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原生家庭所伤的苏明玉们 该怎么学会和解
2019-05-18李则宣黄任之
李则宣 黄任之
原生家庭的伤害
热播剧《都挺好》中,明玉在充满负能量的家庭里长大,能活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拼尽全力。换做其他孩子,可能早就吞没在暗黑漩涡里。妈妈偏心自私、重男轻女,在家里特别强势,无原则地把两个儿子捧到手心,明显重男轻女导致彼此竞争有限的资源,家庭人际紧张而彼此争斗。爸爸虚弱无能,孩子受委屈或发生家庭冲突,他只知道躲在一边看报纸或借口上厕所。儿女成年后,他更以需要被赡养为名,实施情感勒索。
明玉彼时年轻,完全不明白父母为什么那么可怕?见惯了重重家庭矛盾冲突,她心生恐惧,即使事业有成收入丰厚,她不断寻找父亲的认可和手足的情感接纳,却依然找不到久违的亲情之爱。
最后明玉意识到心结主要是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对如何建立和维持亲密人际关系缺乏信心和技巧。她害怕信任别人,自己也过得精神高度紧张,没办法入睡,只能睡在沙发或浴缸里,获得短暂的心灵放松。她渴望人际联结和情感交流,畏惧的是和原生家庭内的成员会翻脸争吵、不能发展出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甚至担心对方会莫名地看低她、撇下她。
发展人际关系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对我们影响深远的家庭人际关系。孩子是渴望依恋父母,也希望父母能关注、喜爱、照顾、包容和支持自己,形成互动良好、关系紧密、温暖信任的亲子关系。孩子天然需要和依仗父母,无论面对多么糟糕的父母,孩子都想靠近,想成为父母在意和疼爱的孩子。有些父母的确做得比较差,忽视、虐待甚至遗弃孩子,给孩子造成巨大心理阴影和难以抚平的创伤。他们的孩子内心形成复杂的矛盾情感:一方面渴望出现(想象中的)或重复(屈指可数的)父母的关爱,千方百计地想要讨好、乞求和亲近父母;另一方面,他们不明白这是父母的过失,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不断自责和痛苦。直到成年才明白对自己的谴责并没有根据,这些年来,承受了太多莫须有的精神压力。
原生家庭是怎么影响我们的
所谓原生家庭,是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家就叫原生家庭。父母的养育能力不足,导致孩子成长艰难,伤痕累累。孩子受到原生家庭的长久伤害,甚至在成年后遇到伤害,也会联想起在家遭遇的冷遇、暴力或情感践踏。父母给孩子的伤害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回避的。但明白父母的过失,并不能帮助我们回到过去,重新来一遍,让自己的早期生活变得顺畅而健康发展。
怨恨父母是成年后孩子的自然反应,他们怜惜幼小的自己,在糟糕的环境下,变成敏感自卑、不敢表达需求、孤独无助、平凡胆怯的普通人,缺乏胆量去冒险,害怕失败,畏手畏腳的可怜儿。
如果仅仅是增加负性情绪和情感敏感,这种负面影响的力度还比较可控。可怕的是,受伤后形成很多负性认知和消极人格特征。这些人渴望拥有完美父母,看上去是表达一种遗憾和对现实的不满,实际上是对自己不愿吃苦受罪、拼尽全力去开拓个人事业疆土的现状的借口。他们逃避看清那个懒惰、贪图享受和虚荣的自我。他们责怪原生家庭,不能为自己提供充足和得力的帮助,借此作为自己过得不愉快的黑锅。
原生家庭的确影响了我们很多,但更应该看到,原生家庭提供的只是一个出厂值,一个基本的装备。去那里、怎么去,完全要个体自行考虑和实施。如果不意识到这点,很可能就只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打转转,总想做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吸引父母的注意,重新认同和接纳自己,但这种美好的感觉,只是一厢情愿的臆想。
许多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他们执着于一对完美的父母,其实还是把自己局限于弱小无依的孩子角色,总想让父母为自己负责。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增加了一个“成人”角色,完全可以将怨恨搁置在一边,丢掉对父母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切实地学会替自己负责,让自己去直面困境,实现个体的自我成长。
如何修复被伤害的内心
第一、明白局限和包容不完美。要看到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过往经历的烙印,受到何种影响导致今天的心理面貌。如对那些性格强势的人来说,被人视为不够温柔既是实情,也是发展必然。自然,对于一个追求性格温柔如水的人来说,这种经历造就的硬脾气,可能有一种矛盾的抗拒。
只有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不由自主,理解了个人发展的局限和障碍,他们就不会那么介怀自己的不足。这并不是强求一定要与父母和解,只是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不再过度地恨其软弱无能。
第二、学会着眼于现在和未来。要着眼于现在和未来,为现实的处境负起责任来。要为自己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心灵自由和人格完善等,打破不合理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用更积极的态度,切实做可以改进的事情。着眼于当下,用新的眼光和方法来消除过往的消极影响。
第三、主动隔离原生家庭的继续作用。原生家庭中的家长,他们依然会用情感勒索、思想洗脑、暴力攻击等方式,形成一种心理伤害源。原生家庭的结构如果不打破,消极影响会持续地形成一种控制环境。当受创者意识到这一点,就应该勇敢地远离这种控制。
学会如何避免伤害,是心智逐渐成熟的个体需要面临的任务。不可能去改变父母,让他们变好而成为优质家长,只能选择各自居住、异地工作、出国定居,甚至减少见面和交谈频次,就事论事、让第三方代为转达等方式,让这种心理伤害,通过物理距离的拉远,降低彼此的期待来减少争吵、冲突和控制,使得双方能保持平和,降低原生家庭继续产生的消极影响,让孩子的内心在更有质量的人际关系里,填补上心灵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