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弓的境界

2019-05-19王厚明

小品文选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下虚空楚王

王厚明

《孔子家语·好生》中记载,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但他阻止下属去寻找,他说:“我失弓,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寻?”楚王能有“王民合一”的境界,值得称赞。但孔子却认为楚王的境界尚不够大,他说:“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在孔子的心目中,楚人与天下人一样,都是平等的“人”,这也道出了儒家“仁者爱人”的境界。

而老子听到孔子的说法后说:“把人也去掉更好啊。”这就成了“失弓,得弓”。在老子看来,人与天地万物也是一样的,都是造化和自然的平等产物,其“天人合一”的境界无疑又高了一层。

境界之高下,在于能否摒弃“物”的限制。境界体现一个人的人格胸襟、政治眼光和战略视阈,需要摒弃意识形态、身份地位、物质条件、个人喜好等外界因素的制约。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一个人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就需要放大自己的格局,放下名、利、权、色等身外之物的困扰,在精神信仰上登高,在道德修养上超越,在利益诉求上等闲,在大爱情怀上跨界,境界就会豁然开朗。

境界之高下,也在于能否除却“空”的困惑。我们今天所说的境界不可能虚空于社会而存在,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修养,也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精神力量,类似于四大皆空、看破红尘,与世无争、无所作为的思想和做法看似高深,实则无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无益于人的健康成長。只有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追求一种忘我的精神;舍我其谁勇于担当,涵养一种责任的操守;破解矛盾创新有为,砥砺一种发展的情怀,才不致陷于境界的虚空。

境界之高下,还在于能否破除“私”的羁绊。说到底,境界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更是立场问题,有着鲜明的价值观属性。如果凡事淡公利己、私心居上,斤斤计较、毫厘必争,难免跌入俗境,思想也会自我矮化,停留在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功利境界”;而心系百姓、克己奉公、胸怀大爱、造福人类,则境界堪称高矣。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心中有国家、眼里有大局、胸怀有他人,跳出“小我”看问题,仰望星空干事业,思想和精神境界将为人钦佩。

“楚王失弓”,后人不应失境界之追求!

选自《内蒙古日报》

猜你喜欢

高下虚空楚王
猜画大决战
架线工地写真
你在黑暗中看我
精神生态学
楚王失弓新编
人生在世
缤纷沙包
楚王爱细腰
楚王招贤
楚王围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