化研究,不仅对于住宅工业化理论内涵有着深刻的见解,其持续钻研应用方法及其探索成果更是难能可贵。本书由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部分组成,以对于工业化的理论研究归纳为基础,着力探索了新型住宅工业化建设体系的构成,并以国际化视野对中国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重点社会问题进行了反思,既有从顶层设计和体系层面进行的思考,也有设计建造方面的思维火花,是一本难得的有启发性的著作。

本书适合于高校师生、科研人员、相关政府部门等各界人士,尤其可对思考住宅工业化的原理、内涵和外延有所助益。

猜你喜欢

规程工业化住宅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Jaffa住宅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