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开甲他的名字曾是中国最高机密

2019-05-20刘驰

乐活老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程开甲核试验原子弹

文/刘驰

随着“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揭晓,“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程开甲再次被人热议。在这之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很少听过他的名字。曾经,他藏身无人区20多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

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八一勋章”获得者,可见他的贡献对于国家是多么重要。

就是这位个头儿不高,穿着旧背心,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儿”,设计领导了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在内的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共计30多次核试验,成为让美国、苏联都战栗的中国“核司令”!

从顽劣少年到物理学天才

1918年,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的富商之家!程开甲的祖父是丝绸之乡吴江远近闻名的成功商人,他期望子孙能考取功名,孙子还未出生,他连名字“开甲”都预想好了:开,就是开转;甲,就是第一名。可祖父没等到这一天,在他去世后第二天,程开甲出生了。

程开甲为庶出,母亲地位卑微,但他作为程家的独子,被寄予众望,受到极致宠溺。但好景不长,他7岁时丧父,9岁时生母出走,家庭的重大变故,让少年程开甲的性格变得更加叛逆,像野马一样难以管教。上小学二年级时,因为不好好学,他竟然连续留级三年,得了一个外号叫“年年老板”。

12岁时,程开甲拿了家里的钱跑到了上海,花个精光后露宿街头,被家人找回后痛打了一顿。这破天荒的一顿痛打惊醒了梦中人,从此,程开甲开始发愤读书,第二年,就考入了嘉兴秀州中学。这所著名的中学,后来培育出了10位院士级的科学家,陈省身、李政道都毕业于此。

初中二年级时,程开甲开始崭露头角,不仅能把圆周率轻松背到小数点后60位,更能将1~100平方表倒背如流。他甚至设计了一艘不用烧煤、靠水力驱动的大船,他对科学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

程开甲忘记了自己“不争气”的过去,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后来,程开甲充满感激地说:“求学问和学做人,中学时期是关键时期。我有幸在一个比较完美的环境中成长。”

1937年,程开甲高中毕业时,因为成绩极为优异,被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同时录取!他最终选择了当时被称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

在浙江大学,程开甲遇到了中国科学界数位顶尖大师:校长竺可桢先生,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先生,核武器研制奠基人王淦昌先生,数学家苏步青先生、陈建功先生。

在浙江大学就读的4年中,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浙大搬了7个地方。1939年,日本军机轰炸浙大,程开甲的衣服、被褥、书籍、笔记本都化为了灰烬。中华之大,竟没有安放一张课桌的地方。在颠沛流离和硝烟弥漫中,悲愤、痛心和苦楚让老师和学生们更加勤奋治学,弦歌不辍。

当时程开甲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行字:“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

在浙大,程开甲读书极为刻苦,有一次,他竟不眠不休学习了整整三天三夜。1944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访问西迁的浙江大学,注意到了26岁的物理学天才程开甲。在李约瑟的直接推荐下,1946年,程开甲获得奖学金,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玻恩的研究生。

程开甲经常跟玻恩老师一起参与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结识了薛定谔、海森堡、谬勒等物理大师。在这个过程中,程开甲找到了自己的主攻方向——超导理论研究,而且在这个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

玻恩一生共带过4个黄皮肤的中国学生:彭桓武、杨立铭、程开甲和黄昆,4人都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然而,在英国,矮人一等、寄人篱下的滋味常常让程开甲气恼和愤怒!

有一次在电车上,他听到旁边的人用英语在说:我最讨厌黄油面孔的人!这样一句话,像针扎一样深深刺进了程开甲的心。这不是他个人的屈辱,是一个民族的屈辱!而一份民族的自尊,则需要中国人的万般努力,才能争回来!

1949年4月的一天晚上,身在苏格兰出差的程开甲从一部电影新闻片上看到:长江上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不顾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警告,公然挑衅,被解放军炮火击中,升起白旗……

解放军炮击英国军舰事件震惊了世界!这不仅一雪中国近百年忍辱吞声的耻辱,更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勇气。

“炮击英国军舰”让程开甲大大出了一口气,从电影院出来,走在大街上,他腰杆挺得直直的,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这像一把火,点燃了程开甲久存于心中的爱国热情:中国终于有希望了!自己报效祖国的时机来到了!

当时,拿到博士学位的程开甲在英国已经是拿着高薪、社会地位很高的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的研究员。但在那一刻,程开甲下定了决心:回家去!回祖国去!

程开甲三个字成为国家最高机密

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放弃英国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

如今,经常会有人不解:“他们这代人抛弃金钱、地位,回国为的是什么?”程开甲回答:国外你再大也是外国人!

1950年8月,程开甲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他直奔母校浙江大学,成为物理系的教授。之后,他又任教南京大学物理系,1959年,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物理学专著《固体物理学》。

1960年3月的一天,程开甲正在实验室全神贯注地忙碌,突然外面传来了同事的喊声:程教授,快去一趟校长办公室!

校长开门见山地说:“开甲同志,北京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借调你,明天就得报到!”说着,校长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上面写着:二机部九所!

从此,这位物理学教授的命运发生改变,他走下讲台,在科学界销声匿迹几十年,“程开甲”这个名字和他从事的核武器事业,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最高机密!

藏身罗布泊22年成为中国的“核司令”

程开甲来到九所时,原子弹研制正处于起步阶段。当时的技术副所长有三位:朱光亚、郭永怀、程开甲!

1960年,苏联专家突然撤走,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全面陷入巨大困难中!那段时间,为了能尽快取得原子能技术的突破,程开甲脑袋里想的全是数据。一次排队买饭,他把饭票递给师傅,说:“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算一下。”排在他后面的邓稼先笑着说:“老程,这儿是食堂!”半夜刚躺在床上,只要想到一个思路,他就马上爬起来,把问题理清楚了再躺下!

那时候,中国研制原子弹条件艰苦到以算盘、计算尺和仅有的手摇计算器来处理大量的数据!经过无数次的研究、推算、验证,程开甲在国内首次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

1962年,核试验正式提上日程,钱三强等领导决定,兵分两路:原班人马继续原子弹研制;另外组织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程开甲听从国家安排,放弃自己最熟悉的理论研究,毫不犹豫转入全新的领域:核试验!

这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中国核试验基地,罗布泊马兰红山基地!

在短短两年里,程开甲召开了近200次任务会,制定了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总体方案,研制了原子弹爆炸测试所需的1700多台仪器和设备!程开甲提出的“百米高塔爆炸方式”,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64年4月,程开甲带着他的人马开进位于“死亡之海”罗布泊腹地的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至此,第一颗原子弹的总装战役全面打响了!

这是一场异乎寻常的“测试”:人测试设备的性能,设备也测试人的技术和意志。50℃的高温、又涩又咸的饮用水、戈壁滩上的飞沙走石、颠簸不平的“搓板路”,严峻地考验着每一个人。

当时中央决定,将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时间定为1964年10月16日15时!

14日15日两天程开甲既紧张又兴奋,他的神经,每分每秒都死死绷紧!14日晚7时20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被平稳、安全地吊上102米高的塔顶,在密闭工作间就位。作为核试验基地的最高技术负责人,从原子弹吊上塔顶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把心悬到半空中。在爆炸前,程开甲不止一次地说:它不可能不响。他薄薄的嘴唇颤抖着,那样子像是对原子弹爆炸成功进行祈祷。

14时50分,张震寰在主控站发出口令,全系统进入自控状态,9、8、7、6……在读秒声中,大家屏住呼吸。顷刻,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万般寂静,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一声戈壁惊雷,让祖国各地一片欢腾。它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让所有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程开甲则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罗布泊时间”,更开始了此后30多次与“魔鬼”的较量!深入“核爆中心”与“魔鬼”较量!

后来,程开甲妻子高耀珊带着孩子们,离开江南的家,扎根戈壁,一住就是10多年。

从1962年筹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到1984年离开核试验基地,22年里,程开甲一直坚守在罗布泊,先后主持了30多次各种类型的核武器试验!这位身份高度保密的中国“核司令”一次又一次地震惊世界!

1999年9月18日,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程开甲”三个字,才终于不再是秘密!

14年后,95岁高龄的程开甲,又从习主席手中接过了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证书!

2017年,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习主席又亲自将“八一勋章”颁授给99岁的程开甲。

2018年11月17日,这位一生默默奉献的中国“核司令”走完了他101岁的人生之路。

他的一生为中国铸牢了国防盾牌,让中国人挺直了民族脊梁。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他。

猜你喜欢

程开甲核试验原子弹
徒手“撕开”原子弹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师兄弟争论
学普通话没有完成
殷殷情深
英国才是原子弹第一制造者?
核爆“司令”程开甲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