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开展美术活动

2019-05-18李秀梅

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绘本

摘 要:绘本,不仅是文学的艺术,更是图画的艺术,视觉的艺术。绘本中优美的线条、巧妙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多变的造型,带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我们该如何将绘本里的美术元素与文学语言有效整合,发挥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绘本;美术元素;美术活动

绘本,不仅是文学的艺术,更是图画的艺术,视觉的艺术。绘本中优美的线条、巧妙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多变的造型,带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我们该如何将绘本里的美术元素与文学语言有效整合,发挥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呢?

每本绘本的教育元素是不同的,我们要通过细细解读,领悟文本内涵与画面信息,根据绘本的图片特点进行剖析,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寻找富有美术元素的绘本,开展美术活动。

一、 分析图画特色,选择活动形式

绘本上的图画内涵丰富,各有特色,我们要细细解读、品味,领悟文本与图画的结合,剖析绘本的图画特点,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寻找教育元素,分析绘本和美术、幼儿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最契合的切入点,使绘本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自如的当。《美丽的螺旋》,整个绘本里的线条都是那么精细、紧密,富有韵味,用刮版画的形式展示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无限的美感和力量,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大班的欣赏活动。《撕呀撕呀》是一本以撕纸游戏为主线的绘本,一块黑、一块白,撕呀撕呀,撕出什么呢?我们可以以撕纸活动为切入点,设计成中班的撕贴画活动。当中班小朋友拿着撕出来的纸拼贴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片时,绘本的美术功能是不是得以体现?《神奇的虎头帽》的故事中,小小的虎头帽变成了大洋彼岸华夏子孙的新的护身符,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寓意美好。我们抓住“虎头帽”这个切入点,把它设计成一个欣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欣赏民间传统工艺品的装饰艺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好神奇的小石头》是一本洞洞书,没有情节的内容简单有趣,富有想象和惊喜,适合小班的创意添画。我们可以设计玩石、藏石游戏让幼儿尽情想象,大胆创意,感受游戏的快乐。

二、 取舍图画画面,制定活动目标

绘本的画面都很美,是否要将一本绘本全部运用在美术活动中呢?我们要克服“不想放过每一张画面”的心理,果断对绘本的整个故事情景进行截取,提炼最有价值的部分开展绘本美术活动,再根据选定的画面,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如《鱼就是鱼》讲述一个关于自我发现的深刻寓言的绘本故事,它的画面精巧细腻,色彩鲜艳灵动。小朋友们看到当米诺鱼听着青蛙的讲述,以自己为原型,想象著有着鱼的身体的奶牛、小鸟、人的形态的这些画面时,他们觉得这些米诺鱼滑稽可爱;米诺鱼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终究因为离不开水无法实现。我们可以怎么帮助米诺鱼完成这个梦想?米诺鱼的梦里有什么动物,它们会是什么样子的?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在一定条件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能力,我们将创意美术的活动目标定位于大班条件创意活动:

1. 尝试借助鱼的外形特征进行想象创作。

2. 能根据自己的创作续编故事,体验创作的乐趣。

《神奇的虎头帽》中的虎头帽的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活泼可爱,充分展示出民间工艺的艺术美。我们抓住一群小朋友戴着虎头帽“我们赢了”和“他们戴着这些帽子百战百胜”这两张图画为切入点,设计了美术欣赏活动。活动目标定位于:

1. 感受虎头帽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和对称的装饰特点。

2. 尝试用动作及表情表达自己对虎头图案的感受。

3. 喜欢民间传统工艺,有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每个绘本上的图画都很美,我们要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果断取舍,抓重点画面,制定活动目标,让每本绘本做到绽放光彩。

三、 设计多种形式,丰富活动过程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他们通过美术活动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是他们交流的一种方式。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绘本中的图画,享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提升他们美术表达能力呢?

(一) 问题导入法,培养幼儿观察细节化

学会观察是进行丰富表现的重要前提,怎样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呢?如:《美丽的螺旋》第一遍看,她们看到了太空,看到了星星,再看,她们看到了星空的排列,看到了点点星星里的不同图案,细腻的表现手法吸引着幼儿,让她们越看越爱看。我们可以用一些语言提示:“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你看到了什么最有趣的东西?这两幅图里的星星,它们有什么变化?猜猜下一页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耐心观察细节、分辨差异,感受画面的丰富性,进而提升表现能力。

(二) 情景互动法,促进幼儿技能学习趣味化

绘本表现事物的造型简洁富有变化的,线条稚嫩又夸张,便于幼儿的理解,成为孩子自发模仿的对象。如《点和线》是一个关于绘画、幻想、艺术的故事,它的图片简单到极致,却让幼儿爱不释手。一条不宽不窄、不长不短的白线和一个不大不小、圆头圆脑的黑点,他俩有一天相遇了,想要一起玩。两个人在一起,变成了一只跷跷板、一把班卓琴、一只蜗牛、一个飞机螺旋桨……

我们可以在阅读绘本后设计一个小班的游戏活动,创设一个点和线大乐园的情景,给幼儿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点和粗细长短不同的线,让幼儿摆一摆,玩一玩,贴一贴再添画,说说你的点和线大乐园里有什么好玩的游戏,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啊?让幼儿在情景中游戏,让技能学习趣味化。

(三) 故事情节法,鼓励幼儿创作游戏化

《森林的绘本》整本绘本以绿色为基色,水彩渐变的色彩效果,温润柔和的笔痕,无处不呈现出一个安宁和平的森林世界,流淌着不可思议的静谧和诗意。而藏在绿色森林里的声音是什么?是灿烂的花儿、可爱的小鸟,有小兔、狮子……我们设计了一个小班美术创意活动《多彩的树林》,以绿色的小青蛙为角色,树林玩耍为主线,把“熊和木头人”的音乐游戏相融合,体现音乐和美术的艺术结合,让幼儿感受游戏的快乐。我们在“快乐青蛙”的伴奏下自由跳跳跳来到一片树林里,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房子”,“熊和木头人”音乐响起,“青蛙”随着音乐自由到树林里跳跳跳,印上不同颜色的脚印,成了一片多彩的树林。再让“青蛙”邀请一些小动物到森林里,贴上一些喜欢的小动物藏到树林里,画面活泼生动,生机盎然,把《森林的绘本》演绎成另一种色彩,让想象创作更加有情趣。

(四) 替代示范法,启发幼儿表现个性化

绘本故事情节有趣,色彩、造型、构图丰富多样,我们可以让幼儿在仔细观察,充分感知形、色等特点,充分发挥范例作用。如《抱抱我》中的仙人掌小菲利普渴求的拥抱,画面清新自然,小菲利普的表情和神态活泼有趣,仙人掌的造型多样,形态、表情丰富,个性鲜明。我们通过动画制作把小菲利普换成“我”的照片脸,让幼儿在多媒体上操作“我的变形”,感受造型和形态通过拖拽的功能变成有趣的个性化作品。

(五) 多元体验法,促进幼儿表现手法多元化

多元化的绘本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如《落叶跳舞》的树叶拼贴创意、《兔儿爷丢了耳朵》的剪纸、《小青花》的青花瓷、《母鸡萝丝去散步》中富有规律性的线描图案等。幼儿通过阅读绘本,观察图画,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表现技能。

(六) 提炼线索法,展示幼儿生活经验鲜明化

每一本绘本都有自己的线索,有的表现在故事情节中,有的隐含于角色表情或特征中……我们可以把多本相关联的绘本进行提炼,帮助幼儿把生活经验鲜明化。如《院子的日记》中讲述了邻居六家人在院子里发生的各种事情:有的爱种花、有的爱种菜、有的爱健身、有的爱嬉戏;更有趣的是发生在邻里之间的一些事情,绘本中的图画颜色大胆,特征明显,人物造型夸张丰富,讲述的事情也是幼儿身边常发生的,幼儿有丰富的感受,我们把书中的故事线索提炼出来,并以此线索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五彩的颜色,大胆的想象,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尝试自创绘本。又如:《会说话的手》说出孩子的话,《手影游戏》以手为笔,《影子》以影为墨,这一系列绘本通过手势、身体的变化,创造出不同的影像,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想象力。帮助幼儿通过阅读提炼绘本中相关联的线索,找到游戏的切入点,怎样让手部造型變得更生动、形象呢?我设计了一个大班美术活动《好玩的手部彩绘》引导幼儿欣赏手影表演,感知手部的造型,再通过欣赏手部彩绘作品,感受手部彩绘的美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愿望,再通过手部彩绘的创作,提升表现美的能力。

总之,绘本是以图为主的图画书,我们要多读绘本,读懂绘本,杜绝“重文轻图”,挖掘绘本的美术元素,有效提升幼儿感受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更全面的用好绘本。

作者简介:李秀梅,福建省漳平市,漳平市下桂林幼儿园。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微媒体背景下美术活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