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德育教育中沟通机制的构建
2019-05-18董云皋
摘 要:初中学生刚刚脱离家长的庇护开始独自接触社会,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学生生理的成熟,叛逆期开始出现,致使学生心理成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将沟通机制引入初中德育教育中,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同时能够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益。因此,笔者围绕初中德育教育中沟通机制的构建做出相关探究。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教育;沟通机制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通过对学生开展有计划性的德育教学工作,能够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与道德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并且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出合理的道德体系与不断提升的品质修养。在这一承上启下的教育阶段,在初中学生基于身心双重变化向高中生转变的过程中,德育教育能够对学生在正确的、积极的人生道路上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 德育教育的特征
(一) 方向性
这种方向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点在于德育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向性,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本身,德育教育的主体也同樣是学生群体本身。为了顺利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相关教师首先需要基于当下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与行为习惯来制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任务。而第二点是指让学生明确德育工作开展意义的方向性。德育工作的有效推进能够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 整体性
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为了保障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益,学校一定要把握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体性,并将这三者进行科学的融合。
在新时期,传统的单方面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相关德育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主体,充分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真诚的沟通渠道。在师生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德育工作,才会得到最优的教学效益。
二、 德育教育引入沟通机制
(一) 沟通的概念及其实现方式
沟通是指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传达和情感交互的过程。沟通能够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使得人们能够互相理解彼此并进行有效对话。将沟通机制引入德育工作中,能够使得师生之间建立起有效平等的交流渠道,从而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帮助学生处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学生本身所具备心理素质能力的高低对于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是否有效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 沟通机制运用于德育工作中的特征
第一点,互动性。将沟通机制导入德育教学过程中,其明显的表现形式就在于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交互关系,并不断引发学生的自我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心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但在当下的部分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却并没能建立起平等的沟通渠道。第一方面原因在于教师本身没有及时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把自己当作教学活动开展的权威与主体,认为自己的教学地位与学生是不平等的。第二方面原因是学生群体中的差异性,导致教师无法同不同层级的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平等的交互关系。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家世背景比较深厚的学生,有些教师就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背景普通的学生,部分教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他们的存在。长此以往,学生的身心健康便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二点,潜在性。不同的个体身上都会存在不同的潜能,而这些潜能则会影响沟通的效益。为了有效推动沟通机制的建立,教师需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本身的潜能进行开发。例如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教给学生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的方法,等等。
第三点,目的性。目的性是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对人际沟通而言,这种目的性即是对于沟通对象的主观选择。并且在与沟通对象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愉悦的情感驱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要主动跟教师进行交流,首先就需要对教师产生好感,并且能够在与教师的交流互动中陶冶情感、得到收获。
三、 德育教育中构建沟通机制的意义与策略
(一) 沟通机制的构建有利于完善德育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已经步入崭新的阶段。为了适应当下时代变革的需求,我国德育教育工作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在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将道德体系的构建责任推脱给整个社会,自己仅仅为学生展开一些基础性质的德育教学活动。甚至出现了一些偏离目标与违反规律的做法,致使这种德育教育对学生本身的有效影响并不大。
而要真正到达最终的德育教育目标,就首先应该从每一个个体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有效的沟通来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出合理的道德体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 沟通机制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德育教育工作效益
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就需要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沟通环境,进而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平等、真诚的沟通渠道。教师不能站在权威者的位置或者道德的制高点来居高临下地将思想理念与道德观点生硬地传授给学生,而需要保持极大的耐心、责任心与爱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与沟通,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情感动向,并帮助他们科学地处理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个良好的沟通过程能够促进下一个沟通过程的开始,并且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品质修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双方面都开始剧烈变化的时期,更容易受到外部思想的影响。因此德育教学老师更加需要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以便根据每一位学生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来制定更加细分化的教学策略并开展相应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袁金凤.让沟通架起心灵的桥梁——浅议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性沟通[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34.
[2]徐彩萍.心理沟通——德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环节[J].教学与管理,2003(26):35-37.
[3]陈钦华,吴枫.试论德育工作中的心理沟通[J].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9(1):51-52.
作者简介:
董云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