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9-05-19季珊珊张锡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云班课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

季珊珊 张锡学

摘  要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中职语文课程特点、学生情况以及教学现状,以《琵琶行》为例,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分析学生的接受效果和接受效率,发现信息化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接受资源率、活动参与率、课堂参与度及教学效率,同时对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中职语文;教学资源;微课;云班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3-0120-02

1 引言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1]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这样写道。很显然,现在就是最美好的时代、最睿智的年月、信心百倍的时期。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带来“4A”革命,即工厂自动化(FA)、办公室自动化(OA)、实验室自动化(LA)和家庭自动化(HA),同时带来教育教学的巨大变革,教学活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或者已经走进课堂,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体,信息化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

随着科技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变革,正在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与教学模式变革的最有力的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网络学习空间、翻转课堂、智慧教育这些新兴的教学理念使语文课堂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化,教学策略由单一走向多元化。”[2]学校正在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给学生的思维插上灵活发散的翅膀,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探索与创新的能力。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释放学生的天性,使得学生的灵感积极迸发,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真正做到解放课堂、解放学生,实现高效课堂。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目的是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移动网络与教育技术的深入融合,应运而生了诸多学习应用的客户端。本文以现代信息化技术在中职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3]《琵琶行》一课教学中的应用为例,探讨现代信息化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上的具体运用,期望现代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达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 资源的厚积与薄发

资源库的积累与运用:筛选精准的教育教学资源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积累足够的教育教学资源,广泛涉猎与《琵琶行》一文相关的文化知识,如《琵琶行》一文的“行”这种文体,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唐朝历史沿革,新乐府运动兴起与发展,元稹的文学成就,诗歌的艺术手法、结构、语言以及后人的评价,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与如何区分,甚至包括琵琶乐曲的鉴赏等。现有网络学习平台上的资源已十分丰富,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下载图片、音频、视频,创建资源库,同时上传到班级QQ群或云班课,供学生课前观看,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教学目的。

资源的积累过程比较简单,重要的是教师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筛选,定位到精准的教学资源。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在运用“品读”节目对《琵琶行》的解读时,可以用格式工厂软件对其中多余的片頭、片尾进行剪辑,只保留讲解内容,带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资源的广度与深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触到更精准的学习资源。

课前预留问题,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  信息化时代,学生接受的信息是零散的,且不易记住,看过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很快就忘记内容。“高速度”“过目即忘”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点,给教师与学生带来极大的挑战。怎样才能让学生浏览过资源后能够记住其中的内容,并且活学活用有所创新呢?

给学生预留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思维的高速运转会带来头脑风暴,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把问题上传到学校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用文字编辑答案,达到预想的课堂效果。只有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才能学会学习,方可使语文学习永葆生机活力。当然,教师预留的问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从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通过思考过程,让学生学会自主筛选优质资源,以此培养学习的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迸发、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如在《琵琶行》一文的学习中预留问题,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眼中的白居易是什么样的人?”“你背过哪些白居易的诗文?”“说一说你看过的唐朝历史及人物。”等等。学生带着问题去筛选、观看学习视频,在课堂上能够游刃有余地回答问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与文化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快速学到相关的知识,同时提高了整合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实践

多元化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让课堂学习真正“活”起来  新课导入部分可充分利用视频,如播放“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飞花令”的片段,让学生感悟诗词的魅力,并且能感受到诗词储备量多的用处。这种导入模式突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导入方式,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是普遍的读书方式。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加入,可以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乐趣。例如,学生在课下分小组把《琵琶行》的朗诵用手机录下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配上音乐;在课堂上直接展示小组朗诵成果,视频里不仅有配音,还有动作演示,学生对诗歌理解更为透彻,教学效果较好。也可以运用现场录播的功能,学生分小组直接在课堂上朗诵、表演,教师给学生录播,成为课堂的服务者。录播结束后重放学生的表现,直观展现学生风采,学生将对诗文有更好的理解与重构。这种模式不仅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风采,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跃起来。

在讲解常识性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自己录制的微课。如讲解诗歌的沿革与分类,用动画、视频等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并分别掌握二者的特点,明确白居易与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内容,并结合《琵琶行》这首诗歌的特点进行探究,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在朗读《琵琶行》时可以突破文本的限制,让历史人物与现实生活巧妙相遇,活灵活现地展示诗词内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  教师可通过校园网平台、云班课为学生设置讨论区、试题库、限时作业等,发现学生的优劣势,充分展現学生个性。如可以出五道练习题,其中四道选择题,内容都是考点检测;剩余一道为开放性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化风采。教师在后台直接批阅作业,发现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实现因材施教,既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风采,又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同时,学生做开放性的题目时能够增强与小组同学的团结协作,达到主动、合作、探究的效果,实现资源共享,也绽放出思维之花。

4 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反思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拓展思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教学能够极大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带来极大便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整体素质有所欠缺,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与鼓励。中职学生自制力较差,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只看热闹,没学到更深层次的内容,更有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这都需要教师进行控制和引导。信息化教学更不能流于表面,不能只做到看起来很好看,而要为教学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与进展。

5结语

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究,学习新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完善知识储备,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要坚持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狄更斯.双城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2]黄建军.信息化视域里的语文个性化学习[J].文教资料,2019(8):49-50.

[3]史利平.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机制创新解析[J].教育研究,2018(10):147-153.

[4]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季珊珊、张锡学,淄博市工业学校(255400)。

猜你喜欢

云班课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
职业院校车工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职业院校车工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以“swot”分析视角下探析移动设备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