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的“计划”与“演化”

2019-05-19朱海就

财经 2019年10期
关键词:弗里德曼价格水平凯恩斯

朱海就

凯恩斯主义、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危机有非常不同的解释。前两大学派把危机归为市场本身的缺陷,而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危机是政府干预市场导致,稳定价格的错误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法币体系是危机发生的原因。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埃贝林撰写的《货币、银行与国家》明确指出货币与银行必须在一般性的法律体系下运行,也阐述了政府垄断的法币体系的危害。在短小精悍,又具有逻辑性与连贯性的章节中,这本书指出了罔顾规则的凯恩斯和芝加哥学派的错误,并给出了解决之道。

理查德·埃贝林,曾任经济教育基金会主席。1981年-1983年在爱尔兰科克大学担任讲师,1984年-1988年担任达拉斯大学助理教授,1988年-2003年担任希尔斯代尔学院经济学教授,2009年-2014年担任诺斯伍德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目前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担任教授。曾获布拉格自由研究所“自由市场教育奖”,伦敦自由意志国际联盟“终身成就奖”。

他撰述丰富,包括三卷本的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选集;目前正主持编著哈耶克的选集。作为预见十年前金融危机的少数学者之一,他重点阐述了“美国大萧条”“70年代滞涨”,以及“2007-2008年金融危机”三大事件,为谋求全球经济稳定提供了一剂良药。

区分价格与价格水平

价格是市场最重要的信号,是货币和商品的交换比值,它反映供求关系,而价格水平是一个统计平均值。追求价格稳定就是把某个价格水平作为目标。包括欧文·费雪在内的众多经济学家都把价格稳定作为目标,比如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度量货币购买力。但这是错的,追求价格稳定的措施会影响市场价格。事实上,稳定了价格也不等于稳定了经济。在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发生之前,价格是稳定的,没有发生普遍的物价上涨,但危机还是发生了。

信用扩张使价格不能按照市场本来应该发生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工资和价格不能随着需求的降低而下调,这样就减少了企业的利润,造成产业和就业的“累积性收缩”,它最终以经济危机的形式体现出来。稳定价格也使市场变得不稳定,造成需求失衡。让价格自发地调整,才能使市场出清。什么样的价格是正确的,应该交给市场决定。

稳定价格的政策假设是“货币中性”。但事实上,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的供给会因为注入货币而改变,进而导致相对价格结构发生变化。不同人对货币有不同的需求,货币注入后产生的价格差会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这会影响他们的决策。正如米塞斯说的,在经济体系中,货币供给量引起的物价结构的变动,决不以同样的程度,也不会在同一时间影响各种财货和劳务的价格。

货币干预主义者是在“假想的均匀流转的经济结构”中考虑货币问题,也就是没有考虑到货币非中性问题。包括“交换方程式”“物价水平”“平均流通速率”等等都是“货币中性”思想的产物,其特点是试图通过建立公式来理解经济现象,而不是从个人的行为出发理解市场经济,也即背离了“方法论个体主义”。

创造出来的信用扭曲了生产结构,为了稳定价格而实施的信用扩张提高了要素价格,使长期项目难以完成。任何通过信用扩张而被放大的通货膨胀过程,迟早会被自发地、无情地扭转,并引发危机或经济衰退。危机表现为信用收缩,它是之前信用扩张(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经济危机是清算错误的投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对凯恩斯的批评

凯恩斯认为市场价格不能实现自身的协调,市场不能实现自我纠正,因此需要政府介入,利用人为的调节来纠正。他认为市场自身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比如利率下降再多,也不会刺激人们消费。显然,在凯恩斯这里,人们消费减少或储蓄增加变成了问题,他认为出路是政府投资,增加支出,弥补市场需求不足。但事实上不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凯恩斯没有看到储蓄可以用来满足未来的消费,而他只看到现在的消费。储蓄虽然减少了现在的需求,但不减少未来的需求,不仅如此,也只有储蓄才可以使未来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非信用扩张产生的储蓄代表可以用来投资的真实资源。通过企业家的投资,这部分储蓄转变为投资,满足消费者未来的需求。

哈耶克认为凯恩斯存在“假设与逻辑上的根本缺陷”。比如,凯恩斯否定了稀缺性,假设政府投资不需要消耗真实资源,也不会挤出民间投资。另外,哈耶克也认为凯恩斯的理论中没有资本概念。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是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一种建立在均衡思想之上的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会失灵,这一思想被凯恩斯进一步放大了。他认为依靠市场自身不能实现协调,因此需要政府干预。这样,政府就不再是斯密说的“守夜人”了。

凯恩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背离”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典自由主义认为包括道德习俗和法律在内的“制度”是实现“看不见的手”的条件,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却不谈制度,他关注的是数量(总量)目标,这样也就否定了道德的意义。二是古典经济学关注长期的和看不见的,而凱恩斯只关注短期,正如埃贝林所指出的,凯恩斯的短视是文明的严重威胁。

对芝加哥学派的批评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知道通货膨胀的危害,他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这无疑是正确的。弗里德曼用“政策时滞”来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认为凯恩斯的政策无效,也有一定道理。但弗里德曼只是在凯恩斯的框架内批判凯恩斯。两者都主张干预市场,只是目标不同。比如凯恩斯使用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刺激需求,弗里德曼使用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价格。可以说,弗里德曼对凯恩斯的批评,只是技术层面上的。

和凯恩斯一样,弗里德曼也认为市场自身是不稳定的,比如不能实现充分就业。不过,对于市场的这种“缺陷”,凯恩斯把原因归到市场本身,而弗里德曼则把原因归为政府对货币体系管理不当。弗里德曼主张用“货币规则”来指导中央货币权威,比如每年增加一定的货币数量来稳定价格。在这里,弗里德曼要稳定的价格是“价格指数”概念,一种基于“货币中性”的思想。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指出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一般工资水平并不存在。当试图稳定价格水平的时候,就必然会改变相对价格,使价格失真,不能反映真实的需求。

猜你喜欢

弗里德曼价格水平凯恩斯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戴维·弗里德曼 美大使发表偏以色列言论遭谴责
货币量、价格水平与税收的联动关系
质量指数与收入对价格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弗里德曼眼里的“免费”
高校水果价格水平与不正当竞争情况调查
只要我们在一起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演变
中国区域市场分割的成因及其化解——基于弗里德曼城市发展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