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怎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2019-05-18唐卫伟

考试周刊 2019年42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探究

摘 要:学习初中地理可以奠定学生将来学习的良好基础。在初中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现状,应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而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涵义及其作用,以及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分层教学;实施

随着进一步推广与实施新课改,教学中日益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获得发展和进步。为了使此目标实现,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必不可少,分层教学模式能够兼顾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下,让所有的学生可以结合学习获取进步,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对怎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一、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涵义及其作用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通常指的是基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之下,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基础能力等划分为各个层次的小组,从而组成为层次不同的各个小组,要求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学习地理知识和分析地理问题,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探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增强合作观念、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体会。具体而言,能够划分分层教学模式的涵义为下面几点:

一是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小组作为单位进行开展,教师应确保小组中各个学生的彼此协调和配合,推动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增强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与实践技能。二是在分层教学模式中,应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溝通,结合分组分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更加便捷,让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愈加畅通。其中,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由其他成员的观点中收获新知,在结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后,小组代表能够在班级中及时反馈分析的成果或结论,而教师进行归纳,且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从而推动学生逐步提升学习技能。三是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也属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目标。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不但需要掌握教材上的内容,而且需要学习一部分课外的内容,以有效统一教材内容与课外实践,从而在自主学习中可以持续探究,最终让学生收获丰富的情感感悟。

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以及可以推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结合小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及实现多样性(课题式、探讨式、辩论式、并列式等)教学模式的完善,从而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收获新知与技能、激发学习情感,最终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 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目标分层,逐步发展

是不是具备正确与确定的教学目标,这对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具备直接影响作用。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属于上课的凭证与根据,不但对教学大纲进行参考,而且应结合学生的智力不同于认知差异实时进行完善、调整,以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与可能性进行全面兼顾。并且,还应根据学生层次、群体的不同设置难易性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知识,确保教学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设置每一种层次的教学目标,都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可以过浅或过深,以使所有的学生都把握学习的立足点,让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学习的时机与发展的空间。除此之外,确保设置的目标层次具备梯度性特征,以及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改变学困生陪读的不良情况,也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以及使中等生“学得好”、优等生“学得多”,这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 学生分层,因材施教

毋庸置疑,人与人之间存在智力、生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在初中时期的学习生涯中,学生常常由于学习积极主动性、学习热情等方面的要素,而在地理学习中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之处。为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但应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而且实施分层次教学,即划分学生为各种层次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这对最终的教学质量具备直接影响作用。一些学生具备较快的反应能力、一些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想象能力、一些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等等,各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富有差异性的特性。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的差异性,合理、科学地划分为各种学习小组,以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进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发展和进步。例如,可以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操作是:学习水平高、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为A层次,纪律较好、反应较快、学习良好的中等生为B层次,学习成绩差的学困生为C层次。如此的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三) 动态分层,师生互动

作为一种双边活动的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这也恰恰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根本所在,即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与教师教学过程的互相适应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此目的,务必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再惧怕教师,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分层教学过程中,纷纷表达自己的建议、畅所欲言。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地理差异这一部分教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划分为下面几个问题层次:(1)我国划分地理区域的因素是什么?(2)结合划分地理区域的因素能够划分我国为哪些地理区域?(3)这一系列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是什么?以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基础能力等选用相对应的问题,且跟相同层次的小组同学进行互相探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时刻指导与启发学生,从而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彼此沟通。

(四) 评价分层,全面进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使分层教学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但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目标上,而且需要在教学评价中有所表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懂得结合各种学生群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确保综合分层评价学生。例如,针对作业分层教学而言,设计的课后练习题也应根据层次不同的学生划分为各种作业层次,能够设置记忆类型的作业、拓展类型的作业、开放类型的作业、巩固类型的作业、探究类型的作业等很多层次种类,并且对于课堂作业的设计,应确保作业可以激发每一名学生的注意力,激励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推动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对于A层次的学生设置探究类型的作业、开放类型的作业等;对于B层次的学生设置拓展类型的作业等;对于C层次的学生设置记忆类型的作业、巩固类型的作业等。与此同时,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层评价而言,无论是对于作业评价,还是对于测试考核评价,教师都应在评价学生中坚持长期性、发展性的原则,不但使评价的“选拔”“甄别”等作用体现出来,而且使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提高”的作用体现出来,并非一味地以分数或成绩评价学生。除此之外,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与非智力等的差异性,评价中不再应用训斥、责备等手段,应懂得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缺陷、问题,指导其探究形成因素,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适宜自身的学习技巧或方法,结合全面、系统、综合性的教学评价,重新激发起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肯定评价中持续不断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当然,教师还可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初中地理这门学科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掌握要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分组的教学方法,能够结合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與教师之间的沟通,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丽.谈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8).

[2]袁忠玉.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4(34).

[3]刘玉岳.地理中考如何凸显核心素养[J].湖南教育(D版),2016(7).

[4]朱娅梅,刘姣,陈林山.基于核心素养的大规模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框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9).

[5]蔡玉娇.江苏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与课标的一致性变化研究[J].西部皮革,2017(12).

作者简介:

唐卫伟,江苏省海门市,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中学。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有趣的分层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