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井储层评价技术探讨

2019-05-18肖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测井技术探讨

肖岩

摘 要 储层评价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划分储集层、识别岩性、评价储层物性、含油性。本文围绕测井解释基础,对碎屑岩油气层判识与储层含油性定量评价,以及裂缝性碳酸盐岩、火成岩储层评价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测井储层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测井技术 储层评价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测井储层评价以现场采集的大量测井信息为基础,采用专用的测井资料处理软件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地质、地震、试油等资料,对处理成果进行综合解释,揭示和描述储层地质特性。储层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划分储集层、识别岩性、评价储层物性、含油性。

1测井解释基础

地层侵入模型。根据储层的侵入特性,把侵入剖面分为泥饼、冲洗带、过渡带和原状地层。不同探测深度的测井仪器分别对应于冲洗带、过渡带和原状地层。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岩石体积物理模型是根据不同测井方法的探测特征和岩石中各种物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按体积把实际岩石简化为性质均匀的几部分,研究每一部分对岩石宏观物理量的贡献,并把岩石宏观物理量看成是各部分贡献之和。

阿尔奇公式。它是建立在电阻率测井理论和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的一个定量描述储层特性的最基本的理论方法与经验关系。阿尔奇在总结前人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岩石电阻率与地层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它是测井解释基本方法与理论的实验基础。

2碎屑岩油气层判识与储层含油性定量评价

碎屑岩油气层判识。油气层判识是指非储层与储层、水层与油气层的识别与划分。油气层判识是测井解释的基本任务与主要目标。不同岩性、不同类型的储层具有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实际应用中,现场可采用下列方法定性判识油气层:

电阻率增大系数法。当分析的地层与邻近水层的岩性、物性、地层水基本相同时,I≥3—5为油层, 3>I>1为油水同层,I≈1为水层。低电阻率油层可以小于3。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组合法。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组合可用于定性判断油水层。在淡水泥浆条件下(Rmf>Rw),对于油气层,三电阻率一般表现为低侵剖面:R深≥R中≥R浅;对于水层层,三电阻率一般表现为高侵剖面: R深≤R中≤R浅。

不同孔隙度测井重叠法。孔隙度测井可以用来识别岩性与计算孔隙度,电阻率无法区分油层和气层,因为油和气均不导电,因此必须配合非电法测井(目前主要是孔隙度测井)来区分油层和气层。天然气对孔隙度测井的影响:天然气使声速降低;声幅衰减明显、测并声波时差明显变大或出现“周波跳跃”;由于天然气密度明显低于油的密度,因此表现在密度测井曲线上密度测井值下降;天然气使中子测井发生“挖掘效应” 中子测井读数明显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值。用三种孔隙度测井曲线或两种孔隙度测井曲线按孔隙度刻度重叠在一起时,气层幅度差明显。

储层含油性定量评价。它是指对储层含油气饱和度进行定量计算并对其产液性质与能力作出综合评价。由阿尔奇公式可以看出,储层含油性评价的关键在于:利用勘探关键井岩心样品岩石物理实验资料,确定阿尔奇公式中的a、b、m、n等重要参数。利用各种岩性孔隙度测井资料和数据处理技术,确定储层有效孔隙度。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通过校正求得储层真电阻率。利用地层水矿化度分析资料或测井资料确定地层水电阻率。利用阿尔奇公式确定储层含油饱和度。最后在综合分析储层岩性、物性和渗流特性的基础上,作出油气层评价结论及相关的储层定量描述。

3裂缝性碳酸盐岩、火成岩储层评价

裂缝性碳酸盐岩、火成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隙空间复杂、孔隙度数值低等特点,造成储层流体性质难于确定、储层参数计算不准等困难。

裂缝评价。裂缝分析是裂缝性油气藏储层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在成像测井技术问世之前,主要依据深浅侧向电阻率数值大小及幅度差异、声波测井全波列波形特征分析及地层倾角测井电导率异常检测等方法对裂缝进行分析。这些分析方法对早期的裂缝分析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将仍是今后裂缝分析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分析方法在准确确定裂缝产状、分布密度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成像测井技术是测井技术的一次飞跃。成像测井使测井资料的应用变得更加直观,测量结果拉近了与地层特征之间的“距离”,更接近于地质家观察问题的方法,能更精细地描述地质特性。

成像测井使裂缝研究工作变得更加直观和深化。通过成像测井可对裂缝的产状、类别、有效性、裂缝参数及分布格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成像资料可以把各种裂缝与其它地质现象区别开来,但对裂缝有效性的评价需要各种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判断:通过成像图与深探测测井资料的比较判断裂缝的有效性。当裂缝径向延伸较远时,深、浅侧向电阻率读数均降低,当裂缝径向延伸较小时,浅侧向电阻率读数降低,深侧向电阻率读数基本不变化。利用成像图和核磁测井的T2分布判斷裂缝有效性。当裂缝被高阻矿物充填时,利用成像测井很容易识别出来,但当裂缝被低阻矿物或泥质充填时,则很难确定此类裂缝是否有效。核磁共振测井能够反映储层当中的可动流体与束缚流体以及孔隙大小的分布,如果裂缝、孔洞被泥质充填,那么T2分布上将表现出束缚流体特征,没有可动流体,由此可以判断裂缝是被低阻矿物或泥质所充填;如果裂缝、孔洞不被泥质充填,那么T2分布上将表现出可动流体和大孔隙分布,即T2弛豫时间特别长,从而确定出有效裂缝和孔洞。

储层分类。目前,还无发对该类储层油水性质做出准确评价,仅对储层孔隙、裂缝发育程度做出评价,把储层分为Ⅰ、Ⅱ、Ⅲ类层。Ⅰ类层:孔隙度大于10%;或孔隙度为5%-10%,裂缝发育。Ⅱ类层:孔隙度为5%-10%;或孔隙度为2%-5%,裂缝发育。Ⅲ类层:孔隙度为2%-5%;或孔隙度为1%-2%,裂缝发育。孔隙度大小应是储层划分的主要依据,同时兼顾裂缝发育程度。孔隙度大,供液能力大;裂缝发育,泄流能力强。储层产量不仅与储层划分级别有关,同时与储层厚度也密不可分。

猜你喜欢

测井技术探讨
注水井精准流量及流体成像测井技术研究
《测井技术》“测井史话”栏目文章征集通知
《测井技术》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西安举办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中随钻测井技术的应用探讨
利用测井技术研究致密砂岩储层裂缝
第八届《测井技术》通讯员审读专家工作会暨测井技术信息交流会在贵阳举行