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2019-05-18温亚武

考试周刊 2019年4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核心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分析,总结了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讨论了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六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地理;素养;内涵;培养措施;研究

一、 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及认识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这些文件把核心素养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引起了教育教学者的思考与探索。

所谓素养,是指“修习涵养。”(《辞源》2009年版),“平日的修养。”(《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所以素养是通过学习、实践、训练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心理品质,近年来随着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索,逐步明确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 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形成相关能力的基础。包括对地球的认识、地理现象、地形的特征、地理规律、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人与地球的关系等等。也就是地理教科书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

(二) 地理能力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得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所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是课程的要求,初中地理应形成的能力包括三方面:使用地图(地球仪)的能力,获得并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观测、调查等实践能力;同时还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实践创新的能力等。

(三) 态度与情感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态度与情感包括:地理学习兴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具有全球意识,形成环境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培养态度与情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需要有意识培养的过程。

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几个方面是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的,是一个整体,地理知识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力是知识学习的目标,而态度与情感是学习的目的,是核心素养的重心。

二、 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有利因素

地理课,对初中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刚开始学习地理,对新学科有一定的新鲜感与好奇心,学生急于了解地理学科,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良好的基础。学生年龄小,接受的知识也不是很多,容易接受新事物,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东西有探求与学习的兴趣,初中学生机械记忆还占一定优势,而理解记忆能力也逐渐提高,只要地理教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容易形成稳定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 培养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因此要结合学生常见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比如日出日落、月亏月圆、季节变换、地震等;西北地区学生可结合每年春季的沙尘暴,华北地区学生可结合雾霾,东南地区学生可结合每年的台风等现象进行教学,引入这些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甚至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对年级高一些的学生,还可以联系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干旱等现象,引起学生对地理的深入思考与体验,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对减少灾害的思考。

(二) 发掘地理学习趣味

地理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也不是单纯的记忆式学习法,通过有意识地发掘学生比较熟悉的趣味故事、文学故事等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如仲康日食,诸葛亮借东风、《西游记》中顶天柱、《聊斋志异》中的海市蜃楼等,也可引发西方文化故事中的哥白尼的故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故事等;还可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地理景观,如黄果树瀑布、长江三峡、月牙泉、丹霞地貌、黄河地上河等,既引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 多媒体技术与教具运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部分地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借助直观教具与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难为简,变抽象为形象。比如在教学地球自转与公转时,结合地球自转公转演示仪,也可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这些直观的演示,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內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快地理解了。如认识地形特点时可利用图片与多媒体课件,把万里之外的图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普通人到达不了的地方,如南极等,借助图片与视频,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为理性学习奠定基础。

(四) 实践性教学法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包含着丰富的实践内容”。所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自然,接触活生生的地理环境,感受地理现象,这要比课堂上的文字描述与图片展示更为真切,更有震撼力。而且由于自然的丰富多样化,自然现象的复杂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态度与地理情感,这对于形成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常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包括:野外考察、观测与验证、图表绘制、环境监测、资源考察,参观旅游、地理调查等活动。

(五) 教学中体现综合性、探究性

地理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每种地理现象是多种地理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体现综合性,由一种现象引出多种地理知识,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也可让学生通过地理现象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态度与情感。

(六) 突出重点和计划性

核心素养是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的,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不是在教学范围之外增加的内容,因此要结合教学活动进行;同时要注意纠正以前的纯知识教学的倾向与局限,要在教学活动中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方式也要围绕这个重点进行设计和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

[3]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4]石海良.优化教学方式,突显核心素养[M].地理教学,2017(9).

[5]林庆安.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方法探究[M].地理教学,2017(8).

作者简介:

温亚武,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五竹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核心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