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和婆婆吵架我岂能坐视不管
2019-05-20张美琳
文/张美琳
专家指导/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
张阿姨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大龄未嫁,与张阿姨一起生活,小女儿已出嫁两年,现在外孙已经满周岁了。最近,小女儿与婆婆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争吵,抱着孩子回了娘家,一直向张阿姨哭诉其婆婆如何不好,如何不把儿媳妇当人看。张阿姨也不管青红皂白,看着小女儿委屈就跟着小女儿一起骂其婆婆。本来婆媳双方只争执了几句,但张阿姨加入其中,“战火”愈演愈烈。
此时,张阿姨的大女儿看不过去了,认为母亲不知道前因后果就一味顺着妹妹说话,只会激化矛盾,不能解决问题,但张阿姨根本听不进去。就在双方老人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在外地工作的女婿放下工作赶了回来,双方都在向他诉说对方的不是,一边是自己的妈妈,一边是媳妇儿和岳母,究竟该替谁说话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好多事情很难说谁对谁错。案例中,张阿姨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劝架应该怎么劝呢?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指出,劝架并非人人都能劝,有时劝架不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激化矛盾。就张阿姨来说,她的做法激化了女儿与婆婆之间的矛盾,这不仅没有很好地给女儿减压,反而增加了麻烦。另外,亲家再不对,张阿姨也不应当亲自上阵,这样会很难收场。劝架不能一味顺从,虽然顺从可以让对方更信任你、依赖你,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但是一味地顺从,只会让对方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从而无法理性地去反思,使吵架双方的关系陷入僵局。案例中,张阿姨一味地顺从小女儿,甚至替小女儿出面,不论事实上婆婆有无错误,小女儿都会觉得自己有靠山了,自己没错,对婆婆更加有气,增加和好难度,也破坏了家庭关系。
劝架更应是劝导,张阿姨作为长辈应该替小女儿分析自己的不足,从多方面去分析进行灭火。凡事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吵架双方一定是都有问题。所以,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再进行劝导,客观地梳理小女儿在吵架过程中情绪爆发的原因,这会有利于加速小女儿和婆婆的和好。在找到女儿的问题之后,紧接着就要和亲家沟通,站在亲家的角度去劝导,多表达理解之意。这样做,即使亲家对张阿姨的小女儿有多大意见,也不会揪着不放,毕竟被人理解了,心里也就舒坦了。
其实,张阿姨小女儿和婆婆之间的纠纷,无外乎是生活习惯不同或认知不同,如老人习惯早睡早起,年轻人习惯晚睡晚起;老人认为买菜做饭省钱健康,年轻人认为点外卖方便……很多争吵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找到矛盾的根本症结,双方多从对方角度去思考,争吵自然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